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2 23:23:20瀏覽546|回應1|推薦0 | |
我在討論阿扁的「謊言」時,提到中國的人本主義文化價值,嘗試以此來理解阿扁的行為。結果引起許多網友的異議。我不希望自己成為為辯而辯的人,我想藉著具體的事件來指出一種文化的、結構性的問題。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被忽視,或說未被清楚意識到,所以需要被指出。我是為指出重要問題的性質而發言。 首先,我想指出,阿扁的問題主要是社會文化結構的問題,而不是單純偶然發生的問題。扁不是偶然當上總統,是他具有某些人格特質使他當上總統。只是這個人格特質的其他面向流露出來時,卻讓人深深遺憾。
有網友說:台灣的亂象非因人本主義所致,台灣是缺乏遵守法律的習慣 ( 缺乏法治 ) 和政治人物帶頭違法還以違法為樂的上行下效的結果。 對此,我的回應是說:人本主義是使法治不行的更深層原因。儒家與法家的思想對抗,其實就反映了人本主義與法治之間的扞格(當然,這只是反映人本主義與法治兩者衝突的一個切面,而且其中因果是複雜而微妙的)。也可以說,人本主義提供了對抗法治的一個正當性 (legitimate) 力量。如果不是有這種正當的抵制力量,法治可能更容易被確立。 人們在做「壞事」的時候,常需要有自覺正當的力量支撐。很少人是明知是壞事而繼續做,通常他們有另外的理由使自己的行為獲得正當性(或說合法性 legitimacy )。譬如有人用「有比誠實更高的價值」來為自己的隱瞞事實提出理由。說白了就是:為了台灣獨立的大業,說謊是可被接受的。 我們必須解構這層「正當性」,才能改變結構。 但仍然有網友指出:即使解構「正當性」才能改變結構,但是阿扁的謊言或是「有比誠實更高的價值」的說法終究與人本主義無關。 我的個性使我習慣於將簡單的問題想得複雜。對上述的質疑意見,我的想法很複雜,連我自己都理之不清。 我試從兩方面來討論相關的問題。 台灣獨立本身是否是應該追求的目標?對此,我認為這涉及終極價值的選擇,所以,我並不認為有邏輯的答案。換言之,如果有人主張台灣獨立,我不能說他錯了。(有些人可能提出一些比較具體的理由主張台灣獨立,譬如說認為台灣法理獨立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好處,或台灣人可獲得比較多的幸福,那麼,我可能會說他錯了。) 基於追求台灣獨立的目標,是否可以使謊言獲得正當性?如果不從程序正義的角度立論,而從實質正義的角度立論,恐怕又不會有普遍的、邏輯的答案。簡單說,他們就是認為這樣做可以心安,旁人能拿他們奈何?這裡,價值終究是主觀的事物。我們無法說他們錯了、不應該這樣,並宣稱我們這樣的判斷具有普遍有效性。總之,他們因為覺得心安,就可能繼續這麼做,而「問題」也就會繼續存在。 只有從程序正義的立場立論,我們才能說,先釐清真相有其必要,因此說謊是不應該的,而且是無法因其他理由而獲得正當性的。 問題是,程序正義本身並沒有獲得中國人的普遍強調,中國人尤其不強調程序正義應該優先於實質正義。 為什麼?因為人本主義的基本價值。 程序正義意味著,有時候我們明明強烈地覺得別人是壞人,我們卻可能必須壓抑、隱忍,克制自己的情緒,而照著一套儀式來做。而眼看著壞人繼續「囂張」或逍遙法外,我們卻不能懲罰他們。 程序正義要求我們依照一種很「不人性」的方式做事。人本主義拒絕這樣的行為模式。在中國文化裡程序正義的原則難以得到開展與尊重,我以為是因為人本主義的「正當性」抑制了程序正義的價值,從而也抑制了它的發展。 我要表達的還是:人本主義不是無關的事物。它是以合法掩護非法的一個重要問題環節。而且,正因為這個問題並沒有被清楚意識到,所以狀態也難以被改善。也因此,我要一再提出這個人本主義的「問題」。 當然,我承認,阿扁的「說謊」,不是直接因為他崇尚人本主義,而促使他說謊。人本主義的效應不是直接推動說謊的作用力。推動說謊的作用力,當然是出於自利、脫罪的心理。只是,這種自利心理,在這種人本主義的價值觀下,獲得了某種正當性。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