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葉小釵因他而活---操偶師的故事
2010/07/01 13:42:31瀏覽2933|回應1|推薦3

在雲林虎尾土庫一帶田間,入夜寂靜無聲、黑暗無邊,惟矗立在稻田中間的霹靂片場深夜仍燈火通明,正有兩組劇組人員緊湊拍片,挑燈夜戰,今夜正在拍《刀龍傳說》少獨行和羅喉的武打,只見一組操偶師們在假山假樹布景前擺陣,一會兒跳躍、一會兒對招,在一旁的工作人員拿著噴槍,射出的強風因而捲起漫天塵沙,彷彿武林高手有著絕世的武功,一出手就天地變色、日月無光…

  

電視上或錄影帶上霹靂布袋戲中,木偶也能打武打戲,堪是一項絕活,不論是耍刀弄劍、飛踢旋轉、一拳打出去山崩地裂,戲偶扮來竟栩栩如生,一招一式都有著懾人的力量。事實上,尫仔不可能自己活起來,很早之前霹靂布袋戲引進好萊屋式拍攝手法,戲偶的武打動作,其實是一群操偶師,一個一個為戲偶擺出動作、作出架勢,然後經過剪接而成;因此,光是少獨行和羅喉的武打不知NG了多少回,操偶師們反覆地做,直到這個動作完成。

  

霹靂布袋戲每周要出二集新集,動作的拍攝十分費時,必須一個個拍,因此霹靂布袋戲現有四組戲班,一組約由六至七個操偶師組成,白天和夜晚各有兩組同時拍片,這個地處偏僻、佔地約五千坪的霹靂片場,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不打烊。

  

就像小說或戲中情節,廟裡掃地的和尚、長年顧門口的拉猁頭,那些最不顯眼的平凡人,情勢緊急時意外一出手,竟發現他們才是隱居在人間、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霹靂片場裡猶如人間百態,一進門,到處堆滿了死掉的戲偶、各式各樣大型布景,只是在這雜亂的環境裡,一不小心發現許多身懷絕技的高人,隱居在此。走進霹靂片場裡一大片濃密的「森林」,這裡有的各式各樣戲中的樹林造型,最高的大樹有三層樓高,一位嚼著梹榔、穿著短褲、年約五十多歲、瘦瘦高高的阿伯走進來,千萬別小看這位阿伯,他守著這片森林有十多年了,他專攻人造樹葉,這兒的一枝一葉都是他做出來的。

   

這時,剛過五十歲的丁振清走進片場,大家稱他為「貓叔」,顯見他在這行的輩分。貓叔是當今霹靂布袋戲最資深的師傅,也是全台最年長的操偶師傅。貓叔是台北萬華人,國小畢業後就進入這行,在全省跑戲班;之後師承黃俊雄,踏進了電視錄影世界,黃強華、黃文擇倆兄弟自創霹靂布袋戲,貓叔跟隨至今。

  

書讀得不多的貓叔,卻身懷絕技,對台灣布袋戲有著重大貢獻。他出師擔任操偶師已超過三十年,現在霹靂布袋戲一線的二十六位操偶師多數都是他的徒弟,一九九八年在國家戲劇院現場操偶,以及今年世運會上的演出,都是由貓叔親自擔綱;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給戲偶設計了「關節」,因為貓叔,戲偶的腳可以彎曲、手指也可以動,他更以長年豐富操偶經驗,獨創霹靂布袋戲的武打絕活,讓台灣的布袋戲變得更靈活、更好看。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操偶師最重要的是,要有穩定性、耐力、與臂力的定力,」貓叔說,第一步就是要練把木偶高舉,因為木偶有相當重量,必須把力量定位在臂膀上,這基本功若沒有練好,力道不穩定,耍起戲偶就會搖搖晃晃,例如,當戲偶走路、快跑時,不論怎麼搖擺,木偶高度要維持一定,頭不能歪,固定在那裡,如果沒有練好,從畫面上看,就會搖搖晃晃,像「軟骨頭」。

  

操偶師是個難度極高的差事。隨著木偶改良,現在木偶遠比以前木偶大了許多,再加上華麗的服飾及頭套,一仙尫仔重量有數公斤重,「通常,一個一線操偶師舉起戲偶約只能維持十多分鐘,有的戲偶更重,甚至還要加上武器,只能舉五分鐘,」貓叔還說,現場操偶的難度更高,一九九八年在國家劇院演出,主角就必須要有數個操偶師作替換,還要有絕佳默契。

  

光練舉起木偶、轉動木偶、練習手指的操作等基本功,就約要一年半光陰;另外一個一年半則是練動作,如走路、跑步、激動情緒…不論如何擺動,木偶的高度要維持一定,不能搖晃;通過這三年訓練,才能開始演小角色,開始累積表演經驗;貓叔說,尤其是對著鏡頭演出、融入木偶情緒、掌握表演等方面,這是最難,需要揣摩,這又需要三年時間磨練。換言之,要能演出霹靂布袋戲一線主角,至少得要練功六年。

