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反民主”之牆作為一種“非意圖性結構”:說中國的民主化之路
2024/11/02 16:35:02瀏覽301|回應2|推薦7

“結構”(或社會結構)一詞是社會學裡一個非常基本的概念,從孔德(A. Comte)開始就成為一個社會學上必須觸及的議題。



社會結構主要是指一種社會關係網絡,這樣的社會網絡具有特定的性質,它內涵豐富的資源與規則,並且提供成員資源、能力與限制,也對整體社會產生一些引導與限制作用。



在金觀濤先生的討論裡,中國社會是個超穩定的結構。稱為超穩定結構,指的是它有強大的修復力量,當既有的結構受到破壞以後,結構的其他部分會自動去修補那被破壞了的部分,最後會讓整體結構大體恢復原狀。



上述的修復能力,當然其實還是社會中成員們的集體行動成果。但是,社會學裡一般更偏好強調那是“結構”在起作用。因為,如果不是在結構裡,個別成員的行動可能會像失去方向感的離巢螞蟻,而且彼此可能撞成一團,或者完全散亂無序。



結構和社會秩序當然有密切的關係。結構內涵的規則,就是社會秩序的主要保障。而秩序是集體存續、乃至個人存續的重要條件。



結構維繫社會秩序,但是,這裡面有兩個問題。一則,這種秩序未必達到完美程度。簡單說,傳統中國社會大體是一種高壓式整合的秩序。對人民做諸多行為限制,由此來維護集體的秩序。但是,這種壓抑、限制很可能為許多人帶來痛苦,或者造成不滿。與此相關的是,社會成員彼此間常常發生矛盾、衝突,衝突甚至可能造成結構的崩壞或改變。



結構維繫社會秩序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既成結構傾向自我維繫、抗拒改變。上述的超穩定結構就有強大的拒變傾向。傳統中國社會顯然就已經形成一種強韌結構,阻擋變遷,包括政治民主化。從而,通過結構改變,朝向更符合人道精神的整合,也可以說是更高級的、更文明的秩序狀態,這樣的改變也同樣會遭遇發自結構的強大阻力。



問題是,參與在這樣的阻礙社會提升的“結構/反民主牆”中的人們,一方面未必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行動是在阻擋民主化等的改變(他們未必有意識地反民主,除非是統治者塑造一種意識形態,強調民主的弊病),同樣也未必意識到自己是屬於這個保守結構/反民主牆的一環。所以,他們也不會致力於跳出、逃離這個結構、這個牆。



當今中國社會裡的人應該很少人會鮮明地反對民主制(習近平治下的中國也許在這方面有些改變)。這種阻礙民主化的力道,與其說是來自人們的意圖,也許更適合說是外於人們意圖的一種實體物,好比一堵牆。這雖然是一種比喻,但是,可能更準確地描繪出那種阻礙作用的客觀存在與持續性,並且脫離人們的意圖朝向。



參與阻擋民主化的人們,大體不會認為自己的行動會對集體產生什麼不良的後果。反之,他們的行動往往正是在阻擋、排除不良後果的發生。就這個意義來說,問題可能是在於某種無知:無知於行動的客觀後果(而堅持主觀認為的後果)。不過,這麼說可能還是有問題。一方面,沒有人能夠全知;再者,要確定行動的客觀後果,同樣很難,甚至沒有人能夠完全確定行動會有什麼客觀後果,從而,行動的抉擇可能永遠有待自由心證與自決。



也許,這種懸疑狀態正是問題的一個重要根源。如果答案鮮明,行動後果明確,大家比較不會因為要做什麼樣的選擇而起爭議。正是因為答案不明確,而結構又有很強的保守傾向,以中國社會來說,那就是朝向反民主。所以,中國會出現“反民主之牆”也就不難理解。



百餘年前,中國就曾經嘗試民主化。只是,顯然遭遇了嚴重的阻礙,不旋踵之間就又走向了不同形式的專制體制。民國肇造,不久就鬧出護法戰爭、解散國會、洪憲帝制、軍閥割據、內戰...等一系列的問題。民主制度很難維繫,大體只餘空名。中共建政,搞出所謂“民主集中”制,只是和人民大眾沒什麼關係。而即使是民主集中制,都可以進一步被收縮到幾乎只剩下獨裁制。而現在的中國大陸,再度向獨裁制嚴重傾斜。



民主制未能在中國確立,但是,反對的聲音並不大。即使有也很容易就被壓抑下來。現在的中國,顯然和民主制沒有什麼關係。而在中國大陸內部,也幾乎聽不到為民主制呼籲的聲音,倒是有不少為專制體制辯護的聲音。海外當然存在為民主制辯護的聲音,但是,卻也並不容易壓住為專制體制辯護的聲浪。因為,要證明專制體制之弊並不比指證民主制之弊更容易。



