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是便佞小人?
2011/07/08 09:45:08瀏覽453|回應6|推薦5

我在網上常為政治領導者緩頰、辯護。我在網上持續力挺馬總統,而對於像老蔣、毛澤東等人,我在有所批判之餘,也表示大體的肯定;即使是對於像陳水扁這樣的人,我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同情。

有網友對我這樣的態度極不以為然,認為我丟了知識分子的臉,說我「用些XX不通的概念和說法來為先生和陳爛污開脫。」有些形容詞甚至還更羞辱。總括來說,他意思是在說我是「便佞小人」,因為我為領導者辯護。

面對這樣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說來網上知音真的不多。知音不多沒有關係,能不能少些咒罵、少些嘲笑呢?做出「同情的理解」真的這麼困難嗎?

我為領導者辯護,如果能從中得利,或者,只要是有那個心,想要從中得利,而說出違心之言,說出阿諛諂媚的話,甚至為求逢迎而致前言不對後語,那麼,我的人格的確可疑,的確可能是個便佞小人。

但是,一則,我對領導者並非沒有批判,更非專門選擇對當權者來吹捧,也非違心之言,而是依循我的一貫思考邏輯、一貫立場發言,何來丟臉之說?如何成為「便佞小人」?

我曾在網上寫過<<「結構論」與「小人論」的對話>>一文,表示我希望能使用「結構論」來替代「小人論」(以及「英雄史觀」),作為普遍的史觀。

傳統史觀,不論是小人論或是英雄史觀,都是偏重少數特定個人的歷史角色。盯住特定個人,不但增加浪漫性、故事性,更增加敘述的便易性。但是,浪漫性、故事性與便易性卻也可能扭曲真實性。特定個人的形體被放大了,結構的作用卻又被漠視了。而故事性與真實性在歷史敘述中應有的分寸也就被泯滅了。歷史成了小說。小說比歷史更深入人心。而在這中間,「小人」的角色又有特別的意義。他們可以為英雄脫罪,使英雄更英雄。小人則承擔起負面的歷史重任。

有了「小人」,悲劇故事就容易說了。尤其在那種悲劇的大時代。只是,弔詭的是,受害者的無力,反映的究竟是小人的無所不能,還是小人的普遍?如果小人普遍,我們的著重點還是在批判小人嗎?還是形塑小人的結構?而且,如果小人普遍,在現實中為什麼總是少數小人被突出?被突出的小人數量與悲劇故事的普遍性為什麼比例明顯不搭軋?

我另外寫過一篇「論不正義結構的持續性」,也在強調結構對於悲劇的意義,特別是對於悲劇之所以持續發生的結構作用。總之,如果持續發生悲劇,基本的問題更是在於結構。公義的力量之所以如此微弱,能僅由小人、特定惡人的存在充分解釋嗎?我認為,持續的悲劇脫不了結構的支撐。而在那個結構裡,我們都是參與者。

我念茲在茲,想強調應該將我們的注意轉移到不合理的結構問題上,從對個別領導者的過多關注、過多依賴與過度歸責,轉移向檢討結構問題,致力去改變不合理的(制度)結構,因為那才是使悲劇持續的根源

當我表示對阿扁(的軟弱)有些許同情的時候,我其實是在強調,請注意,我們大家其實都軟弱。換做是我們中的另一個人成了領導者,也可能也會犯錯,可能是與阿扁相同的錯,也或者是與其他某個領導者相同的錯,甚至還更離譜。因為我們很可能並不比阿扁要具備更優越的內在特質條件。我們只是因為自認為不必負責,所以可以光罵人或在旁邊說風涼話。

我對阿扁的些許同情,不是為期望從阿扁得什麼好處,而是要提醒注意我們自身的問題,提醒注意結構性的問題。阿扁現在的軟弱與他之前的正義、正面形象,恰是眼前鮮明的例子,讓我們可以做深刻的反省與檢討。

但是,我的努力在這裡似乎完全被詮釋為另外的意義了,我變成是在為爛污開脫,而我表示同情是丟臉的行動。

請問,我有什麼必要為「爛污」開脫?對我會有什麼好處?

