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一個資深資優生的意見
2011/01/02 23:34:49瀏覽5106|回應11|推薦59

  就在大家都準備去跨年的時候,一位建中的學生在 99 年的最後一天跳樓。這麼受人矚目的學校發生自殺事件,勢必又將引起一波檢討反省的聲浪。

  「資優生」、「第一志願」、「明星學校」向來是教育界又愛又恨的話題。三不五時,新聞總要追蹤一下所謂的「天才」現況如何。然而之所以能夠成為新聞,想當然耳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我在民國 72 年以「數理資優生」的身份保送北一女。我想以一個「資深」的「資優生」身分談談我的經歷和想法。

  我的父親是做材料五金的勞工,我的母親是平凡的主婦,他們都因為家庭經濟因素只能念到小學畢業,雖然成績優異,卻無法繼續升學。從小我就知道:我必須盡所有的努力把書唸好,因為我的前途,只能依靠優秀的成績去爭取。我們家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祖先恆產庇蔭,除了唸書,我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在當時,所謂的「資優」,對我的父母而言,就是可以保送北一女的意思。我的功課一直都還不錯,他們期待我可以當醫師、當律師、當老師。保送北一女,就可以更接近這個目標了。

  我對於數理課程很有興趣,某些時候確實比其他同學反應快,甚至為了自我挑戰,我寧可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反覆思索一些數學難題,享受獨力解題的成就感。雖然我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資優」,但是如果「資優」可以保送北一女,一步一步朝著我的父母的期待前進,我願意硬著頭皮,試試看能不能頂得起這個光環。

  那一年好像是第一次「試辦」資優保送,師大利用春假辦了研習營。當所有的同學都在為七月的高中聯考拼命的時候,我卻選擇犧牲四天的進度,賭一睹自己是不是「資優生」。我放下全校前五名的驕傲與自尊,給人家秤斤論兩的品頭論足,就為了多一個進北一女的機會。

  那個研習營給我的震撼,不僅止於確認我是不是資優生:我頭一次看到師範大學,頭一次看到大學教授,頭一次呼吸到大學的空氣,頭一次想到,我真的有可能選擇一個不需要像我父親那樣販賣勞力的工作,我真的有可能憑藉著讀書考試,提升到一個我父親一輩子想達到卻達不到的社會階層。

  而這一切不僅只是「光耀門楣」而已,那是我父母一生的夢。

  我後來聽說我們是搭著某些人的順風車而保送的。這個資優保送,其實是為了某些人量身訂做,我只是好運跟上隊伍。進了北一女之後,學校雖然編了一個特殊的班級,對我們有一些特殊的期待,但是並沒有特殊的課程,也沒有完整的追蹤輔導。面對所謂的「資優」,或許學校和我們一樣茫然。

  同一屆的數理資優生,印象中好像是17人吧,有人轉了第一類組(文法商),大多數選擇了第三類組(醫),留在第二類組繼續唸理工的只有兩位,但是在大學聯考的時候大家都沒有選擇純粹科學,沒有一個走學術研究的路。和當初在師大研習的時候教授們推銷的「資優保送」理念大相逕庭。

  某個談話節目曾經有名嘴說道:「資優」是人類共同的資產,應該要好好的栽培,要不然就可惜了。

  對這一點,我有不一樣的看法:

  「資優」是個人的一個特質,每個人有不同的智能,就像每個人有不同的相貌一樣。「資優生」也是一般的孩子,「資優生」應該先讓他做他自己,再考慮要不要走「資優」這條路。

  「資優生」和「資源生」一樣,也和所有的學生一樣,每個學生都擁有相同的權利,那就是「適才適性」的教育。應該思考的是:怎樣的作為能夠適合每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先衡量怎樣特殊的族群要給予怎樣特殊的優待。

  「資優生」沒有被好好的栽培並不可惜,為了「資優」而失去了當一個普通人的可能,才真的是無法挽救的錯誤。

  當初學校不知道要怎樣對待我們,而把我們晾在一邊,我不知道這樣算是福還是禍。

  在北一女那個全校都是天才的環境裡,博覽群書、多才多藝的同學比比皆是,我一點都不像「資優生」,我的英數理化一直敬陪末座,但這一切並不打擊我求知的決心和興趣。高中三年充滿挫折,反而讓我學會了謙虛自省,學會了欣賞和體諒,看清每個人都有能力的極限,也發現自己的耐性和韌性。

  大學之後的人生歷程,都還算順利。我還蠻滿意自己一路上的種種選擇,這樣能不能算是一種「資優」?

  如果我真的是「資優」,我寧願把我的天賦拿來好好的過日子。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mputer720&aid=4757587
 引用者清單(1)  
2011/01/04 15:57 【徘徊在科技與人性】 【教育】我不要套餐,我要單點--答覆「一個『資淺』資優生的意見」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拜占庭雲雀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特殊班級甘苦談
2011/01/03 08:46

我以前念的是音樂資優實驗班,也是保送省南女。

說實在的,我覺得"給有特別需要的孩子一些特別的課程"這件事情其實很合理吧。主攻音樂的就上很多音樂課程,數理特強的就多上數理課程,程度落後的就給簡單的課本。

但是這種美意很容易就變形了。像我覺得當年的省南女根本沒打算好好接納我們這一群功課沒那麼優秀的學生吧,還要求我們在校服上繡上"省南女音樂班"以跟其他的"省南女"三個字區別。而且漠視我們課程有一半要上音樂科目的事實,叫我們考一樣的考卷過一樣的門檻,所以我們班高一29個就當了5個,超過六分之一。

我覺得如果可以以把它認定作是一種"特殊"的班級,例如音樂專研班,數理專研班,這樣學生壓力比較小,班級存在的意義也比較明朗吧。

電腦老師(Cat_PT)(computer720) 於 2011-01-03 11:21 回覆:

導致教育政策變質的因素,會不會是因為教學的作為常常和升學掛勾。
教學,一定要有評量。評量,就會有成績。這個成績,就拿來當作升學的依據。以至於教學和升學無法脫鉤,老師、學生、家長都被分數所綁架。
長官們總是說,特殊班級是為了特殊需求的學生,但實際的作為倘若沒有某個特殊的升學管道,家長們是不會捧場的。
家長們也常常說,希望自己特殊的孩子能夠有特殊的課程,但心裡冀求的是特殊的升學管道,卻只能想只能做而不能說,甚至還手裡拿著嘴裡卻否認。
在這其中犧牲的是孩子。他眼睜睜的看著大人們說謊,還藉口是為了孩子好,而且沒問過他的意見,就擅自決定了他的未來。
每一個孩子都特殊,每一個人都應該被當作獨立的個體,認真的,特殊的對待。我說過我是個天真的理想派。
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真正的人性化的教育能夠實行,會不會,比希望看到「個人飛行器」還要困難。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