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讀 《吃出影響力:營養學家的飲食觀點與餐桌素養》
2023/04/01 21:10:07瀏覽1256|回應3|推薦22
我讀 《吃出影響力:營養學家的飲食觀點與餐桌素養》 @子若 

這本書還很新,2019年12月由商周出版社出版,距今2023年只有3年多。當初會借這本書,是看到它的副標題:營養學家的飲食觀點與餐桌素養。至於它的正標題:吃出影響力嘛,老實說,我覺得有點八股,應該可以取一個更吸引人的書名才是。

因為我每天都得做飯,希望自己做出來的食物營養可口,所以看到圖書館的新書書架上有這本書時,立刻就奪下借出來啦!

今天奮力捧讀了59頁,目前覺得還不是很進入狀況。感覺上,這是一本嚴肅的小書。作者劉沁瑜有十年的營養師執業經驗和十年的營養學教學經驗,寫起這本書來,顯得一板一眼的,讓人讀起來有種教科書的fu。

本來我以為這類的書籍也許會充滿各式各樣的營養學專業知識而令我卻步,所幸,劉沁瑜選擇用許多實例來說明飲食和健康的關聯性,讀起來就比較好理解。

目前讀完了<第一部營養學家的初衷>,好像沒有特別感觸。接下來要讀的是<第二部好吃的記憶起源>,這裡可能會有許多有趣的飲食故事。光看那些篇名:<忘記送便當的爸爸>、<和媽媽一起的市場記憶>、<颱風天的餐桌>、<奶奶與我:食育是飲食生活的教育>、<節氣飲食>、<女兒的便當>、<這樣工作那樣生活>,我就充滿期待!

不過呢,今天的閱讀額度已經用完了,明天再來囉!若有所得,再上來分享。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mc0017&aid=178763887

 回應文章

子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4/07 07:08
今天清晨捧讀的是《吃出影響力》的第四部<許一個飲食健康的願望>。這是本書的最後一部,半小時後終於完讀。

這一部的重點在於建立讀者的健康管理概念,並舉8位劉沁瑜身邊友人的實例來解說,最後則是提醒讀者減肥前應有的心理建設。

從劉沁瑜舉的例子來看,許多人都是為了工作而犧牲了身體健康,這是本末倒置的事,為何他們沒有意識到呢?

閱讀本書最大的收穫是多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以前,我只知道「時間管理」、「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等名詞,壓根沒想過「健康管理」這個詞。嗯,因為讀了這本書而得到「健康管理」的啟蒙,真是受益匪淺!

子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4/05 17:27
因事休息三天後,今天再次捧讀《吃出影響力》,午後趕進度趕了85頁,由於文章的寫法平易近人,蠻好讀的,閱讀速度也加快了。

<節氣飲食>,現在蔬果一年四季好像都可以買得到,因為除了本國的蔬果外,還有進口蔬果可選購。所以,想要按照節氣飲食,似乎不容易。不過,我曾讀過其他書本提到如何辨別當令蔬菜的方法。那就是,到菜市場去觀察,哪樣食材數量多價錢便宜為准即是。吃當令食材,是順其自然,有益身體健康。

<女兒的便當>,主要訴說的是本書作者劉沁瑜小時候帶便當,因為菜色簡單,有時只帶了一個荷包蛋或香腸加白飯就是午餐,有一次便當被其他同學拿錯發現了,因而受到嘲笑,自尊心受傷的故事。因為有這個傷痛的記憶,她幫女兒準備便當時,就特別用心,一方面是為了心愛的女兒備餐,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內心的那個小女孩療傷。

<這樣工作那樣生活>,身為忙碌的職業婦女,還兼任家庭主婦的角色,劉沁瑜經常蠟燭兩頭燒地工作與生活著。不過,她總是可以找到工作與生活的節奏與平衡點。

這本書的第三部是<廚房裡的營養學家>,這裡有幾篇文章,像是<餐桌上的和解>、<廚房裡的優雅>、<愛一個人>、<冰箱管理>、<快速備餐的訣竅>、<產地到餐桌的意義>、<家庭實驗室:發酵的魔法>、<餐桌教育與記憶>、<廚房的節奏>。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冰箱管理>。劉沁瑜說:冰箱的狀態,就是一家人的身體健康狀態。我們冷藏冷凍的食材,可以決定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態。是啊!保鮮的食材,做成了食物,才是營養健康的食物。

本來,我都把雞蛋放在冰箱門上面,沒想到這是錯誤的做法!原來,冰箱門是溫度較高處,不適合放含有蛋白質的食材。正確的擺放位置應該在蔬菜區的上方。這可讓我長知識啦!

子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4/04 06:22
前天認真地讀了59頁的《吃出影響力》,也寫了簡略的讀書心得,然而我之前花了22天讀焦桐的台灣系列三部曲,心思好像還沒完全從那個閱讀情境中抽離,還是縈繞著焦桐的喜怒哀樂。這種感覺,就好像演員戲演完了,角色還無法抽離的情形相似吧?畢竟,我花了22天與焦桐神交,認識了十幾年前的他啊。

現在,我要認識《吃出影響力》的作者劉沁瑜,就得投注心力去閱讀她的書。文如其人,真是不錯。有怎樣的性格,很難在筆下隱藏。在我看來,焦桐的個性是很任性的,劉沁瑜是拘謹的。任性的人,我覺得可愛,情緒比較外放,各有特色。

營養學家到底是怎樣的人,都怎麼過生活?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事。 這是一個了解營養學家的機會,不容錯過。

<忘記送便當的爸爸>讀完了,忍不住也讓我想起了曾經幫我送過午餐便當的母親。那時候我讀國一,其實不太懂大人的世界,只是為了考試的人生而憂鬱著。那時候母親怎麼有空幫我送便當我不知道原因,當時只是覺得很幸福,珍惜著那樣的幸福。再仔細想,那段時光好像是母親瘋簽大家樂的日子,家裡經濟狀況比較好,父親的卡車運輸業務也有捆工可以協助,母親才能得空為我們四個孩子做便當吧!

嗯,這篇文章讀下來,我了解了作者劉沁瑜的基本家庭背景:她的父親是軍人,母親似乎是家庭主婦,家住眷村,有個哥哥,和奶奶一家五口住在一起。奶奶有重男輕女傾向,特別疼孫子,在這篇文章裡,奶奶會特別為孫子煮一碗麵疙瘩就是明證。劉沁瑜的父親為什麼忘記送便當給他們兄妹倆,她沒有解釋清楚,只是藉此故事說明了為何她婚後會為三個孩子做便當和送便當的原因。讀來有點小溫馨。

<和媽媽一起的市場記憶>,描寫了劉沁瑜母親對她待人處世的影響力。有一次她們去菜市場買菜與一個阿嬤擦肩而過,阿嬤推了一車回收品沒能賣甚麼錢,她媽媽就把皮包裡唯一的千元鈔票給了阿嬤。還有,母親去工作時受到同事欺負,回家跟父親哭訴後,隔天又繼續上班工作的情形,讓劉沁瑜了解了生活不是件容易事。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想到我母親也曾多次幫助幾個看起來可憐的阿嬤,我也曾跟母親一起上過菜市場,看著她與攤家賣食材幾乎都不議價,因為她體恤攤商的辛苦,都說:別人也得賺錢生活嘛!

其餘的文章等我讀過後,若有所得,容後再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