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21 09:08:47瀏覽1011|回應2|推薦21 | |
英國作家E M Forster的名著「A Room with a View」寫一個英國上層社會的女孩,在義大利翡冷翠邂逅了一位自由狂放的年輕人,漸漸學會了釋放自己的感情,找到真愛的故事,後來拍成電影 "窗外有藍天",頗受歡迎。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人並肩站在旅館的窗前,悠然望著窗外風景的一幕。 這個書名深深吸引著我,因為我一直想擁有一間有美麗窗景的書房,最好是在湖邊,抬眼便是湖面的雲影天光,樹林的四季變化。住德州時,我的書房有兩扇窄窄的落地窗,對著門前的街道,但為了安全,百葉窗總是長年低垂,毫無窗景可言。 有一回路過加州十七里海岸線,遍地是紫紅的野花,岩石間有幾株被海風吹斜的蒼勁松樹,道旁幾戶民房對著蔚藍的太平洋,真是人間仙境。去希臘旅遊,住進一家鄉間旅館,室內花香瀰漫,推窗一看,赫然是一座橘子園,樹上朵朵白花盛開,香氣撲鼻,濃洌異常,此時從遠處傳來了小教堂悠揚清遠的鐘聲,讓人覺得遺世獨立。海岸與濤聲,果園與鐘聲,都是我嚮往的窗景組合,然而我明白自己只是過客,能擁有數天,也該滿足了。 曾去淡水看房子,為了河邊美麗的夕照,也為了有捷運直通繁華的台北。可惜地段好,景觀好,又買得起的公寓已經不多,而那些號稱可觀夕照的,又多半夾在幾棟大樓之間,剩下一線天似的窗景,遂作罷。 搬到東南亞後,曾夢想住進一棟湖畔的房子,花園裡廣植熱帶奇花異草。可惜此地湖泊少,獨門獨院的房子地點較偏遠。加上人生地不熟,交通擁擠,住在一個可以步行上班,購物和搭地鐵的住所,遠比湖畔之屋更切合實際,於是夢想又擺在一邊,搬進高樓林立的新城區。 新城區本是高級住宅區,紅磚屋瓦的「半個樓」(bungalow)點綴在高大綠林之中,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它們就像巴西雨林一樣,一塊塊被砍伐,剷平,蓋成高樓。我們住的公寓坐落於城中區外緣,居高臨下,有開闊的視野,遠眺有青山,近觀有綠林。白天我臨窗看書,神清氣爽,感到超脫塵俗,夜晚一茶在手,看著遠近的燈光逐一亮了,街上的車輛與行人逐漸稀少,紅塵的喧囂完全隔絕了。 然而任何窗景都不是永恆不變的。有一天我臨窗眺望,注意到對面宅大院深的「半個樓」形狀怪異,屋頂破了洞,野草從洞裡冒出來,茁壯得像棵小樹,顯然年久失修,無人居住,可惜了上好地段。再看公寓另一邊的高級餐廳,偌大的停車場總是空蕩蕩的,我不禁擔心它能否撐下去。此間房市一片興旺,這兩棟「半個樓」若被買走,改建成高樓,這怡然遠眺的窗景便要消失了。 獨門獨院也有其困擾。最近我去拜訪一位德國太太,她有五間臥室,一個美麗的大花園,但猴子常不請自來,大模大樣推倒垃圾桶找東西吃,或在窗外探頭探腦,差點沒登堂入室,她深感不堪其擾。讓我想起北美有不少住家,深宅大院,草木幽深,麋鹿和浣熊不時出沒,固然如詩如畫,但也有類似的煩惱吧! 如果不喜歡友麋鹿,伴猿猴,就住進可遠眺的高樓吧!遠方的山巒,遼闊的天空,都成了眼前的窗景,登高望遠,萬丈紅塵,盡在腳底,不覺有冷眼看世間,俗慮全拋開的怡然自得。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