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14 11:59:53瀏覽2476|回應7|推薦14 | |
「如果牛有靈魂的話,每一隻牛都有一顆憎恨笛卡爾的靈魂!」米蘭.昆德拉啜了口濃濃的咖啡。 他不待我吐出問句,緊接著說,「笛卡爾認為,人是萬物的主人,人是所有者,野物僅僅是一種自動機器,一種活動的機器,a machina animata。一種動物感覺傷心,這不是傷心,只是一種不中用了的裝置發出刺耳噪音,一輛馬車的輪子吱吱嘎嘎作響,並不是什麼痛,只是需要加油而已,所以我們毫無理由為一條狗在實驗室被活活剖開而悲傷」 我開始陷入長長的沉思中,近代的西洋藝術思潮,不就從笛卡爾的這句話展開,然後在梵谷的繪畫中結束的嗎? 笛卡爾的心、物二元的觀點宣告了一種世界觀,一種看待萬事萬物的方式。笛卡爾把心和萬物對立起來,在他眼中,凡沒有靈魂的都是物質。山川沒有靈魂,所以山川是物質;大樹、高山、流水、白雲,在笛卡爾看來都是機器,四季的更迭只是一種機械的規律運動。 這種看法對西方文明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把人以外的萬事萬物都看成是與我對立的物質世界,然後又進一步發展出「精神高於物質」的觀點,最後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人是高級的,物質是低級的,所以人可以宰制萬物。 把萬事萬物看成是與我對立的物質,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養過烏骨雞,有一次外婆生病,母親為了燉雞而謀殺了雞,結果我和弟弟都氣哭了。我們杯葛媽媽燉煮的烏骨雞,在我們看來,烏骨雞不是肉,它是屍體,矛盾的是,我卻很愛吃店裡買來的肯德雞,因為那是肉,不是被炸過的屍體。 屍體和肉最大差別,就在於前者是靈魂消逝的痕跡,而後者自始至終都是靈魂闕如的物質。 把生活著的世界看成是物,會帶來什麼樣的災難呢?在這種凝視底下,世界變成是與我們對立的,她與我們是毫無血緣關係的,所以我們可以去征服他,宰制他,濫墾他。 我們對自然予取予求,把牛關在牛棚裡,把牛身體各部位的肉按肉質鬆軟來標價,因為機器和物質沒有靈魂,所以我們不必為謀殺一隻牛的靈魂感到罪惡。在大部份人眼中,牛肉是一種肉,不是屍體。 工業社會的雞牛羊,是種被標價的肉,農業社會的雞牛羊是一種有尊嚴的生命。吃了工業社會的肉,我們只感覺味蕾幸福,心是不帶一絲虧欠的,吃了農業社會的雞,我們含著感恩的淚水,雞為我殉難,為了活命,才吃雞,我只有好好的活,才能報答雞。 電腦選出來的米,教我們驚嘆文明的力量、科技的發達,卻教不會什麼叫著珍惜,吃和著汗水種出來的米,我們學會感激大地和雨水。 當大地不再是夸父的屍身,他就成了可以被標價的商品,風不再對髮際呢喃,用他的愛戀輕撫花兒的臉頰,風的曼妙舞姿就只為了發電。 這也是何以工業革命會對自然帶來浩劫,我們不再對滋養我們的大地、動物和植物感恩,我們在這套生活系統內,用笛卡爾的凝視,把它們看成是無生命的物。 梵谷跨出與自然和解的一步,他不再冷眼旁觀,他在作畫時忘記了分析,把絲柏樹看成是活的,把星空和白雲看成是神諭,把自然是看成是有生命的,自然不再是一個死物。梵谷透過藝術,和我們居住的生活世界重新和解。 文生.梵谷曾在他的手札如是說:
米蘭昆德拉打斷了我的沈思,我錯過了這次對話的中間空白部份,這時話匣子已落腳在19世紀:「尼采離開他在杜林的旅館,看見一個車夫正在鞭打一匹馬,尼采跑上前,當著車夫的面,一把抱住馬頭大哭」 「在我看來,這件事的廣濶內涵是,尼采正努力替笛卡爾向這匹馬道歉。這就是我所熱愛的尼采!」 每每聽到米蘭昆德拉這麼說,我都忍不住為之動容。
續文 : 我的海水呢 ? https://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chongkiath&f_ART_ID=447813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