不過,民主與專制體制之間,對於總體經濟的影響利弊,倒是已經有很多的研究結果足以幫助大家做出抉擇。很明顯,民主制的國度,政治、經濟上採取較開放、包容政策的國度,經濟發展通常比較成功。反之,專制體制國家,通常也是採取攫取性政策的國家,經濟發展容易失敗,並且進而在政治上失敗。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2012) 一書就提出了如上的論點。這本書由Daron Acemoglu and James A. Robinson兩位美國經濟學者合著。這兩位學者也在今年(2024)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上面提到的這本書,出書的時候,中國大陸的經濟還是如日中天,一方面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而且,頗有野心要趕上美國,而成為第一大經濟體。問題是,上述作者卻唱衰中國經濟,在當時就預測,像阿里巴巴這種企業將會遭到中共打擊;而中國經濟也將因為政治的封閉性而陷入發展停滯。這些預測,似乎即將一一得到印證。



中國經濟的發展真相及其未來究竟如何?這是個令各方爭議的議題。不過,眼前的中國大陸,經濟出現重大危機,大概是難以否認的事實。而且,看不到有什麼解決契機,除非做出重大政策改革,特別是包括政治改革。問題是,中共的政治走向,不是走向開放,而顯然是走向更封閉。也就是越發不利於經濟發展的方向。



當習近平宣布中國已經成功脫貧後,當時的總理李克強卻公開宣稱,中國還有大量的中低收入戶(6億人口人均所得僅約一千元人民幣)。隨後又有一些專家提出與李的論調相近的說法。而且,也許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貧富不均的問題顯然非常嚴重。中共官方公開宣布的吉尼係數約.46,但是,甘黎教授在西南財經大學做的研究則得到.61的數字(2012年)。撇開這個,還有其他數據也可反映出中國大陸貧富差距的問題。



資料顯示,全中國約有316萬人口屬於超級富豪。他們所擁有的可投資資產,在2022年時約佔全中國總額的103.1%。也就是說,除了他們以外,其他人的可投資資產總額是負數。(參見“2023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由招商銀行與貝恩財富共同撰寫)



另外,按照年鑑統計資料顯示,在2022年中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分數據表中,只有最高收入的一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略高於一萬元。其他各組都低於這個數字。而鄉村地區更低於此數。



簡單說,總體來看,中國大陸目前的經濟其實並不好,而貧富差距問題也非常嚴重。再就未來趨勢來看,問題可能更讓人憂心。



上面的討論比較是從數字上呈現中國大陸的經濟問題。也許我們可以更形象地呈現中國大陸的經濟問題。現在有不少視頻節目會報導中國大陸的人民生活狀況。如果看看像“中國百姓紀實”“中國XXX”的視頻節目,就會看到一大堆我們並不希望看到、看了讓人心酸的中國大陸景象。這類節目不勝枚舉。也許可以舉一個視頻節目的例子讓大家參看。節目如下:



不跪也得跪,只賺7塊8毛!一篇文章揭露了中共的大秘密,習該害怕了!七七叭叭TALK第314期



如果不耐煩看,就請看從視頻中4分半鐘到6分鐘的一段訪問。看了讓人垂淚!



不少人建議我去大陸看看。意思是去了就會看到中國大陸如何進步、強大。但是,我不是沒去過大陸,但更重要的是,去了也不容易看到全貌、真貌。有些面相是不容易看到的,特別是底層民眾的生活面相,還有監牢、集中營裡的生活面貌。這種現象可能不是少,而是通常位在較被隱藏的城市角落裡,或者交通非常不便的大山溝裡,又或者是屬於某種禁區。



反過來說,即使不去中國大陸,拜網路媒體之賜,現在也有上述這些視頻節目,足以反映中國大陸現在的問題。重點在於,看不看?信不信?或者,節目反映的是較一般的情況,還是極少數的特例?



顯然,中國大陸經濟困頓、生活困難的情況絕不是極少數特例,因為這類視頻節目實在太多了。總之, 我相信,中國大陸由於政治的封閉性,已經造成了經濟的危機,而且很可能即將發生更嚴重的經濟問題,甚至危及其政治穩定性。



我以為,中共現在的統治模式無法長久,必須轉型走向民主化。這已經不是某個人的主觀臆測,而是有各方嚴謹學術研究支撐的論點。



問題是,還是有不少人對民主化走向表示反對。這是讓人非常遺憾卻又無奈的情況。



許多人的反民主行動其實未必是真朝向反民主,至少那可能不是最鮮明的意圖所在。人們可能是想要維護穩定,維護所認為的進步路線;也或者是想要維護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現狀(因為那往往是讓他們最感覺心安的情境),於是他們做了他們覺得應該做的事情。只是,這些行動常常是和民主化改革目的有扞格,甚至有矛盾的。也就是說,許多人的行動,實際造成的結果是有利於阻擋走向民主化的。人們的各種不同意圖的行動,結合成為一個強韌的結構,阻擋走向民主化。只是這樣的結果,實際上卻有害於總體社會的福祉。只是,這個因果鏈上的連結太遙遠、太間接,很少人會把自己行動的這種總體作用看清楚。但是,從宏觀角度來看,卻又明顯得很。只要人們願意跳出自己的習慣思維、習慣立場,就不難看到問題,關於阻擋社會進步的結構性問題。