我為馬總統辯護,很丟臉嗎?為什麼丟臉?我認為他好、他很難得,而我認為他受了委屈,所以我為他辯護,這又有什麼好丟臉?

如果我因此可以得到什麼好處,或者想要得到什麼好處,那麼,我也許該覺得丟臉,但是,沒有啊!我自認心懷坦蕩。有什麼好丟臉?

不要以為罵領導者就一定清高,罵領導者也可能只是出於愚昧、主觀或因為立場差別的侷限。反之,為領導者辯護,也可能是因為眼光、觀點不同。

我討論老蔣與毛澤東,有時候覺得很無奈,認為那些故事正是結構問題的顯現,是一種悲劇性結構所導出的難以逃避的悲劇故事,是強悍、善意(卻有侷限性)的個人領導者與僵硬、扭曲的結構在互動。悲劇幾乎無從避免。

現在,時代改變了,我們沒有了強悍的領導者,換來的是更理性、溫和的領導者,而卻又有機會朝向美好的方向邁進,我們如果不珍惜、不去維護這種發展方向,那就太可惜了。我若不為馬總統辯護,就會覺得對不起我自己,也會對不起我們這個社會。

所以,請避免用傳統的小人論來批判問題。我呼籲:
請大家追求理性!請大家多些「同情的理解」!請大家關注結構問題!也請大家做最深刻的自我反省!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5404661

 回應文章

paul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馬英九懷抱全民總統的胸襟
2011/08/10 15:53

卻被很多人否定..唉!做不到就是做不到..跟阿扁的[台獨]一樣..難得他說了一句實話:0)

馬英九作不成[全民總統],因為在台灣[容不下]全民總統

看看這個八月六號專訪楊前署長志良的[新聞大追擊]..我們台灣的悲哀是:{沒有用好官的福氣}!自找的.

http://www.ttv.com.tw/drama11/newschase/index.asp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非常贊同版主:
2011/07/09 14:53
『從對個別領導者的過多關注、過多依賴與過度歸責,轉移向檢討結構問題,致力去改變不合理的(制度)結構,因為那才是使悲劇持續的根源。』

這的確是臺灣現在很欠缺的反省切入角度。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1-07-09 20:19 回覆:
很謝謝Jacaranda能對我的說法表示理解。我在中時網上很難得到這樣的回應(這點讓我也很納悶)。

吶吶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高度
2011/07/09 10:43
當初在學校念的是物理,不是社會學,所以我不懂什麼叫做「結構問題」;但是我完全知道板主想要表達什麼。大多數的人能分善惡,卻不能、或不願了解「惡」發生的原因,不能把思考的角度提高到人性或是大環境來分析這些歷史人物或事件,也因此,每個人罵別人都罵得很順,可是換成自己處在相似的環境下所表現的行為可能比他們批判的人更糟。民進黨批判國民黨當年的鴨霸、不民主、反攻大陸的神話等等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曾經分析過二二八事件給一個學妹聽(她原來受家庭與周圍環境的影響,就認為是外省人,國民黨的錯),分析到後來她說了一句「這樣說來那不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怪了?」我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凡事都非要有人可以怪呢?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1-07-09 20:42 回覆:

強調結構面因素對事態發展的作用,的確可能產生這樣的結果:那事情應該由誰來負責呢?

吶吶溪的說法很好:為什麼我們凡事非要有人可怪呢?

其實,要有人可怪罪,這可能是我們的心理習慣,裡面有濃厚的依賴心理。就像我們心中有個上帝,那麼,如果我們遭逢不幸,就可以怪罪上帝,或者,至少是拿上帝的意旨來當理由讓自己的內心覺得可接受當下的事態。

我並不是說,領導者不可被歸責、不可被較多的歸責。但是,我們往往過度歸責領導者,讓他承擔了超過他所能承擔、應承擔的罪責。這樣的歸責模式,在當下平服民怨上可能有效用,但是,我認為這麼做也很可能會壞事。簡單說,我們可能會失去一個其實很優秀的領導者,只因為他不能像魔術師那樣在短時間裡變出讓人滿意的成績。

