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附帶了條件的愛是真愛嗎?
2025/03/03 10:11:18瀏覽437|回應2|推薦17
我有一位文友,在父母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出國讀書,雖然唸完碩士回來,也找到了穩定的工作,卻始終鬱鬱不樂。有一回談到這段過程,文友略帶感觸地說:「我也不是多喜歡我的專業,但總覺得既然選了,就非要唸下來不可,讓爸爸媽媽知道我做得到。」我很不以為然:「那多辛苦啊!爸媽是最親的家人,你還需要向他們證明什麼?真的唸不下去,換個專業也可以啊!」

文友苦笑地說:「你不懂,在我們家,只有符合父母期望的孩子才是有價值的。我很早就知道,爸媽的愛是有條件的。」他的話衝擊了我,讓我那陣子愈想愈深。

又有一次,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短片,三言兩語就把故事講得很清楚:一個讀寄宿學校的高中女兒有次返校前跟媽媽撒嬌:「好久沒吃你做的雞翅了,好想吃喔!」媽媽滿口答應。下一週女兒返家,看到桌上擺的是滷雞腿,眼淚奪眶而出,媽媽也生氣了:「雞腿的肉比較多呀!」女兒扒了兩口飯,衝進房間之前拋出了一句話:「你總是把答應我的事不算數!」

這兩個例子有相似的地方嗎?一個是在父母不支持的情況下很勵志地完成了學業;一個是任性的青少年不懂得「體諒」媽媽而無理取鬧,兩者根本沒有可比性呀!呵呵,如果你也是這樣想,請聽我細細道來。


我那位文友人生的前半段都在滿足父母的期望,完全沒有機會讓父母聽到自己的聲音(據他說,曾經鼓起勇氣講了父母也不聽)。而且,他很清楚,順著父母、拿到好成績就會被疼愛,反之就會被貶得一文不值!

那個喜歡吃雞翅的女孩何嘗不知道她只要順著媽媽、乖乖地吃滷雞腿就好,這樣的話母女間還是和樂融融的對吧?然而,這樣一次次地說話被父母「無視」,連媽媽自己親口答應的話都不算數,女兒能夠感受到母親的在乎和愛嗎?她會不會愈來愈沒有安全感,心裡總是擔憂著:以後爸媽還會不會有更多的「無視」呢?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第一個學校是家庭,唯有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顧者)持續穩定地提供情感的滋養,孩子才能在愛中擁有紮紮實實的安全感,不至於患得患失地想:「我不肯吃雞腿,頂撞了媽媽,她一定更不愛我了。」或「父母愛的只是那個能讓他們更有面子、考前三名的我;假如功課愈來愈難,我做不到了怎麼辦?」

要分辨什麼是「鼓勵/激勵」,什麼是「威脅/情勒」其實非常容易。為人父母者只需要問自己:「孩子如果考得不太好,我會一樣愛他嗎?」若答案是肯定的,就做給孩子看吧。愛,不是靠說的,而是靠做的。聰明的你,相信應該不需要我再舉例。

在第二個例子裡,如果你沒有怒吼:「愛吃不吃隨便你!你知道我做一頓飯有多辛苦嗎?(這就是標準的情緒勒索啦)」而是很誠懇地說:「對不起喔,是我忘記啦,下禮拜一定補給你。」你所傳達的就是無條件的愛。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向孩子道歉,我敢保證你的孩子一定更敬愛你!

大家都知道,養寵物才需要一板一眼地給牠們行為訓練;至於養孩子,儘管我們過去能從長輩那裡學到的實在不多,不過,依我看,就從「不要拚命控制孩子」,還有,繼續欣賞本專欄做起吧!

(本文已發表於2025.02.11人間福報家庭版)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unselorNo1&aid=181908268

 回應文章

路人乙
2025/03/05 05:48

其實認清  "無私的愛"  是 "目標" , 不是 "義務",  就會釋懷很多. 

這世上只有耶穌, 佛陀作的到 .

凡人只能儘力而為.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25-03-28 13:47 回覆:
的確是。您說的比我透徹,謝謝指教!

MayMa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5/03/04 14:40
世界上没有平白无故的爱。父母的爱,在孩子成年成家之后,也是有条件的 -- 孩子要负起成年人的责任。
心理師Rachel(counselorNo1) 於 2025-03-28 13:52 回覆:
您想得很深耶!

我的想法跟你很接近,不過,我想再加一項:「愛」也是會變的、是流動的;
從愛變成不愛、從不愛變成愛,這種例子到處皆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