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20 08:58:31瀏覽1321|回應6|推薦70 | |
這本書,在書店看到好幾次,卻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非常想讀的衝動。也許是書名,也許是封面,有點令我覺得像是某種「新生活運動」,好像是那種板起臉來說教的文章---雖然,我覺得,蔣勳應該是喜歡說故事勝過說教。 讀過詩的蔣勳,文學的蔣勳,藝術的蔣勳,美學的蔣勳;這本屬性比較不同的《生活十講》,讀完仍然令我覺得十分受用與感動。這是一本關於生活與生命哲學的談話集,當心情混亂時,或是看到社會亂象而不知如何自處時,隨手翻閱片段,頗有醍醐灌頂之效。 我常覺得蔣勳是「出口成章」這句成語的代表人物,他近年有幾本著作,基本上都是談話錄音的整理記錄。這本《生活十講》,是他在警廣主持「文化廣場」節目內容的整理,十個題目,包括新價值、新官學、新倫理、新信仰、談物化、創造力、文學力、愛與情、情與慾、新食代,非常深入透澈地討論十個社會現象與議題,言之諄諄,卻又充滿包容理解,讀來令人對於所身處的社會環境,更增細膩的理解、觀察與包容,並且,也以此深沈檢討自省。
「今天我們說,這是一個富裕的時代,商業的富裕提供了物質上的滿足,我們很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一雙鞋子、一件衣服,甚至一個人,拿錢就可以買到了。可是中間有一個東西,在容易購買、容易販賣的過程中,遺失掉了,這個遺失的部份恐怕就是台灣目前最大的難題。」 「物質與人文是兩個極端,我不想從兩全其美的角度去思考,我認為人精神上的快樂與物質上的快樂需要平衡;沒有絕對精神上的快樂,也沒有絕對物質上的快樂,走向極端的任何一邊,都可能引導出一種不健康的生活。」 「曾經有法國來的朋友問我:『台灣人這麼喜歡吃到飽,是因為吃到飽很難嗎?』」「你可以想像島嶼上的下一代,是用一種『吃到飽』的心態去做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標準,他的性、他的倫理、他的婚姻都要『吃到飽』否則不划算,不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嗎?」 「對於文化,我一直秉持一個原則,就是文化要與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落實在生活當中,文化如果從生活裡隔離出去,這個文化本身就只是一種假象。」「所有的博物館裡面所得到的美的訓練,在音樂會、戲劇當中得到對生命的反省跟提煉,都應該在生活裡落實成為一種國民的品質。」「藝術的發展是一個上層結構,或者文化的表徵,可是更重要的是說,必須回到國民的生活中,在食衣住行裡再現,如果中間出現很大的落差,那就是有問題了。」 -----------蔣勳《生活十講》
相關閱讀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