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雜議華人的科學探索精神:讀鄭也夫教授大文有感
2021/04/15 14:35:42瀏覽2649|回應38|推薦17

有朋友傳給我北京大學社會學者鄭也夫教授的一篇文章“摧毀創造力的中國社會及其教育”(2019.4.9) 。我覺得寫得很好,也大體同意他的說法,並認為值得大力推介https://www.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122070?fbclid=IwAR1M8E2c3U142YZQ0_W-YTnQ8F_HM9vVbH2guUmQnTNt2aAhEKNefsxO_n0

 

鄭教授在文中說:“中國現今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對學生創造力的摧毀。中國當代社會最嚴重的問題也正是創造性人才的缺乏,獨立性恪的缺乏,社會生活中人們趨同、從眾的趨勢極其嚴重。當然這是多種因素與教育合力的結果,...要教育承擔全部責任是不合理的。歷史、文化、社會的因素都滲透到教育中,政府、家長、學生的需求都作用於學校。可以說教育是社會竭力去摧毀其成員的創造力的代理部門。...從教育領域可以集中透視出我們對創造力的摧毀。”

 

他又說:“漢民族...是世界上幾乎絕無僅有的未被宗教征服的民族。...我們的性格中有最為深厚的唯物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少形而上的關照,少不切實際的幻想。從某種程度上我們最理性。理性不是與科學接近嗎?但哲學家陳嘉映告訴我們那是“罕見的、奇特的結合”。在更大的概率上,更慣常的意義上,理性更容易與技術結合。因為技術可以給人類直接的、切實的幫助。而最初的科學思考與神話和宗教一樣,不當吃,不當喝。它們是超越現實生活、遠離實用功能的。直觀地看,投入到此類活動中,實在不理性。而神話與宗教的思維特徵也確實是非理性。”

 

“兩種態度與神話和宗教對峙,即理性的態度和現實主義的態度。...理性的一個側面就是現實主義。其另一側面無疑是指邏輯指引下的思考。理性的這兩個層面在世俗生活中每每便利、融洽地結合在一起。科學最大程度地發揚了理性的一個層面——邏輯思考,與此同時,與另一層面至今保持相當的距離。”

 

我試著理解他的說法,即:華人的理性是一種現實主義的態度;而理性的另外一個側面是由邏輯指引思考。後者才能促進科學,而前者則不然,甚至反是。所以,華人重技術,在技術層面上容易有進步;但是科學的發展卻遲滯不前

 

鄭也夫教授和陳嘉映教授兩人提到華人缺少一種“不實用的、超越現實的”思考傾向。但是,在教授的後續討論中,對此似乎沒有太深入去開展討論。而我認為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

 

在我讀到過的文獻裡,曾經有人強調“上帝”這個概念的歷史突破意義,認為上帝概念就好像阿基米德的立足點,可以移動地球,也就是能夠帶動歷史的突破性改變。這個說法我也深以為然。舉例來說,哥白尼在所著的“天體運行論”一書序言裡,就宣稱他研究天文學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要呈現宇宙的均衡、有序、和諧。換言之,在進行研究的同時,甚至之前,他其實是持著一種“信念”:關於世界或宇宙狀態的信念,特別是關於秩序、規則性的信念。所以,找出秩序的奧秘、尋找那些規則,就變成是一種使命,一種具有神聖意義的活動。就此來說,“信仰”的力量在這裡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對超越事物的信仰,就不太可能有預先的超越現實的想法,更難持之以恆地去追尋這個不現實的問題答案。

 

鄭教授並沒有去強調事情的如下這一面:關於對秩序、規則,乃至超越存在的“信仰”的作用。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有意的。我隱約覺得,他可能還是受到現代科學的洗禮,對於信仰有一種要保持距離的思維傾向。

 

但是,我恐怕存在如下的一種可能性:即使人的思維極度強調邏輯性,未必就能夠增強科學創新的能力。除了思考的邏輯性外,科學創新可能還需要另外一些特質:超現實事物的信仰或想像力。

 

我大體上還是相當同意鄭也夫教授的上述意見。上面的商榷意見比較是我從社會學文獻的閱讀中逐漸獲得的一些想法,或許可以用來補充相關思考。

 

如果另外還有什麼商榷意見,大概可分從幾個方面來說。首先,其實我會期待鄭教授先對究竟什麼是“理性”做出定義。否則,理性幾乎可以指完全相反的意思。譬如,按照康德的意思。理性應該是指與知性不同的一種認知能力,是對於形上層次事物的認識能力。而鄭談到華人的理性能力,則是指一種非常務實生活態度。兩種理性幾乎找不到交集,甚至互相矛盾。

 

在我讀過的文獻中,關於“理性”的定義也是非常分歧、多元。我自己覺得比較能接受的定義,大致是強調“行動依循一貫的邏輯原則”。如果華人一貫強調現實關照,這也確實可以說是一種“理性”態度。

 