中共很可能是最刻意要阻擋中國走向民主化的一股勢力。就他們而言,阻擋民主化可能比較不適合說是屬於非意圖的事情。不過,即使是在中共內部,反民主也未必就是他們真正的意圖所向。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年的中共18大中,會中決議了所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其中就包括“民主”,被列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第二項。可以說是12項核心價值中的重中之重。中共會提出這些核心價值,並且把民主列在相當前面,也許部分是要對新的領導群產生約束效果。不過,民主畢竟也還是大家共同的願望。想想看,最早期的共產黨員,不惜犧牲生命財產搞革命,又是所為何來?民主難道不就是他們的理想之一嗎?他們抱怨國民黨政府,不也就是為了不民主嗎?



總之,多數共產黨員並不是先天具有反民主的心態。即使是在今日,共產黨裡也許滲進更多為一己謀的成員,但是,其中未必沒有仍然懷抱理想的人,包括民主理想在內。



只是,共產黨這個黨的意識形態及其組織性格,以及黨為求存續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卻明顯是優先朝向維繫黨的統治權。而且,當追求維繫黨的統治權的努力已經超乎對民主的追求時,那些仍然懷抱民主理想的共產黨員可能無可奈何,也或者並不很自覺。當然,也有些人可能有清楚的意識,要改變這種扭曲態勢。只是,這種人很可能就會受到黨的鐵腕對待。然後,異議聲音也就消失了。



中共朝向反民主,部分可能和美國有關。美國希望藉著呼籲民主化,促進中共的進行政治改革,但是,這顯然被認為會危及中共的統治正當性與穩定性,於是,中共也就極力要提出反呼籲。反民主也就成為這個黨此刻的主要努力方向。只是,這和中共開始時候所欲建立的美好形象顯然有所背離,實際上也將為中共的統治正當性帶來危害。



共產黨以外,也有些人變成反民主的立場。這應該是一種比較微妙的心理轉變。尤其是在台灣,一些人極力主張親共,附和中共的各種論調,包括現在的反民主論調。問題是,中共究竟是不是一種反民主立場,並不確定。他們隨時可能改變說法。屆時,支持其反民主論調的人可能陷入極度尷尬的處境。



也許更大的問題是,至少從我個人的觀點,我相信民主化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中國大陸也一樣。提倡反民主,很可能最後讓自己裡外不是人。



那麼,台灣的反民主論調究竟所為何來?他們不是沒有理由,只是理由是多元的,附和中共論調固然是其一,但是,反感綠營、反感美國本身恐怕也是重要的理由。另外,反感台灣社會的變局很可能也扮演一定的角色。深心的恐懼可能是所有這些反感的重要成因。我以為,這種心理可能是某種傳統教養方式的產物。打罵教育可能讓一些人對秩序維護形成一種特定的情懷。對於變遷,他們容易有先天的排拒。反之,藉著某種類型的暴力維護的秩序,他們倒安之若素。簡單說,他們習慣了我所說的高壓式的整合模式。於是,對於通過民主化建立新的秩序,他們難以接受。這可能是中國社會民主化阻力的重要根源。



怎麼才能消除這種排拒心態呢?我不知道。願就教於各位方家。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81263990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4/11/03 17:49
版主現在就想不到 順勢而為 了喔?為什麼呢?是有什麼結構性的偏見嗎?中國的社會福祉,這百年來多半壞於夸談之徒手中,散播「只要聽我的,明天就會好」之類的咒語。結果只有死更多人。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11/03 13:30
基本上都是老調重彈,以前你都寫過的;不過無妨,再談談。

如果「社會結構」是你們社會學裡的一個基本概念的話,那麼這個概念裡很顯然的缺了一個重要的要素:「人」。版主在攻擊中共的時候,都從攻擊毛澤東開始直到現在,專制、高壓什麼的,好像中共從毛時代到現在都沒變過似的,是這樣嗎?

在領導統御學裡很重視「人的影響」,同一個政治組織由不同的人領導,產出的結果會是天差地遠的。以目前的美國大選為例,選出川普或賀錦麗,對世界政治局勢的影響大不相同,所以大家都緊張的等待著,澤倫斯基和那唐亞胡更是每天都祈禱著,千萬別選出現他們不想要的人。

人的因素如此明顯,你們的結構學如還堅稱相同的結構必有相同的結果,那就是你們的結構學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