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0 08:41:02瀏覽1007|回應1|推薦18 | |
遷居吉隆坡前,我想在這華人眾多的城市,今後不敢說吃盡穿絕,但常吃到口味相近的亞洲美食,總不成問題吧! 誰知卻是一個尋尋覓覓,牽腸掛肚的開始呢? 剛來時,我們住旅館,沒有廚房,隔壁的購物中心有個亞洲餐館區,我們每天來這裡吃飯,把馬來、泰國、印度、韓國、日本、黎巴嫩等各種風味都吃盡了,不久就切切想念起中餐來了。 走進一家裝潢精美的中餐館,打開菜單一看,乖乖!長長幾頁的鮑魚和魚翅名貴料理,家常菜單只有短短兩頁,菜名大半沒見過,口水雞、官銀雞、鹿肉煲、鴕鳥肉,好不容易看到了乾扁四季豆和麻婆豆腐,如遇故人,趕快點來嚐。 菜端上來,又傻住了,這菜長得不太一樣嘛! 四季豆炸得乾乾的,澆上一層深褐的濃汁,灑滿了乾辣椒,綠色都不見了,肉末呢? 蝦米呢? 榨菜呢? 吃起來酸酸甜甜的,口感不太熟悉。再看麻婆豆腐,日本嫩豆腐上飄著幾絲紅辣椒,缺了碎肉,少了豆瓣醬的香味,欠了花椒的麻辣,缺了勾芡的濃稠飽滿,味道更像紅燒豆腐。這家餐館八成是做觀光客生意吧,偌大的城市,還怕吃不到道地的中餐嗎? 人生地不熟,我們安步當車,在旅館附近幾條街上瞎闖。遇上一家中餐館,就滿懷希望地進去,吃來吃去,樣式、氣味、口感就是不同。我逐漸體認到現實,此間的中餐受到南洋風味的影響,不可能和我熟悉的口味完全吻合。每到用餐時分,我還是不免徬徨,今宵何處去? 此間唯一認識的朋友夫婦來了,請我們去一家著名的中餐館吃飯。這位先生是吃家,點了滿桌佳餚,告訴我們,這間餐廳裝潢雖不起眼,味道卻是遠近馳名。果然,撥開大螃蟹殼,金黃的蟹黃閃閃發亮,挑起白嫩的蟹肉,沾上生薑絲與黑醋,送入口中,那滋味真是鮮美無比,大蝦也是美妙絕倫,再吃一口炒蔬菜,爽脆多汁,我的胃腸感到無比的舒坦熨貼,心踏實了,前途又光明起來。後來再去光顧這家餐館,被計程車司機狠狠敲了一筆,回程又叫不到車,只好嘆息無緣了。 有一天經過一家「小台灣」餐廳,廣告看板上畫著牛肉麵,貢丸,雞排飯,奶茶,花茶,真是驚喜萬分,那一聲「歡迎光臨」,無比親切。雖然沒有台灣本地的小吃花樣多,味道還算接近,從此我成了常客。 天天在外覓食,不久便想念起家常菜來了。兩星期後,我們搬進一家有廚房和炊具的公寓暫時棲身,我迫不及待地下廚做菜。自己煮的菜總會合口味吧? 其實沒那麼簡單,這牽涉到食材與做料,又是一番尋尋覓覓的過程。 在市場找到泰國香米和日本醬油,買了雞肉、牛肉、食鹽和砂糖,還缺蔬菜和調味料。終於在一家超市看到了豆腐、芹菜、大白菜和青江菜時,我被一種無邊的幸福感籠罩了。也買到了豬肉,在回教國家豬肉被視為不潔,收銀員不願以手碰觸,顧客得去另一個小櫃台付錢,我豈有怨言? 謝天謝地都來不及了。 找調味料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除了桂花醬,就是黑胡椒醬,沒有豆豉辣椒醬、豆瓣醬和甜麵醬。跑去中國城,還是找不到,無意間看到酸菜和榨菜,總算沒空手而歸。我有一股強烈的衝動,想寫電郵給遠方的友人,要她的辣椒醬秘方,自己買紅辣椒來做。不禁想起了一位老太太,移民來美後,因為懷念家鄉的豆腐,天天自己泡黃豆,磨成漿,再壓成豆腐,無怨無悔。我父親每年春節做臘肉,興致勃勃,忙上一個月,數十年不厭其煩。如今我頗能體會他們的心情,都是因為市面上買不到記憶中熟悉的口味啊! 人的味蕾如此不肯屈服遷就,常是因為懷舊的緣故吧。 想買點零嘴解饞,看到一大堆花花綠綠包裝的零食,陌生的文字,陌生的圖像,竟不知從何買起。一眼就瞄到了熟悉的美國巧克力和日本辣豆,價錢卻是以前的三四倍,只好阿Q式的自我安慰,不過是零食罷了,趁機戒掉,豈不更好? 最近無意間走進一家購物中心,看到食品店裡有蝦米、枸杞、紅棗、肉鬆和木耳,彷彿走入夢中,不敢置信。游目四顧,看到一家餐廳賣上海小籠包和蘭州拉麵, 有家小店賣熱騰騰的豆花,不少店面前擺著中秋月餅。我的心底湧出一股狂喜,再度被那無以名之的幸福感淹沒了。 遷居異地後,才發現自己的胃是如此的戀舊,想來都是因為在一地住久了,不自覺地把當地的風味當做正宗,用來衡量他鄉的風味,因而產生的適應不良症吧!在此地住了三年後,我的口味是否也會不自覺地當地化呢? 將來離開後,是否又會叨念起吉隆坡食物的好處呢? 唉,口味真是難纏哪!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