但是,在一貫關照現實的前提下,華人的行為可能還是存在諸多的矛盾,就此而言,這和我所定義的“理性”卻是有很大出入的。譬如說,華人在對神靈或所謂magic(巫術)的態度上,可能就未必符合邏輯的一貫性原則。許多華人可以把不同的宗教一爐冶之(如一貫道),而且並不覺得這裡面存在什麼矛盾之處。”獨一神“與”多神“信仰之間的明顯矛盾也可以無視。再者,世界究竟依循什麼原則運轉,有神與無神之間、獨一神與多神之間應該是非常不同的運轉模式,但是,一般華人也並不太介意這裡面可能存在的矛盾。華人可以去不同的廟裡拜拜,然後也很認命於自求多福的邏輯。也許也就是在這樣的態度下,華人的宇宙觀始終模糊,而一般人也懶得進一步去弄清楚;或者不認為可以弄得清楚,所以也不必白費力氣。

 

過於現實或務實的態度,容易讓人習於隨波逐流、隨趨勢而行,具體來說,就是“從眾”(conformity)從眾也就是缺乏獨立性與創新性。值得指出的是,從眾性可能另外受到人際權威差序效應的影響。這其實是另外非常值得深入檢討的一環。

 

總之,人對於神靈的那種信與不信間的模糊態度,也可以是從眾行為的結果(大家信,我就跟著信;大家半信半疑,我也就半信半疑)。當然,不從眾往往對自己會有立即的危害,基於現實的考慮,從眾可能是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不過,這種有利,很可能只是短暫的、浮淺的利益。而所犧牲的創新性卻大大影響文明的進步可能性。

 

對事物的背後原理要不要深究,人們對此的態度也還是可能受到”從眾性“的影響:大家都不去深究,那麼,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我也不去深究。當然,深究是不是會碰觸到什麼危險的事情,本來也就讓人戒懼。特別是關於神靈/神鬼,裡面更可能包含一些世俗認為不可深究的內涵,人們自然更容易迴避思考。從而,相關的研究或前研究就不太可能出現。

 

我以為,人際權威差序,很可能是這裡面一個關鍵性作用的行動阻力。面對在上位的權威,人們不敢擅自行動,不敢於有自己的新想法;縱使有,也往往不敢付諸行動。如此,創新性自然會大大被壓抑。這一點,似乎在鄭教授或陳教授的討論中,並沒有被作為焦點予以突出討論,多少有點遺憾!

 

受到師長、在上位者或多數人的有形無形壓抑或拘束,人們輕視、忽略或不敢探索新想法探索事物背後的普遍原理。這可能是科學難在華人世界生根的關鍵因素。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61127409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1/04/16 21:45
智障說廢話。正常人解決問題。孔子殺少正卯如果完全和傳說講的一樣,我會說那是中華文化最光輝燦爛的時刻。該殺就要殺。

換成我領導中國,絕不會發生64.說不定五月還是四月我就宰人了。無論如何,鄧小平宰下去就對了。這是敢不敢的問題。敢就海闊天空。鄧小平殺了幾隻傻B學生,換取以後的學生不敢為了幾瓶可樂就幫美國顛覆中國。直接的結果就是中國學生一直認真讀書到現在,中國一直在正軌上,美國沒法透過學生毀滅中國。學生免於被美國控制,結果就是中國到現在還在發財。

想當年台灣的學生當了政客打手。到現在還是一直當政客打手。大多數得不償失。哈哈哈哈。

64個雞巴毛。當年學生領袖除了一個被抓,其他都逃得比誰都快。當時死的傻B是20歲的智障。現在還說同樣的廢話,算是多少歲的智障?

懂嗎?

本大爺的智慧要是這麼容易懂...........

果然人一無恥,就變中國人
2021/04/16 20:37
大笑話,國籍是美國人,
竟然該對中國效忠?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6 20:07
以「醜陋的xx人」為書名的書大概有三部,「醜陋的美國人」是第一部,出版於1950年代,「醜陋的日本人」是第二部,出版於1970年代,「醜陋的中國人」是第三部,出版於1980年代。

三本書的作者在書出版後的遭遇是不同的。醜陋的美國人因為諷刺的是美國駐外的外交人員,和絕大多數的一般人民無涉,所以美國人一笑置之,後來還拍成動畫電影。醜陋的日本人一書作者高橋敷是一個天文物理學家,他諷刺的對象是一般日本人,書出版後,他得躲起來,以免被人攻擊。醜陋的中國人作者是柏楊,是個作家,我看過他的「異域」和「白話資治通鑑」,「醜陋的中國人」倒沒看過。他諷刺的是一般中國人的劣根性,他的際遇比高橋敷好得多,他受到的褒、貶應該是一半一半吧。

由高橋敷和柏楊的遭遇可看出中國和日本民族性的不同。日本人像水銀一樣,中國人則是「一盤散沙」。我這樣說無關「好壞」的判斷,純粹是事實的「描寫」。所以,在日本你很難抓到「日奸」,根本就沒有日奸,日本是講「忠誠」的民族。中國則不然,個人利益大於國家利益。為了個人利益,背叛國家民族利益的人多得是,漢奸一抓一大把。舉個實例,在川普時代,在美國教美國人如何打擊中國的是余茂春,在日本你絕對找不到像他這樣教外人打擊本國的日本人。

