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23 14:11:59瀏覽2033|回應6|推薦43 | |
很多家庭是由母親每日「伴讀」,陪伴孩子讀書;儘管我並不贊同伴讀的教育方式,但這的確是許多媽媽們花費時間最多的工作。假如真要伴讀的話,為什麼爸爸不能來扮演「伴讀者」的角色呢?孩子明明是兩個人的呀! 為什麼我不贊同父母花時間伴讀呢?這不是父母表達關心孩子學業最普遍的方式嗎?我當然有我的理由。 首先,很多家長陪伴孩子做功課,是希望能收到「家教」的功效,但事實上,這樣做不見得有幫助,孩子們反而容易產生依賴:「爸爸,你看我這樣寫對不對?」、「媽媽,這個造句我想不出來耶!你幫我嘛!」只要有一次你忍不住「出手」了,孩子們就很難抵擋「請爸媽幫忙」的誘惑,最後讓你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自己先氣個半死! 「伴讀」往往會花費父母相當多的時間,因而壓縮了其他能和孩子優質相處的美好時光,說起來實在有點可惜。而且,無論父母怎樣提醒自己不要發脾氣,大部分的父母還是會在孩子問問題時被激怒:「你怎麼這麼笨哪!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 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父母對子女免不了有所期待,當教導混雜了這些期待的時候,自然就會有情緒。倘若您一直都在伴讀,然後也常常懺悔自己脾氣不好,現在,請你原諒自己吧!只要從此改變伴讀的做法就好,不必再自責了。 「伴讀」除了容易讓孩子們養成依賴的心理、也容易使父母發脾氣破壞親子關係之外,我還很在乎這件事的象徵意義:倘若你比孩子更在意他的學業,那他何必在意呢?孩子們很容易產生這樣的錯覺:「我讀書是為了父母,而不是為了自己。」這、這、這,這怎麼行呢?父母不是希望孩子們對自己的學習有責任感、要把自己的學業和生涯規劃當一回事嗎?倘若你比他們還在乎、你比他們還要著急,那麼,他自己何必在乎或著急?天塌下來還有爸媽頂著,不是嗎? 最後,我有個很務實的理由不做「伴讀」,甚至不做「家教」:現在的課程跟我當年讀的很不一樣(有時候甚至連發音都不同),很有可能我好心教孩子,卻教錯了,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孩子在學習上有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回學校問老師。倘若老師發現很多學生問同樣的問題,說不定會在課堂上做補充的教學,那不是更好嗎? 因此,孩子們小時候把「聯絡簿」、功課、考卷拿來讓我簽名時,我真的就只是「簽名」而已,絕對不去更改孩子寫的東西。我不認為有必要去「檢查」孩子的作業(老師們請不要罵我),因為我覺得,孩子的作業若經過我的校對和修改而拿到高分,那個成績就變成是我的,不是孩子的,實在沒有什麼意義。假如孩子因為這樣「平時成績」受到影響,沒有辦法在整個學期名列前茅,那也沒關係,因為,我一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學習」,而不是「成績」。 再說,假如每一個家長都幫孩子更正了,老師很有可能沒發現許多孩子共同的問題在哪裡,原先該做的補救教學就沒有機會做,這不是更令人扼腕嗎? 綜合以上所述,我不伴讀,也不幫孩子訂正功課,我只陪孩子玩耍。我認為「伴讀」根本就是「絆讀」,反而可能成為孩子的絆腳石。偶爾,假如我提早做完了家事,看到孩子還在做功課,我也會拿一本自己的書,陪在孩子身邊靜靜地讀,但我不會去檢查孩子正在做的功課,更加不會拿著橡皮擦「隨伺在側」、要求孩子寫得更漂亮一點。 我常跟朋友開玩笑說,我是個很懶惰的媽媽;不過,現在看來,我的「懶惰」反而造就了孩子們的認真負責。我很高興我沒有去幫孩子擔負他自己該負的責任。 當然,我的經驗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這個部落格也不是「紙上心理診所」;我只是提供自己的想法給大家做個參考,要不要伴讀呢?還是請您自己做決定囉! 本文已收錄於《謝謝孩子會頂嘴》(新手父母出版)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