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536/f_12759536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13/f_12459213_1.png)
大多數人對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海邊的印象,是 Highway 101 公路邊,一蹴可幾的 Ruby Beach 和 Kalaloch[唸 CLAY-lock],或者是 Rialto Beach。
這些大眾路缐的海邊不是不好,同樣是美得驚人,讓人流連忘返。
因為一般遊客,大老遠開車從西雅圖到吸血鬼住的小鎮 Forks(福克斯),總得到到 Hoh 溫帶雨林瞧瞧,能挪給海邊的時間就不多了。
我跟老公經過多年來多次探索,我們的最愛的是 Shi Shi[唸 shy-shy]Beach 和 Third Beach。
以下由北而南介紹的奧林匹克半島的海邊,都是我喜歡的。
1)Cape Flattery
Cape Flattery 其實不屬於奧林匹克國家公園,位於 Makah Indian Reservation 印地安保留區境內。開車進入 Makah 印地安保留區,得先去 Washburns 雜貨店買一張 10 美元的通行証 Makah Recreation Pass,否則在保留區內停車,輪胎有被放氣的可能。
有一本秘笈說,每年三月底到四月,來到 Cape Flattery 可以看到 2,000 到 8,000 隻很會翱翔、不太會搧翅的猛禽(raptures),趁著東風來到,天氣好的日子裡,借著氣流的形成,飛過 Juan de Fuca 海峽,往北遷移到溫哥華島。紅尾鷹(Red-tailed Hawks)特多。於是,多年前的四月,我和老公大老遠從西雅圖地區,開車來到 Makah 印地安保留區,看紅尾鷹。
那年我們是看到了幾隻紅尾鷹,可是牠們都沒在往北遷徙。倒是在 Makah 保留區內的 Hobuck Beach,看到幾群 sandhill cranes 鶴在天上往北飛行,讓我們興奮了好一下子。
紅尾鷹遷徙沒看成,卻發現 Cape Flattery 的美。
開車到達 Cape Flattery 步道路口,走個 0.75 英哩,就可以到美國大陸 48 州的最西北角。可以跟人炫耀。
步道不短不長,先是走進森林裡,終點接近海水處,海岬、海中的岩石(sea stacks)漸漸出現,海浪猛烈地來回拍打著。有幾個小的觀景台,可以近一步一窺這裡險峻、渾然天成的地形。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到訪的人們像是闖進了另一個世界。
第二次來到步道的盡頭,我和老公坐在平台的長椅上,吃著零食,享受晴朗的好天氣,看著前方粼粼海水、美麗的無人島 Tatoosh Island、天上翱翔的鳥,不理會身旁的人聲繁雜。
是那種海角天涯、世界盡頭、身心暢懷的感覺。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26/f_12459226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28/f_12459228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30/f_12459230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41/f_12459241_1.png)
2)Shi Shi[唸 shy-shy]Beach
Shi Shi Beach 屬於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可是她跟 Makah Indian Reservation 印地安保留區又脫離不了關係,因為去 Shi Shi Beach 的人,多數是由西北角 Makah 保留區內的步道往南走過去的。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36/f_12459236_1.jpg)
第一次去 Shi Shi,沒夠時間走到 Point of the Arches,立志再去一趟。經過我多年嘮叨轟炸老公,有一年七月,我和老公又千里迢迢開車到 Makah 印地安保留區,付了 10 塊錢過路費,來到了 Shi Shi Beach 的步道入口。
沒想到都七月了,這條到達 Shi Shi Beach 約 2 英哩後半段的步道,跟數年前來一樣,依舊是爛路一條。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37/f_12459237_1.jpg)
好些路段有涓涓小流水順流而下,不知是步道或是水道。這還是較能忍受的。有些路段是一大段爛泥巴路,一腳踩下去,登山鞋深陷泥巴。只能踩著前人好心以石頭或樹棍構築的泥中小島前進。有些泥巴路段根本沒有輔助物,得尋找前人走出來的旁門走道來走。看見有人穿著雨鞋來,不畏泥濘,大步前進。其實我們也從家裡帶了雨鞋來,放在步道口的車子裡。
步道接近 Shi Shi Beach,就可在右方看到第一批 sea stacks(海中的岩石),第一次來,我和老公坐在步道邊懸崖上頭,吃東西補充體力,往下看這一堆海中岩石,著迷不已。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32/f_12459232_1.jpg)
懸崖往下陡降,美麗的 Shi Shi Beach 映在眼前。
第二次來 Shi Shi,在海灘上看見 2 隻鹿從懸崖下到 Shi Shi Beach 來...看美麗的風景?
