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7 11:05:57瀏覽5425|回應0|推薦10 | |
車子駛進彰化員林彎彎曲曲的山腳路,接著轉進一條尋常小巷子,巷子內有禮儀社、有廟堂、也可見矗立的高聳的賽鴿鴿子籠…目光所及盡是台灣底層庶民的生活世界。巷子裡有一棟四層樓的透天厝,一樓一邊是辦公室,一邊是屋主奉拜的神堂,爬上二樓則見到堆滿布料的倉庫,再爬上三樓則見一台台的縫紉機,十多個女員工專注地車縫一件件胸罩,旁邊則堆滿不同顏色的胸罩半成品,等著縫製,這棟約
這家隱身在巷子,在家庭的內衣工廠有五十多名員工,包含老闆在內,只有兩名男員工,其餘都是女性員工,而且這家工廠員工還是「聯合國」呢,員工們動作敏捷而熟練,講的是熟悉的台灣話,很能融入工廠文化模樣,卻多是遠自大陸、越南、印尼、菲律賓嫁到台灣來,手上製作出一件件名叫「愛聖妮」內衣,標準的MIT產品。
愛聖妮內衣老闆陳俊君是六年級生,從他飽受風霜的面容可以想像,在快速的時代巨輪轉動下生存競爭的辛苦。一個粗壯的大男人,從裁剪、版型、車線…他樣樣都會做,「托高、集中、高斜邊,是所有內衣設計的基本原則,」他比工廠內所有女性員工還要會做女紅、比女人還了解「內在美」,他笑說中帶著傻氣說:「我做內衣是土法煉鋼煉出來的」。
陳俊君的父親是做內衣銷售起家,跑遍台灣各地夜市賣內衣,雖然做到內衣大盤商,最後商場遭人陷害,一貧如洗,陳俊君在念完歸仁國中後,只得到工廠學做內衣,從學徒做起,練就了一身基本工,三年後在台南一帶自行創業,退伍後將內衣工廠搬遷至彰化縣員林。台灣內衣產業曾經輝煌過,那時台灣景氣好,在一九九四年陳俊君陸續接獲黛安芬、奧黛莉、思薇爾訂單,產量暴增,那是台灣內衣業十年榮景,「代工很好做,利潤也好,只有產品就可以,從沒有庫存,」陳俊君內衣工廠曾是國內最大的內衣代工廠,有二百多名員工,日夜趕工。
沒想到,美好的時光並不長久,思薇爾突然在二○○四年時突然將台灣原料輸往大陸,在大陸做內衣加工,隔年全部轉移到大陸,緊接著各家大廠都把訂單轉移,一夕間,「找不到單子,也沒有市場」,更糟的是,這些內衣大廠將單子外移後,「還將大陸價錢壓回台灣」,逼得國內內衣業者削價競爭,壓縮幾乎無生存空間。
幾乎連夾縫都沒得生存了,也是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了,那時三十四歲陳俊君決定走一條艱難的路,他決定在國內內衣市場上自創「愛聖妮」品牌,鎖定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熟女市場,價格設定在每件四百九十元至八百九十元之間,款式不走花俏、妖艷路線,而是以基本款為主,「實穿比較實在啦!」
轉型的第一年,陳俊君就遭到挫敗,因為品牌剛起步,一個月的營業額掉到只剩三十萬元,「報表爛透了,銀行根本不理我,」陳俊君回想那段轉型歲月,縐起眉頭,「我曾想收起來不做了,也曾考慮乾脆到大陸,但大家對我有很大期望,咬著牙就撐到今天!」
像陳俊君這樣的內衣廠,從全盛時期的二百多家,如今只剩下四十家,辛苦地活著,也辛苦地找出路,陳俊君的弟弟就在台南經營另一家內衣工廠,品牌就叫「媚可麗」,不論是「愛聖妮」或是「媚可麗」做的內衣,就是台灣消費者俗稱的「雜牌」;相對於國內知名內衣品牌如奧黛莉、曼黛瑪蓮、思薇爾等,「愛聖妮」這種小品牌無力打廣告,但品質相去不遠,同樣都是MIT,也可稱為二線品牌。
諷刺的是,台灣一年有二百億內衣市場,對這群未外移到大陸、在台灣僅存的傳統內衣工廠卻難找到生存空間。陳俊君說,事實上八○%內衣市場是在夜市,一件從九十九元到三百九十九元都有,價格低廉,其中有台灣貨、也有許多是從大陸走私進口或越南轉進口,「如何拚得過?」儘管如此,陳俊君只懂內衣,對內衣有些傻傻的堅持,面對即將簽定的ECFA,他卻說,「我不會怕,因為與大陸內衣早就在競爭, ECFA只是說正式開放進口,事實上,大陸內衣早就走私進來了,衝擊早就存在。」
因此,轉型早就在進行。陳俊君對抗ECFA浪朝的辦法,就是以「愛聖妮」品牌,鎖定特定消費市場,以小而美的方式存活著,最近在經濟部工業局輔導下,掛上〞MIT〞標章,他相信只要掛上MIT,有助於提高消費者認同,他說,大陸來的很多內衣,原料來路不明,是否易致癌都不清楚,能掛上〞MIT〞就是經過政府認證,比較可靠啦!
台灣業者為了自己生存,率先引爆價格競爭,殺價再殺價,「都是自己打自己,到最後,都只有一人活,其他人都活不了,」這種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從傳產到科技產業,都是如此,這讓陳俊君很感慨,他希望台灣內衣業者停止無止盡削價競爭,共同追求品質提升,並且在此品質下,共同維持一定價格。不怪大環境變化、不怪罪ECFA,陳俊君對經營環境只有如此卑微的感慨與願望。
(全文於2010年1月刊登於《非凡新聞周刊》)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