  

因為木偶沒有表情變化,只能眨眼、動嘴、以及頭會轉動,因此木偶的情緒全要靠操偶師來表現,在貓叔操作下,當葉小釵低下頭轉著頭,代表著他正在思考;若是難過,則再加上眨一下眼晴;若是葉小釵感到痛苦,就還要再抖動身體。當葉小釵用手撫摸樹枝,更可以代表傷心到無法自持,或者受傷甚重。這些細微小動作,由貓叔這個大男人演來,卻是韻味十足,而且當貓叔表演這些動作時,貓叔臉上也有著痛苦、抖動、受傷的表情。

  

「操偶師最高的境界就是,融入木偶的情緒,變成你就是他,他就是你。」貓叔說,當木偶高興時,操偶師也是高興表情,臉部表情也是高興的;當小丑活蹦亂跳,操偶師也是跟著他跳步、跟著笑;當扮演女性角色,操偶師也是跟著扭腰擺臀,屁股翹得比女生還要高;當木偶生氣時,操偶師臉上也是面露凶光、殺氣騰騰…因為操偶師成熟的運用,戲偶在舞台上才有了生命。

  

霹靂布袋戲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以好萊屋手法拍攝的武打戲。不論是耍刀弄劍、飛踢旋轉,吊鋼絲騰空而下…木偶演來卻如同真人般靈巧有力,背後其實是由一群霹靂操偶師通力合作、不斷研究、發展出來。例如,在鏡頭前看到葉小釵舉手抬腿,擺出運功動作,架勢十足;鏡頭看不到的是,這動作竟是由三個操偶師合作,一位以食指頂住頭部,另外兩位操偶師則是透過「義肢」(按:布袋戲片場的專業用語,事實上是與木偶戲服顏色相同的袖套,方便操偶師將手伸進去操作木偶的雙手雙腳,在鏡頭前視覺上不易被發現),各自操作葉小釵的雙手與雙腳。

  

貓叔這幾年研究,獨創霹靂布袋戲武打戲,寫下台灣布袋戲新頁,這讓貓叔很有成就感。「武打戲,對鏡頭最難,既不能穿梆,又要對著鏡頭轉,要有一些技巧,中景、長景、特寫時,操偶的速度都要不一樣,愈近,速度要愈慢,操偶師要學習站位、走位,要如何不穿梆…」貓叔細心地說明操偶一個動作蘊涵深遠的技巧。

  

操偶師是一門特殊卻辛苦行業,貓叔說,在早期,會從事操偶師,多半是家境清寒,沒辦法念書,只好跟著戲班跑餬口飯吃;而操偶師不僅是靠體力、臂力、耐力工作,工作的片場就像「砂石場」,為了特效經常使用塵粉、爆破、打打殺殺,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三十年的歲月一晃即逝,從最早舞台操偶、電視錄影布袋戲、到現在使用電影拍攝手法,貓叔都歷經過,一生都奉戲給布袋戲,他的人生猶如一部台灣布袋戲歷史。「驚喜、感動、成就感有很多,尤其是在霹靂布袋戲,激發了我許多東西與想法,」一臉憨厚、只有國小畢業的貓叔,其實擁有很霹靂的人生。

   

最令貓叔感到自豪、他從未想過的是,有一天,他的操偶技術竟可以登上國家劇院大型舞台演出,堪稱是布袋戲最大型舞台劇。那年是一九九八年,在二個小時演出中,霹靂布袋戲動用了上百個工作人員,現場變幻布景,透過布景奇特設計,呈現舞台的立體場景,更奇特的是,操偶師竟可以讓《狼城疑雲》(當日演出戲碼之一)的皇后,從宮殿的樓梯一步一步走下來,現場操作此舉難度前所未見,全場驚呼。「而且,我們在國家劇院吊鋼絲飛來飛去!」貓叔很得意說著,「這是我這一生做這行,最大的驕傲。」

   

在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中的每仙尫仔,不論是素還真、傲笑紅塵、青陽子,都是貓叔親手打造,改良尫仔,其中值得列入台灣布袋戲的歷史上,即貓叔為布袋戲偶設計出關節。在此之前的布袋戲都是一根腳直直的,貓叔研發了關節,戲偶腳尖可以因此變得柔軟,腳也可以彎曲,要蹲要跳、或跪坐都可以演出;關節也可以應用在手肘及手指,尫仔雙手也從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演進到五隻指頭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膠活手,貓叔找了雕塑師一起研究,手掌的手指要如何分開,厚度與硬度應是如何,才有利於操偶。貓叔也改良吊鋼絲的技巧,以前都是用釣魚線,現在用布線、纖維絲或鋼絲,可以做旋轉、前翻滾、後翻滾都難不倒這些尫仔,因這些改良,台灣布袋戲男主角,從史艷文到素還真,增添了許多靈活度和細膩度。

  

〈全文於2009年刊登於《非凡新聞周刊》〉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larrise&aid=4183706

 回應文章

22
2016/02/26 00:42
親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