唐玄宗斬大將高仙芝(因為未能阻安碌山於洛陽),明思宗凌遲處死遼東經略袁崇煥(因為未能阻清軍於關外,讓清軍從大同入關),都是過度歸責的結果,而也都是自毀長城之舉。

當然,高仙芝、袁崇煥不是皇帝,不是最高權力者。但是,今天的政治領導者也不是皇帝。高仙芝、袁崇煥固然有權,但是背後有更高的權力--皇帝;民選總統也有權,背後卻同樣也有更高的權力--人民大眾。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制度結構之想
2011/07/09 07:43

想着昨天送出一則回應:

" 前面討論連想:選票補助金的限額或廢存、政治獻金每筆上限限制、競選宣傳明細透明和總用度上限規定、競選餘款限作回繢社會公益,諸如此類,這些考量是不是可助民主競選減低金錢無度進入和揮霍使用的浪費,和催其走向清明,也大大杜絕競選活動成為政客形成的温牀,是不是呢?大概這些,都要全社會上下一條心,用意志構成各種好制度和好法令,為理想中的優質民主政治齊心盡力。我有沒有胡想象着和妙想天開呢?"


格主 回覆目前立委羣立這些法案很難。

好民主迢迢路啊!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1-07-09 20:59 回覆:

我真的很相信,基督教世界提供了一個人與人之間比較自律、和諧、互信的關係,而這種狀態使創發行為易於被接納並後續持續發展,最後帶來了較大的社會進步。

另外,我認為基督教還有一個可能的特質,就是讓人將自己視為工具:追求真理的工具。

「把人當做工具」,這可能會違背世俗人本主義的基本理念:強調人的主體性。我猜想,中國人可能部分是因為強調人的主體性而減縮了作為工具進行研究的心理動力。

當然,我也不會天真認為,基督教世界沒有非理性的現象。「宗教裁判所」的諸多作為,後世恐怕很難接受。基督教社會對非基督教社會的攻擊或歧視,當然也是問題。不過,我認為基督教與非基督教社會仍然存在著自律與互信程度的相對差別。而這個差別有重要的促進社會發展的意義。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分享
2011/07/08 15:26

說起制度結構,想起一篇介紹澳洲社會人努力改善政治獻金制度的文章,後來,

在她(她也是來薦老師文者之一的Jacaranda) 另一篇[選舉的敷學],http://blog.udn.com/achou/5092441

他山之石的借鏡,我回應了以下文字,也分享一下:

謝謝您用心和仔細的觀察與分析提供給我們知道這些"選舉的數學概念"。從民主選舉較合理制度架構的國家實況參比,我們真有太多要改進的地方呀。期望我們的政府和中選會會看到。這些都是很嚴謹和很瑣碎的技術問題,似我一個普通選民不能詳細看得懂,但也了解那些"數學"計算是選舉公平和品質的關鍵。比較之下,驚訝的我們社會的選舉"數學"怎是這樣子?那都幾關乎各種選舉亂象所由來吧?!就是使我們選民所以煩、所以憂的源由吧?!您的末段結尾提醒得很好,我們的注意力應在這裡;而吵架、爭辯,都浪費精神時間太多了!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意
2011/07/08 15:06

可能慕陶老師慣於學問上的邏輯思維,遇到網上黑白分明、界限清楚的討論,頭大了!:

"能不能少些咒罵、少些嘲笑呢?做出「同情的理解」真的這麼困難嗎?"


出處: 我是便佞小人? - 出岫閒雲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chiag/5404661#ixzz1RUYVdxDF

我很有同感,為什麽不能悠遊地討諭呢?不過就是交流,交換意見吧,何要言語辱人傷人呢?

若如慕陶老師常強調的,中國人的社會結構問題大。當人人以開放的心,常自我反省,冷靜理智察人事,留神不合理的制度結構,一起致力去改變,才能進步。因為一些個人的問題,實際上本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問題。今天,要求強人領導,不如珍惜現在難得的理性温和馬總統,一起致力改革制度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