台灣給日本人統治過,如果說日本人有留下什麼影響的話,對我個人來講那就是「對民族的忠誠」,子不嫌母醜,這也是我反對所謂「台獨」的最主要原因,人應該對己身所出的民族要忠誠。

人一沒了羞恥心,就變中國人
2021/04/16 14:54
共產黨正確得不得了,
殖民東土耳其斯坦,
驅趕首度低端人口,
跟全世界為敵,
用坦克壓死自己的人民(谷歌聽說過嗎?自己去谷歌照片一下)
光榮正確的共產黨,
第一個殖民你!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1/04/16 14:47
"我以為,人際權威差序,很可能是這裡面一個起關鍵性作用的行動阻力。面對在上位的權威,人們不敢於擅自行動,不敢於有自己的新想法;縱使有,也往往不敢付諸行動。如此,創新性自然會大大被壓抑。這一點,似乎在鄭教授或陳教授的討論中,並沒有被作為焦點予以突出討論,多少有點遺憾!"

你要不要寫篇論文講一下,你們這些文科的都很聽歐美大師的話,都很乖巧的故事?

說不定下次巴黎缩笨大學的社會學就用你寫的課本哦!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4-16 15:05 回覆:

柏楊先生寫“醜陋的中國人”一書,有人罵他崇洋媚外,他回應說:“我崇洋“,但是不”媚外”。他的意思是,本來就應該崇洋,人家比我們行,崇是應該的。至於媚外,那是另外一回事。我是同意他這句話的。

一般中國人只知道西方在(自然)科學方面領先中國,卻比較不能領會到我們在人文學與社會科學方面的落後。這其實也是問題。

有人研究近代中國的改變過程,先是講究船堅砲利,再是注意到制度改革,最後才關心到意識/觀念層次的問題。所以,自強運動、變法維新、文化運動有其先後。西方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發展,確實也是非常值得華人借鏡的。不過,話說回來,我的想法未必只是照搬我所學到的西方思想。我倒是看到中國大陸曾經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巨像放在天安門廣場前,供大家瞻仰。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1-04-16 15:14 回覆:
我只提到天安門廣場側邊的馬、恩、列的像,不提斯大林。因為後者不算是西方思想家。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1/04/16 14:16
"這麼多年來的確沒看到中國的人文學術在全世界,曾經發生過什麼影響力,中國的什麼人文學術?"

哈哈哈哈。這是好事。共產黨的決策多半還算正確。中國現在欣欣向榮。感謝大家都不把大學裡的米蟲當成什麼東西。

如果人文是學術,人文就死定了。

商學院的弱智是騙人的。很多根本沒在商場待過。很多根本是商場的淘汰品,或是根本不敢進去搏鬥。

人文更是如此。

要不要看看貴 台灣國的人文啊?看看德國有問題的時候,會不會叫你們的台灣國寶德國畢業老叫獸帶著台灣經驗去指導德國啊。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1/04/16 14:09
受到師長、在上位者或多數人的有形無形壓抑或拘束,人們輕視、忽略或不敢探索新想法、探索事物背後的普遍原理。這實在是文科跟著歐美的失敗一起陪葬,被當成墊底的關鍵因素。

敢不敢挑戰民主?

敢不敢反對平等?

敢不敢嘲笑人權?

敢不敢支持奴隸制?

敢不敢替貴族說話?

敢不敢處罰、貶低弱者?

敢不敢擁抱社會達爾文主義?

敢不敢崇尚暴力?

敢不敢恢復童工?

我先不說對不對。為什麼這些年歐美一事無成反而日益潰敗?難道文科不該換些有腦袋的人當家?


2021/04/16 14:04
你對中國的底細了解深刻。

中國的人文低落,這麼多年來的確沒看到中國的人文學術在全世界,曾經發生過什麼影響力,中國的什麼人文學術?

一整個根本就是個讓全世界笑話的屁。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1/04/16 13:57
哈哈哈哈。我承認中國人的科技還差很多。

但是真的比屎還不如的,是文科啊!是文科啊!是文科啊!

可以在什麼鳥蛋大學裡面找到很多歐洲包辦、美國包辦,說不定還有日本包辦。但是文科的?文科?什麼時候看過你們在歐美學術裡吭出半個屁?

我早說過,有點頭腦的都進理工了。現在的人文..............

我隨隨便便亂寫幾句話,就可以電死所有人文。哈哈哈哈。

我有理論。我有體系。我講實話。我同情各位。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6 13:39
理性、現實與創新的衝突,不合「需要為發明之母」的西方觀點。中國傳統文化向來以「適應」為原則--不管對自然或社會(讀作 政治),所以能以有限的資源繁衍不絕。倒是該先檢視一下中國歷來社會中是否真認為「創新」有需要,不然討論如何不該阻礙創新只是無病呻吟。歐美重視以「改造環境」做為「適應」的上策,結局如何,地球正在審查中。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