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想寫這篇文章,但總是有更急的事需要我去做,這「不急之務」就被我一次又一次的擱下了。
刷了幾次《瑯琊榜》之後【其中有幾次是當成廣播劇來聽】,我發現海宴這位編劇可能跟我一樣,是一個對數字很沒概念的人。劇中有許多數目字前後是不一致的,而且不是含糊帶過的不一致,是大聲重複的,你說妙不妙?且讓我舉幾個例子吧!
看過《瑯琊榜》的人都知道這齣戲的一大高潮:私炮坊那個案子。您知道這件慘案總共死了幾個人嗎?第十七集,皇帝詢問京兆府尹高升慘況時,高升回答:「死121人,重傷39人!」到了第四十集,刑部尚書蔡荃揭發譽王涉嫌引爆私炮坊,皇帝卻不處置,他非常不滿,對著戶部尚書沈追抱怨說:「69條人命,那可是69條活生生的人命啊!」所以,到底是121人還是69人啊?這差距不算小吧?海宴編到第四十集就忘了回去看第十七集嗎?還是那位「京兆尹高升」隨意發揮、自己蹦出121那個數字?
也許有人覺得反正是架空虛擬王朝,死多少人不重要;好吧,讓我再舉一個例子。禁軍大統領蒙摯剛出場時,每個人都說他是「掌管五萬禁軍的大統領」;可是在九安山遇到譽王率五萬慶歷軍襲擊時,他帶去的禁軍人數只有三千,「三千對五萬」這個懸殊的比數一再被提起,意指梅長蘇的巧智與蒙摯的勇猛,足以對抗十倍以上的兵力,想必觀眾對此印象極為深刻吧?然後,第四十五集,援軍來了,九安山沒事了,蒙摯說,金陵城還有七千禁軍駐守,他要回去收復這些禁軍。三千加上七千,那不是一萬人嗎?所以,請問,禁軍到底是五萬還是一萬人哪?
最妙的是,皇帝聽到蒙摯要回金陵城處理他的屬下,高興之餘便對蒙摯說:「好,你帶十萬兵馬跟你回去。」——天曉得!當下在九安山有沒有十萬人?!紀城軍有多少人來救駕呢?劇中始終沒有提到;我好奇去查了原著,書上說,靖王持兵符去調了五萬人,三萬人先行,兩萬人押後,當時可憐的禁軍力戰慶歷軍五天之後只剩下三成,大約是九百到一千人,換句話說,九安山當時最多只有三萬一千人,哪裡來的十萬人?皇帝信口胡說,蒙摯只好順著他說:「遵旨!」真教人啼笑皆非。噢!對了,原著裡面說的是:讓蒙摯帶「一萬人」回金陵,這個人數就合理多了。
至於在劇中反覆出現的:「靜妃在宮中二十多年」而靖王已經三十一歲,這個奇妙的數字在許多文章中都提過,就不贅述了。有趣的是,這個錯誤的數字靜妃自己說過兩次,皇帝說過三次,連親兒子靖王都說過一次(第28集),反覆出現在劇中那~~麼多次,何以剪輯時沒人發現呢?大家都說「山影」製作團隊是處女座的,意指他們的完美主義,在我看來,這些個數字上的錯漏,就不像是完美主義者所為呀!
我說,我拿《瑯琊榜》當廣播劇來聽,一來是喜愛該劇所述說的幾個故事,二來是因為她的配音和音樂聽來很舒服;總的來說,這是一齣「不吵」的古裝劇,除了偶爾有些兵器的聲音,大致上都很安靜。
我查過資料,胡歌(梅長蘇)、王凱(靖王)和劉敏濤(靜妃)都是親自配音的,其他配音員的水準也不差,其中,丁勇岱(皇帝)的配音最是專業,聽說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那位旁白,可說是聲音表情與演員的演技相得益彰啊!事實上,劇中也有些我不那麼喜歡的人聲,但還好都不是主角,影響不大。總之,我享受靜妃安安靜靜地說著得體的話,也享受梅長蘇雖然虛弱卻有著浩然正氣的說理,更享受靖王低沈富磁性的聲音【大陸網友說,聽了耳朵就會懷孕的】。誰說理直一定要氣壯?溫文儒雅的談話有時也是力道萬鈞的。
一部戲有若干瑕疵在所難免,我珍惜此劇所傳達的「有情有義」,一點數字的錯誤,啊,隨它去吧!
(最近實在太忙了,沒辦法去找截圖,抱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