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跨境交流與藍營內部本土意識的興起
2010/03/04 20:09:09瀏覽536|回應6|推薦1
研究全球化現象,會注意到因「全球化」而激起的「本土化」反作用力。也就是說,全球化的趨勢會激起本土化的相反勢力。這種反應模式,其實不分先進與落後,而有其普遍性。有不少人對於全球化趨勢心存疑懼、敵意,認為全球化會傷害經濟利益,或破壞原有生活方式。對於任何團體而言,既有的生活方式多少都帶有神聖意義,因此會激起維護既有生活方式的情懷。

台灣也深受全球化浪潮的影響。不過,作為海島國家,台灣又必須依賴全球化。如果全球化趨勢受到遏阻,台灣的經濟會更難開展。所以台灣處於一種矛盾情境中。而更困擾的問題是:台灣面對兩岸間的跨境交流。

從馬政府上台以來,兩岸交流更趨頻繁。這為台灣帶來若干經濟利益;同時也使兩岸間的緊張關係下降。所以,兩岸跨境交流應該是值得期待的。不過,就像全球化激發本土化一樣,兩岸跨境交流也激發了更強的本土意識。也就是說,就在兩岸交流趨於頻繁之際,反對、敵視兩岸交流的勢力也愈益增強。當然,這股勢力主要顯現在綠營民眾中。他們因為兩岸交流而益覺不安。但更值得注意的可能是另一邊:藍營內部。

大家都知道藍營內部長期以來就有著本土與中國意識的對立情結。只是這種對立情結一直被刻意隱去。雙方都不太願意把問題顯化,因為這會削弱藍營的力量,對雙方都不利。但兩種不同的意識終究存在著矛盾。長期以來,藍營中不時會有些成員跑到綠營,顯示他們的本土意識終使他們無法再立身藍營。這已是大家熟知的情形。

但最近的發展可能又是一種新情境,也就是因為兩岸交流激發了新的本土意識,使藍營內部的意識對立加劇。甚至一些從前鮮明的統派也變得很「獨」,而對大陸心懷疑懼,或擔心兩岸太靠近而對台灣造成威脅。

這種本土意識的新浪潮可能促成藍營的進一步分裂,並且是藍營最近連連敗選的主因之一。對於究竟該與大陸交流到什麼程度、保持什麼樣的親疏關係,藍營內的想法也並不一致,而導致了藍營的分裂。分裂的各方可能只是居於光譜的不同位置,而未必是站在光譜的兩極。

當然,對馬總統的不滿也是藍營敗選的原因。不過,這種不滿其實未必像一般人所想:是客觀事實(馬總統無能)的簡單結果。所謂無能可能只是馬總統的操作方式在我們社會裡不易快速展現成果。更重要的,人們對領導者的期待可能是帶著依賴心理的一種期待。這種期待模式有其長期、文化的背景,但並不表示它是合理的心理狀態,因為這種期待可能是強人政治的產生溫床。

我以為,基於未盡合理的期待而產生的不滿及本土意識的興起,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恐怕是不利的。值得檢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824766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分享一篇文章
2010/03/05 22:32

兩岸交流密切是日漸昇起的焦慮和憂慮了,有沒有更冷靜更有信心看這個現實呢?何况形勢上逃避不了,關乎經濟生存和競爭力的,商界最清楚,卻又不說話。

昨天正巧讀了戎撫天先生一篇文章,正面談進這個疑慮,有兩岸學者的觀點,不如一起分享:

http://blog.udn.com/rong3827/3824874 ( 也在此UDN的部落格內 )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樓下: "很不爽"
2010/03/05 11:21
舉 王文洋 老 的例子 ?

老共學的是當年兩蔣的一黨專政 ?
王永慶 當年是怎麼混的 ?

郭台銘,康師父,...... 為什麼 有那麼多 台商 ?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球化 對 升斗小民 有利 !
2010/03/05 11:10
為什麼 有那麼 台商 ? 華僑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1309004



超級不爽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要幻想,親自去對岸領教一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是什麼
2010/03/04 23:26

我就舉王文洋的例子好了

王文洋以前也是深藍統派

弄了一大筆錢跑去對岸搞了一個宏力半導體

下場是什麼?----------整個被吃掉

王文洋現在回來台灣,變成李登輝的獨派

馬政府的親中路線,藍營選民沒有深思過嗎?

