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10/19 09:03:36瀏覽2937|回應10|推薦31 | |
最近流行與熱門的話題,盡在討論政府會不會破產,勞保、勞退、公保、退撫等國家經營管理基金會不會入不敷出而逐漸倒閉。街談巷議之熱烈,連國民年金、老農年金等其他福利政策,也一併同遭質疑。市井小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未來還能領多久,將來是否領得到與領多少,很多不安與焦躁,製造人民與政府間的不信任與責罵。 馬政府不需要太期待在野陣營能夠共體時艱,說實在,陳冲內閣煞是犯了太歲星君,從今年二月走馬上任後,當官的日子是愈來愈難過,看看「怨長」的處境,行政院真的成為「行政怨」,要同時面對十二年國教、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國保改革、財政收支修法、政府公債沉重負擔等等重大國是議題,想到這等壓力與艱困,我也會替陳院長落淚。 既然國家大事紛亂併立,仰賴各部會專業能力、自行規劃政策,陳院長首要著重者一定是在政務能力而非各領域的專業瞭解。面對這麼多的專業大事,陳院長不可能有足夠時間一一瞭解與深入研究,光是做決策就會讓院長大人傷透腦筋,更何況哪來時間與精力事必躬親、深入分析?值此時刻,發揮政務能力、多些政治協調,才能掌穩國家艦隊的重舵,否則船搖尾擺、上下一起亂,這個政府勢必大難臨頭,人民將會身受禍害而社稷不安。 誠以國保問題來說,就以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官網(http://www.lpsc.gov.tw/cgi-bin/SM_theme?page=48b3c0eb) 上的注解,來看看勞公軍教保不保得住的重大議題。官網上對於「確定提撥制」、「確定給付制」解釋如下: 確定給付制:係指雇主透過精算方式預估所需之退休金給付成本,再決定提撥期間提撥率之制度。此一制度之優點為具有所得重分配的功能,可減少老年生活的貧富差距,並賦予勞動者撫養退休人口的責任,且給付額度按退休前之薪資而定,受通貨膨脹影響較小。惟其缺點在於目前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撫養比例逐漸提高,勞動者的負擔將會愈來愈沈重;另退休給付會受到工作年資、薪資成長、通貨膨脹、員工異動率等影響,故難以預知退休給付金額。另勞工如更換雇主,或是雇主不繼續雇用勞工,則其年資中斷,無法領到退休金,對員工而言相當不利。 確定提撥制:係指雇主及員工按月提撥一定比例之薪資,存入勞工個人帳戶中,等到員工退休時再提領個人帳戶中之基金收益。此制度之優點為員工離職時可攜帶退休金,不必擔心因公司關廠或離職而領不到退休金,且員工可自行監督雇主有無按期提存退休準備金,另雇主定期按照個人提存比率提存,制度上較為公平。惟其缺點在於退休準備金是逐期提撥,易受通貨膨脹影響,員工所領之退休金無法因應老年退休生活所需。 為何有國保入不敷出的問題?重要關鍵就在於「確定給付制」取代了「確定提撥制」。以淺顯易懂言詞來說,「確定給付制」就是被保人、納稅人、政府、企業雇主一起供養退休的老年人口,而這些退休老年人口可能是勞工或公務員,也可能是退役軍人,「存少領多」就是此一制度的最大特色。「確定提撥制」則是存多少領多少,將來可以領的錢早已設算確定,若不夠用並不是此一制度能夠解決的問題,簡單講,就是退休生活的經濟風險由自己承擔。「確定給付制」就是年輕一代無條件供養老年一代,「確定提撥制」則是自己供養未來退休的自己,雖然政府角色皆有參與,但是制度上的基本出發點極為不同,對於基金的財務負擔壓力當然就大相逕庭。 在「確定給付制」的實行下,「世代間」、「行業間」、「階級間」容易存在「剝奪感」,尤其大環境衰退、景氣欠佳引起集體焦躁後,不安好心的政黨容易為了政治鬥爭利益而操弄「階級抗爭」、蠱惑族群對立。現下台灣存在的對立已經不分藍綠,而是職業別、階級別、軍公教與普羅勞工之間的鬥爭與計較。這種紛亂並非「安心內閣」的政績,陳揆若想戮力解決國保問題,應該先安定人民的不滿情緒,試著把「藍綠共孽」在「確定給付制」的歷史共業和「確定提撥制」的改革大業上,說清楚、講明白。光是喊著不會倒閉,老百姓哪能盡信?謠言紛飛、耳語頻傳,政府若不能入眼、入耳、入心,釋明疑慮與闡述改革前瞻性,集體焦躁將帶來集體民怨,馬政府與陳內閣恐怕會隳節敗名、徒留詈罵。 政府財政欠佳、債務壓力沉重,非老年人口的人民要有體悟覺醒,在人口老化、少子化的雙重打擊下,我們未來的老年生活壓力勢必提前面對。一旦「確定提撥制」成為國保基金的共識基礎,未來老年生活在經濟上的不足,只能仰賴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的補助功能。這些制度都需要花錢,很可惜我們的薪資長期負成長、政府只有負債能力,受薪階級與政府都欠缺賺錢能力與政治籌碼,惟此關鍵時刻尚無大選考量,想要掀開政治壓力鍋而大力改革就要把握關鍵時機,否則這些「藍綠共孽」的報應只是早晚問題,大家遲早會倒大楣。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