Point of the Arches 是 Shi Shi 的精華所在,必須在沙灘上走 2.3 英哩才能到達。Point of the Arches 在 Shi Shi 的南邊盡頭,由 1 英哩長的 sea stacks(海中的岩石)排列組成。就是這一長排海中岩石,吸引著各方英雄好漢前來朝聖。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35/f_12459235_1.jpg)
我們到達時,不是黃昏,開始漲潮,所以沒能拍出別人家拍的那種有各色雲彩、如夢似幻的攝影傑作。也許下次應該來露營過夜。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33/f_12459233_1.jpg)
有一群由 Ozette 當天北上走過來的登山客,我們投予他們崇拜的眼光。
3)Rialto Beach
Forks 往北,Hwy 101 號接 SR 110 公路,車往西開,到叉路往右,轉往 Mora 小村,開到底,就是 Rialto Beach 的停車場。
記憶中去了 Rialto Beach 至少 3 次,可見她的媚力,可以讓我們一去再去。
第一次來 Rialto Beach,看到很遠很遠的遠方有許多鯨(鯨不是魚)。於是我和老公儍儍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回來試試自己的運氣。幾次之後發現,那種好康的事,一生遇上一次就不錯了。
來到 Rialto Beach,在海灘上往北走 2 英哩,到 Hole-in-the-Wall。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53/f_12459253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67/f_12459267_1.jpg)
到達 Hole-in- the -Wall,若是漲潮阻撓,無法穿過石牆上的石孔,往峭壁上攀越,就可以下到大石牆的另外一邊。爬到高點,高高在上,可以拍到下面這種由上往下眺望的月曆級的海灘照片。可惜我這張少了黃昏夕照。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70/f_12459270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43/f_12459243_1.png)
4) Second Beach 第二海灘
由吸血鬼住的小鎮 Forks,往狼人住的小村 La Push 開,路上先後經過 3、2、1。Third Beach 和 Second Beach 的步道入口陸續到來,狼人住的 La Push 是 First Beach。
Second Beach 也是美,只是我和老公都忘記我們去過了...
照片找出來,才發現 2008 年去過了。可能是因為天候不佳,趕路匆匆,沒在海灘上逗留,所以印象只有 1%。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392/f_12459392_1.jpg)
5) Third Beach 第三海灘
Third Beach 這名字實在是太平凡了,害我們乎略了她許多年。
2015 年四月去了,相見恨晚。
去 Third Beach 的原由是,2013 年五月號的 Backpacker 雜誌上說,五月和六月的 Third Beach 像個動物園。
海豹媽媽會把海豹小孩暫時丟在海灘上,出海覓食;海灣上的海豹小孩成了殺人鯨(orcas 或稱 killer whales)垂涎的對象。還有其他的動物,像是鯨群、海獺、黑尾鹿、白頭鷹、海星、大綠海葵,都可能現身。
相較於遙遠的 Shi Shi Beach,Third Beach 很容易到達。
由吸血鬼住的小鎮 Forks,往狼人住的小村 La Push 方向的 La Push Road 開去,還沒到 La Push,路旁可看到一個很簡單的 Third Beach 小牌子,車停路的左邊排列。換上登山鞋,往步道走去。
在林木繁茂的步道上走 1.35 英哩,便可彎延下到 Third Beach 海灘。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51/f_12459451_1.jpg)
Third Beach 面對著弧形的海灣,名為 Strawberry Bay(草莓灣),好可愛的名字。整個 Third Beach 約有 1 英哩長。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52/f_12459452_1.jpg)
