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27 16:49:20瀏覽279|回應1|推薦20 | |
常聽到年輕人抱怨:「為什麼爸媽總是嘮叨個不停?同樣的話翻來覆去地說,我都快被煩死了!」
我也聽過為人父母者抱怨:「我的孩子總是埋怨我嘮叨,我也知道他不愛聽,可是我不講不行啊!假如我不提醒他,還有誰會提醒他呢?」 這是個親子間無解的難題嗎?總是為這個跟孩子們嘔氣是不是很划不來?也許在父母和孩子看來這是經常發生的衝突,而身為站在旁邊冷眼觀察的心理師,我所看到的是「愛的錯誤表達」,以及「沒被好好接收的愛」。 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很多,物質上的盡量滿足、精神上的無限支持、處處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提點、為孩子掃平一切障礙等,都是父母的愛。無論父母親策重哪一種,但凡孩子的性情不刻薄寡恩(坦白說這真的很少見),大都能體會到父母深重濃厚的愛。那麼,為何孩子們還是不想聽從父母的苦口婆心呢? 其實,在我的經驗裡,處理這類問題有個諮商技巧非常好用,那就是「換位思考」。爸爸媽媽們不妨想像一下,你喜歡聽見你的老闆一百零一次地重複某件工作的注意事項嗎?你和老闆都知道這些事情已經是大家的共識,為什麼老闆要反覆一再強調呢?這是不是顯得他不夠信任你?或是對你的工作能力沒有把握?又或者,明明他知道你也知道,可是你覺得好像不多說幾次就有愧於老闆或父母的職責? 這樣看來,老闆的碎碎唸和父母的嘮叨大部分的時候並沒有實質的作用,只是流於形式,甚至會引起厭煩、造成對方的逆反心理,得到相反的結果。事實上,有用的話語說一次就夠了,父母可以盤算一番,這種重複的敘說是不是「能免則免」比較明智呢? 回過頭來說說孩子。為什麼我認為這是「沒有沒被好好接收的愛」呢?很明顯地,父母的反覆叮嚀的出發點往往是滿腔的關愛,可惜孩子接收不到。孩子們聽在耳裡,當下得到的可能是這樣的感覺:「你又把我當作三歲小孩了!」、「這件事不是講過八百遍了嗎?」、「我明明答應過了,你們怎麼還不相信我?」……,我相信這些就是孩子們的心聲。 因此,我想在此跟年輕人喊個話:父母會「嘮叨」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說的話好像沒有用(從孩子的行為來判斷),假如你不想再聽父母嘮叨,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實際的行動讓爸媽放心,例如:說好了晚上十點鐘之前回家,就盡量做到;倘若有突發狀況做不到,也應該打個電話、發個訊息讓父母放心。此外,也可以在與父母交談時清楚地、心平氣和地告訴父母:他們說的話你已經聽進去了;甚至,調皮的你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模仿父母的語氣說一遍,藉此讓父母親知道,這些話你都能朗朗上口囉,真的用不著父母反覆叮嚀。 當然,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父母和孩子能夠坐下來好好地把那件事溝通一下,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這樣一來,父母能夠放下心來、從此無需再嘮叨,孩子們也可以適時地提醒父母這件事已經有了結論,不必再重複敘說。這才是解決「嘮叨」和「被嘮叨」的根本策略! 本文已刊登於2024.11.12人間福報家庭版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