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25 12:33:29瀏覽2332|回應6|推薦63 | |
影片小檔案: 英文片名:The Fault in Our Stars年 份: 2014年 出品國:美國 導 演:喬什·波恩 演 員:雪琳·伍德莉、安索·艾格特、納特·沃爾夫、蘿拉·鄧恩 片 長:126 分鐘 坦白說,我對這種類型的電影原本並不看好的;「生命中的美好缺憾」這部電影超過了我的期待,是讓我相當驚喜的小品。舉個例子:電影大約開始十分鐘左右,看似吊兒郎噹的十八歲「小屁孩」就說了一句讓我十分驚豔的話:「(當女孩拒絕他的交往邀約時,他說)能為妳心碎是我最大的榮幸!」——這種成熟度怎麼像一個才十八歲的男孩?這使我對這部青少年電影開始刮目相看。 故事是敘說一個名叫「海瑟」(Hazel Grace Lancaster)的女孩,她患有第四期(末期)的甲狀腺癌,並且已經轉移到肺部,到哪裡都要拖著氧氣瓶幫助呼吸。海瑟的父母鼓勵她參加當地的青少年癌友互助團體,因此認識了奧古斯都(Augustus Waters,暱稱「古斯」)。古斯患的是骨癌,酷愛運動的他因而失去了一條腿。這兩個年輕人互相認識之後,海瑟介紹古斯看一本書《莊嚴的痛苦》,這小說是關於一名女孩安娜的故事,她的經歷與海瑟的經驗非常相似。古斯看完小說,發現小說的結尾結束得很突然,讓人充滿懸念。沒有多久,古斯就找到了小說的作者彼得萬豪頓(Peter van Houten)的助理,以e-mail跟彼得聯絡。彼得邀請海瑟到阿姆斯特丹,打算當面解答她的疑惑。美國有協助癌末病童完成心願的基金會,但海瑟十三歲發病時曾經瀕臨死亡,已經用掉了她的機會,古斯還沒有,於是他利用自己的願望,帶海瑟去荷蘭完成她的心願。 看到這裡,我已經很佩服編導的深度,在他們的努力下,這些癌症的倖存者並沒有自憐自艾,而是努力把每一天活得盡量精彩;但我們也不用擔心他們把劇情搞得太「勵志」,太教條,這些年輕人還是偶爾會說些罵人的話,調皮搗蛋什麼的,就像你在街上可以看到的那些年輕人。 多年來我們推廣性教育,總是擔心青少年的注意力太過聚焦於「性」,以致於很少做精神或靈性的交流,感情太過淺薄;這部電影給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朋友間彼此分享喜歡的書籍,不只是樂趣的分享,還能增進彼此的瞭解,增加心靈的契合,實在是培養感情最好的方法!很多男生在我的演講之後問我:「怎樣才能讓那個女生知道我喜歡她?要如何對女孩示好?」古斯這個十八歲的男孩就做得很高明:他知道海瑟很想去一趟荷蘭,見她最喜歡的作家,問她埋在心裡很久的問題,於是他就聯絡了可以幫助他完成心願的基金會,這不是比送鮮花巧克力更棒的禮物嗎? 家長或教育工作者若要用這部電影來做「情感教育」的教材,請不要忘了提示這些。 當然啦,故事很難一直這麼順利,總是有起承轉合,海瑟在出發去荷蘭之前出現肺積水的現象,差點去不成。好不容易兩人終於到了阿姆斯特丹,享受了浪漫的晚餐,在各種氣氛的催化之下,兩人的感情又更加深了一層。這裡要特別表揚一下全片的配樂,優美的音樂恰如其分地出現在這些浪漫的時刻,讓觀者的視覺和聽覺都很享受。 令人意外的,古斯和海瑟與作家的會面並不順利,沒想到文筆如此精彩的作家竟然是一個說話尖酸刻薄的酒鬼,彼得萬豪頓拒絕回答海瑟的任何問題,兩個年輕人懷著憤怒和失望的心情離開。女助理為了補償他們,帶他們去參觀安妮之家,我看到海瑟拖著沈重的氧氣瓶,千辛萬苦地爬著爬不完的樓梯,真想叫她不要爬了,太辛苦了!不過,最後海瑟終於爬上安妮當年藏身的閣樓時,古斯和海瑟浪漫擁吻,遊客們一起鼓掌,身為觀眾的我也有一股想要拍手的衝動。 接下來這一幕很值得討論:兩人經過「期望→失望→克服困難爬上閣樓→擁吻」等等的心理震盪,那份激情使他們很自然地發生了肌膚之親。這裡不妨討論,就算他們患了絕症,畢竟都還是青少年,你認為這樣好嗎?反過來說,假如人生如此短暫,是否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刻、不要留下遺憾?海瑟曾經因為自己已經是癌末的病人而拒絕了與古斯深交,但古斯不理會她的婉拒,他曾說過這樣深情的話:「我愛上妳了,我知道愛是徒然,被遺忘是必然,我們全都難逃一死,有一天,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將歸於塵土,我也知道太陽終將吞噬我們唯一的地球;就算這樣,我還是愛妳。」這些話當然深深地打動了海瑟。看到沒?想談戀愛之前一定要先讀點書啊!否則怎麼說得出這麼動人的話? 最後,意想不到的是,看起來比較「健康」的古斯竟然比海瑟先走一步……,從這裡開始,我覺得是極佳的「生命教育」素材,幾個孩子如此坦然地談論死亡、喪禮、悼詞、壽衣等等,反觀我們的社會幾乎從不討論死亡,形成強烈的對比。對於生命非常短暫的癌末兒童,或許不得不如此;但任何人若能做好心理準備來迎接死亡,不是比較平靜祥和嗎?或許這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鏡。 好了,我不能再透露更多劇情了,免得有興趣看這部電影的讀者失去了觀影的樂趣。總之,這部片子雖然談的是死亡、絕症,但筆觸輕柔委婉,內涵積極正向,並不會讓人覺得太沈重,值得一看。我更想鼓勵學校購買這部電影的DVD,當做情感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參考教材。 (本文已發表於《杏陵天地》2015年冬季號)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