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05 07:26:55瀏覽1499|回應19|推薦76 | |
根據許多心理學的研究,人類最早的記憶大概是三、四歲左右。三歲以前的記憶很可能藏在大腦的某個部位,但很少在「意識」的層面出現(也有一說,幼時大腦尚未成熟,長程記憶根本無從儲存)。很多人是靠父母的口述和記錄(如照片和錄影帶),才能拼湊出自己幼年時的樣子。 常看我的文章的格友應該知道,我是家中的長女,我的弟弟小我三歲;因此,我有理由相信,三歲以前的我應該是很受寵愛的。前些時候我貼出來的「大頭照」(一周歲時在照相館照的沙龍照)可以證明這一點。據說小時候的我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很讓我爸我媽這對「新手父母」覺得驕傲。 好景不常,我三歲的時候弟弟誕生了。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男丁的誕生意味著「傳宗接代」的重責大任已了,我媽這「媳婦」的地位已經穩固,弟弟受寵,也是理所當然的。於是,我的人生腳本當場從「小公主」變成「灰姑娘」。 為了贏回父母的關注,我非常地努力。除了用功讀書、維持乖寶寶、好學生的樣子(直到青春期),換取父母的一點點稱讚;還參加了許多作文比賽、演講比賽,靠才藝為父母爭光;最後,更是盡可能地多做一些家事,好能分擔母親的辛勞。 我還記得,在我的身高還夠不到煮菜的「大灶」時,就已經墊個小板凳揮動著鍋鏟;在我的力氣還小時就要用洗衣板搓洗衣服(現在的小朋友們已經沒看過洗衣板了吧?),還有:掃地、洗碗、餵雞、照顧弟弟妹妹……,族繁不及備載。總之,使盡全身的力氣,想要得回父母的寵愛;不過,總是收效有限。反觀我弟弟,他無須做任何事,就已經「三千寵愛在一身」了。從小,我總是為此感到忿忿不平。 我有一個深刻的記憶,特別在此跟大家分享:小時候家境並不富裕,但節慶時媽媽總會燉一隻雞,做為拜拜的牲禮。她會將一隻完整的小母雞架在大鍋子裡蒸,底下放一個盤子,承接那隻雞滴下來的精華。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自製「雞精」吧?那碗湯光是聞著就覺得香得不得了!不過,那碗雞湯,我從來沒機會喝到,每回都是眼睜睜地看著弟弟一匙一匙地喝下! 事實上,成年之後,我已經知道那樣的雞湯充滿脂肪和膽固醇,對健康並不好;但,說起來很可笑,儘管已經這把年紀了,我還常想到那碗黃澄澄的雞湯,並且覺得,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人用一份愛心為你準備那樣的一碗雞湯呢! 你有沒有兩個以上的孩子?你會不會對其中某個孩子特別寵愛?我想以自身的經驗提醒你:假如能夠的話,對孩子們盡可能地公平吧!倘若有一碗雞湯,何妨分成幾個半碗,讓所有的孩子都體會得到父母的愛心?一個被愛得夠、愛得透的孩子,才容易快樂滿足,不是嗎?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