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1 23:33:53瀏覽1259|回應10|推薦33 | |
今天看新聞,讀到這篇文章,眼睛為之一亮,這個好!恰恰說到我心坎裡了!尤其是這一段: 他(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孫以瀚)說,人外有人,其實心裡早就知道一定有人會比自己更聰明,天賦一定會有差別,應認清這一點,做好心理建設,把自己做到最好。「最聰明的人將來也不一定是最成功,或最快樂」,眼光要放遠。 不少父母希望孩子聰明、功課好,花了許多心血栽培孩子,一下子左腦右腦開發,一下子潛能智力提升,總之就是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廣告詞真是害人不淺,以後有空再來談)。孩子從小就學會了「以成敗論英雄」,壓力自然不小。 事實上,只要看看古今中外多少「高智商」的人如今臭名遠播、甚至身陷囹圄,就知道「最聰明的人不一定是最成功」這句話是不證自明的。按照馬斯洛(Maslow)的心理需求論,人們溫飽之後追求的無非是受到尊敬、對全人類有貢獻(也就是「自尊」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很多人或許稱不上聰明,但他們勤奮知足,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些人就是我心目中最成功的人。 在這則新聞報導中,我還欣賞「最聰明的人不一定最快樂」這個想法。我常看見,很多聰明的人活得並不開心;反過來說,能夠愉快度日的人,不見得在智力測驗能夠拿高分。 有些人擁有高學歷、唸一流的學校、找到高薪的工作,按照世俗的標準,應該算是「成功」了,但其中不乏一點都不快樂的人。某些人站在金字塔頂端,靠的是不斷地與別人競爭、排除異己,甚至巧取豪奪;一段時日之後,心靈空虛疲累,又怎麼快樂得起來?倘若能夠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需要跟別人比較,是不是比較容易快樂滿足? 這篇文章本來是在描述「加州理工學院」有多麼傑出、競爭多麼激烈,但這位在加州理工學院取得博士學位的優秀校友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讓我見識了:什麼是真正的「成功」。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