往南再走 0.35 英哩,不一會兒功夫就可看見草莓🍓瀑布。瀑布的水流從懸崖上直沖入海中。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55/f_12459455_1.jpg)
往南瞧,眾多的 sea stacks(海中的岩石),勾引著我的好奇心。在我的聳恿下,老公和我踏上艱苦的路程。
沒想到我的第一次竟然獻給了 Third Beach~~~第一次拉繩爬山。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海邊,很多區段是沒有沙灘的,只有懸崖傍著海水,得往上走上或攀上懸崖,才能下到另一個海灘。
以為拉一次繩爬上懸崖也就一勞永逸了,誰知前頭驚險的拉繩路段又頻頻出現。我們開始心生動搖,是不是該打退堂鼓?我們終究又走了大約 1.6 英哩,拉繩下到另一個海灘,到達一個只有我和老公兩人擁有的海灘,其他人都走光了。已經開始漲潮,我們走不到草莓點(Strawberry Point)了。經過那上上下下、陡峭拉繩的折磨,我們已經沒力氣再往前走了。
就這樣,靠著岩石,享受著春天的陽光與私人的海灘。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53/f_12459453_1.jpg)
一路過來的海灘上,大量擱淺著這種白色的、不知是動物還是植物的東西,先拍照下來。回家後才知道這東西叫 Velella 的海水上漂流物,是動物,最近大量擱淺在華盛頓州和奧瑞崗州的海灘上。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26/f_12459426_1.jpg)
6)Ruby Beach 紅寶石海灘
登山書上是這樣說 Ruby Beach 的:消耗一點㸃卡路里,就可得到像在 Shi Shi Beach 那種美好的荒野感覺。
Highway 101 稍微海的那一邊轉進去,就可到達停車場,略走一小段路,0.25 英哩,就可到達 Ruby Beach。
第一次來,正當海水低潮,流連於平坦的海灘上與岩石間。是漂流木、海中岩石、平坦海灘的集合,不愛上她都很難。不過,第二回來時,正值漲潮,大片海灘被淹沒,加上人群一堆子,感覺完全不對。
雜誌上說,Ruby Beach 沙灘上的沙,摻有像 Ruby 紅寶石一樣的結晶物,因而名為 Ruby Beach。下回再去,得要把沙捧起來仔細瞧瞧。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06/f_12459406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05/f_12459405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07/f_12459407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246/f_12459246_1.png)
7)Kalaloch[唸 CLAY-lock]
在 Highway 101 路邊,就能欣賞的美景。
Kalaloch 的即時定格影像經常出現在電視氣象報告中,晴天、雨天、陰天、起霧,海邊的多樣面貌變幻,逃不過閉路電視的法眼。
懸崖上的木屋可眺望太平洋,有自己的陽台、車位、野餐桌。
因為景色太美,我和老公馬上進入 Kalaloch Lodge 詢問木屋價錢。結果發現,如果只有兩人入住的話,房價顯得奢侈。所幸,奢華的美景,人人皆負擔得起。
往北開車 1 英哩,可到達一處露營地,較為廉價,沒有洗澡間。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75/f_12459475_1.jpg)
8)Beach 2 二號海灘
沒有令人遐想的名字,是 Hwy 101 公路邊的容易到達海灘。
不像 Shi Shi Beach 與 Third Beach 有弧形海灘增添媚力,Beach 2 看似直線廣濶無盡延伸。
到達時是海水低潮,像是一望無際的沙灘,加上數不盡的巨型漂流木,頓時心胸開闊起來。我和老公都忍不住,想和 Beach 2 多拍幾張照片。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80/f_12459480_1.jpg)
![](https://g.udn.com.tw/upfiles/B_CI/ci0065/PSN_PHOTO/482/f_12459482_1.jpg)
洋洋灑灑寫到這裡,多年來的遺憾是:還沒去過 Ozette。
去過困難度極高的 Shi Shi Beach 兩次,已經讓人驚訝了,所以我還沒去 Ozette 是情有可原的。繼續嘮叨老公:
「寶貝,我還沒去過 Ozette。雜誌上寫說 Sand Point 那裡,可以看到海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