把台灣交給共產黨,真的OK嗎?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10-03-05 23:28 回覆:

說實話,我雖然知道王文洋曾前往大陸投資,但是我卻不知道他曾是深藍統派。他去大陸投資,似乎並不能證明他是深藍統派。甚至,即使他說過些統派的語言,也不表示他真是統派,而可能只是為投資方便所說。我說這一段,無意找碴,是在說我的真實狀況。

至於王現在變成獨派,我相信確實反映大陸投資的風險很大,甚至顯示大陸人在商場上行為缺少自律。但是,對我而言,這同樣不足以邏輯地推論台獨的應然。

至於說馬總統是要把台灣交給共產黨,我並沒有看到這個事實。這可能是過度推論。我也看到一些深藍的人痛罵馬總統,說他太親綠、太獨。

正因為藍綠雙方都批馬,倒讓我覺得馬不統不獨的原則在此刻是正確的選擇。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某個意義上‧‧‧
2010/03/04 21:21

如果我們希望面對問題,真的處理問題,甚至解決問題的話‧‧‧

可能藍營內出現本土化的現象,是好事,非壞事,那是合理成長的必經之路‧‧‧

不過,這種本土化不應是意識形態的,應該是面對現實,深思熟慮的‧‧‧

例如,台灣的歷史,世界的現況,全球經濟的未來

不能把本土與全球或中國對立起來,這時所意識所思考的本土,本就是我們應該的立足點,不論統獨‧‧‧我想。

否則永遠島內不可能有共識,只能不斷自行消耗

泥土有感


出岫閒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全民總統?
2010/03/04 20:24

台灣的統獨問題或兩岸關係問題,牽絆著許多的事情。看來是需要提出一套完整而有說服力的論述,否則台灣內部的整合就非常困難,從而,事情很難有好的發展。

我認為台灣面對著兩種因變遷趨勢而形成的矛盾困局,使台灣的執政者處境日益困難。
一、基於經濟、甚至國防的考量,兩岸的交流不能停頓、後退;但是島內卻有日增的本土意識。執政者任何作為都引發另一面的反彈。
二、就內部而言,民主化的趨勢激生各種不同的期望與要求,使執政者動輒得咎;但是在處理對外部的關係(包括對抗天災與全球化的國際情勢)時,台灣卻又需要有個強有力、說話能算話的執政者。要能兼顧這兩種性質不同的要求很難。

在這樣的困局中,藍營執政者面對的問題與綠營執政時的困擾不盡同。這主要因為藍營性質與綠營不同。

我以為,綠營要提出一套圓融的執政論述比較容易。他們只要強調人民「自決」的理念,在邏輯上,他們的方向與原則就可以很簡單、明確。他們只要盡可能讓台灣與中國大陸隔絕、去中國化,就沒有什麼論述邏輯的問題。當然,這麼做在現實上有嚴重的問題。但是,綠營的優勢就在於本土意識在台灣有普遍性,而且還在增長中。本土意識未必會邏輯地導致台灣獨立的主張。但是,本土意識仍然極可能導致台獨傾向。只有思考複雜的人才會去考慮在這中間做區分的微妙必要性。

我以為,一般而言,國民黨政府的政策比較能照顧到台灣的現實需要。但是,隨著大陸近年的崛起與統治的合理、合法化,兩岸關係也在改變中,藍營內對於兩岸關係與該如何「統」的想法,出現日益擴大的歧見。而且,執政者還要面對綠營獨派主張的「合理」論述的挑戰。所以,藍營的執政者當然處境困窘。

很明顯,不少「深藍」人士不滿於馬總統對綠營的態度,認為馬太關注綠營的聲音,卻忽略藍意。

也許是我個人的基本態度使然,我一直贊成馬的「全民總統」的理念。我並不覺得馬太過忽略藍,只關注綠。我認為他做得恰到好處。但是,這個分寸的拿捏,大家的評斷顯然不同。也許早年國府對待黨外的模式及稍後雙方不友善的互動模式多少影響了現在的深藍人士的態度,以至於當馬總統改變態度、較善待綠營時,很多藍營人士會覺得不能適應。

偏偏馬一開始就遇到一場金融風暴、流行疫病與大水災,稍稍出了失誤,弄得他先失去了民望。人們覺得馬無能,失望之餘,更易懷疑他的藍綠與兩岸關係的處理政策。但是,多數人恐怕並不曾意識到,民眾對執政者的期待是分裂的,而且是日益愈趨於分裂的。換言之,不管馬怎麼做,都會有人不滿,而且可能是強烈不滿,特別是在處理藍綠與兩岸關係的問題上。

我說過,我並不真正在乎馬個人的下台與否,但是,我至今仍然認為馬是台灣的希望所寄。他的大方向與大原則是正確的。否定馬,實際的意義就是否定他的大方向、大原則,而那才是台灣真正的悲劇。

執政者應該(完全)不照顧綠營的期待嗎?
執政者應該去中國化與中國大陸隔絕嗎?
執政者應該立即讓兩岸統一嗎?

對於上述問題,我的答案都是否。所以,我贊成馬總統的大方向。但是,深藍的人士卻已經無法忍受。認為馬太綠、太獨。那麼,如果馬再往統、往藍多靠近一些,事情又將如何呢?我認為那是在走向悲劇。但是,這問題不易三言兩語說清楚。甚至,永遠也說不清楚,至少是很難使大家都理解。這是很讓我遺憾的一件事。我只好繼續努力,希望終能有些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