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會因素 VS. 生物因素
2019/11/22 19:51:16瀏覽1973|回應3|推薦10

我主修社會學,就我的了解,社會學者普遍有一種傾向,是強調社會因素對人的決定性影響,譬如馬克思就曾經表示,人是其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各種社會關係決定了我們會是什麼樣的人,會怎麼想、怎麼做。當然,馬克思最強調的是人的階級屬性,這可能是所謂“社會關係”中的最關鍵環節。

社會學者也常常談論社會階層化的現象,不管是功能論學派,還是衝突論學派,都強調促使階層化發生的社會因素。像是一些教育社會學者,如著名的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就強調學校教育的階級再製作用。當然,這是一種帶有強烈批判意味的觀點,認為學校教育維護社會的不公平狀態,讓底層民眾的子弟繼續留在社會底層,而上層民眾的子弟卻輕易進入上層。

在如上的討論中,往往不觸及先天的差異,譬如先天智能、體能等因素,好像這些因素在階層化過程中是不起作用的(或者會在廣大的社會裡被隨機化作用抹消)。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雖然我的專業訓練從來就只有社會學,但是,基於實際生活體驗,我仍然相信,非社會因素,譬如先天遺傳因素,影響力絕對不容忽視。也因為我有這樣的想法,所以特別把此處所述的“反例”拿來分享,讓大家更強烈感受到先天的、非社會因素的可能影響。

在下面的報導裡(註一),一對同卵雙生子男生,其一在醫師的慫恿下被當作女孩來養(該醫師認為性認同是後天產物),並且做了變性手術,改變成為女生的生理結構。但是,這個孩子成年後又再度變性為男生。最後卻因為憂鬱症自殺。事件被認為是證明了先天遺傳已經高度決定了人的性認同,而後天的改變始終讓他覺得格格不入。這個案例其實還未必能完全論證先天遺傳對性認同的決定性作用,但是,應該有利於這個方向的論點。

不過,我並不希望大家因此又完全向另外一邊傾倒,而過度低估、忽視社會因素的影響。這種偏頗其實可能是更普遍的,也更常誤導大眾認知的問題。畢竟,宏觀式的觀察,比較不是人們的直覺容易把握的。

媒體曾經數度報導過如下情節的故事,美國夫妻來台灣領養了棄嬰,日後,棄嬰在美國成為了律師或其他專業、成功人士,再回到台灣來尋找親生父母。我們不難想像,棄嬰如果留在台灣的育幼院裡,大概就很難有機會長成如此成功的專業人士。這是社會因素作用的較鮮明例證。但是,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並不常常看到社會因素的鮮明差異及其作用。尤其,好比像世界觀、價值觀等內在的特質,更是隱微不顯。但是,這些特質對人的影響與重要性,絲毫不因隱微性而不重要。其重要性往往比一些表面特徵猶有過之,而這些特質通常主要是文化、互動模式的產物,而非遺傳性、生物性的作用。

在評比生物性與社會性因素對人的影響力大小時,必須考慮如下的問題:社會因素與非社會因素恐怕並不是以相加效果模型各自發生影響,而是以交互作用(interaction-effect)模型發生影響。所以,我們無法簡單決定哪一種因素起到多少影響。至少是在更限定的情境條件下,才比較可能計算兩種因素各別的影響大小。好比說,社會經濟條件可能在智商、健康條件中等的時候最具關鍵影響力。但是,對於高智商或低智商的人,社會經濟條件的影響力可能就沒有那麼強烈的影響。此外,我們也不難想像,社會經濟條件的優劣會影響到智力、健康的發展,從而再影響到日後的成就與地位流動。這裡面,也已經不只是社會因素或遺傳因素的片面、獨立作用。

社會學者對社會因素的片面強調,大概是因為認為社會因素(特別是宏觀性的社會因素)常常被常識及其他科學家的觀點忽略所激起的反響。不過,如果我們在乎的是真理或客觀事實,那麼,複雜的行為因果就應該在承認其複雜性的基礎上去釐清因果脈絡,找到真正的答案。

註一:

為了證明「性向可以靠後天改變」把雙胞胎男孩當女生養,30年後「雙胞胎人生徹底失控」悲劇收場!http://tw.qig4369.com/home/watch?id=28907&fbclid=IwAR1TZ2hn4n4w3YOpjNgS3BTLJ2X_T6O9eS42aiacG4QHlaIMuQ4NBHjX1Fs#qiangxiangguan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31024026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2/01 14:29

回2樓

表現好是源自本質良或環境良, 兩者俱佳當然更好。這是在美國黑人運動員的狀況。有許多高中籃球奇葩,後來不成器,都是環境使然--沒人調教或誤交損友。網路上可找到不少成例。那位被扭曲本性養育的人,最後的悲劇,也可歸咎於環境不寬容邊界人所致。容許格格不入,且給他發揮餘地,這該是以後育者要特別留意之處。


!#@$%^&*()_+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9/11/23 12:45

哈哈。文科就是廢。

你把我當黑人養,我長大就會變成NBA明星,賽跑冠軍?

科學說繁殖以後後代還可以繼續繁殖的(原則上)就是同一個種。科學發現事實。理論上文科要發現比單純事實更高的洞見。結果文科。。。。哈哈哈哈。。。。

後天理論不能說完全錯。但是美國智障願意接受的部分,完全是替黑人的失敗推卸責任。思考開始就歪了,發展下去當然變成邪教。

所謂的後天理論講什麼不重要。反正美國人要的就是把黑人的失敗推給社會。這樣黑人開心,政客滿意,社工有飯吃,白人不敢反駁。黑人繼續廢,政府繼續花錢,文科繼續騙吃騙喝。

社會流動個屁。

自由經濟社會90%的人搶10%的機會。除非實施人民公社共產主義,一定有人流不動。不想吃大鍋飯,不敢侵略外國讓每個人都有奴隸,講個屁流動。

敢不敢講優生學?

不敢講優生學,還想說多少謊?



出岫閒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11/22 19:57

有網友回應意見如下:「天生變態」這本書的作者,是位基因中有「反社會」潛能的神經科學家。他卻毫無反社會傾向,因為從小在溫馨的環境中長大。所以,在充滿愛的心田中,邪惡的種子是發不了芽的。

我的回應如下:

我無意發表對像J. Fallon這種案例的反駁意見。我的相關了解太少。但是,它是不是一個有力的反例,足以駁倒我對純後天因素作用的質疑呢?我不認為它有那麼強大的說服力。在此,我只強調三點:

首先,廣大、真實的社會永遠不會提供一個完美情境,讓“邪惡的種子永遠發不了芽”(相對溫暖、和諧的社會有利於此,這點我本來就不反對)。

再者,Fallon的基因裡的反社會性,是不是和其他犯罪族人完全相同,還是其實有別,恐怕也不易論斷。我們能觀察的腦部差異,恐怕還是非常有限(現有的腦部造影技術足以完全顯現人的腦部的差異嗎?)。

第三,其實,Fallon的案例是站在承認犯罪有先天性因素的出發點,只是,他在這個基礎上強調了社會情境的作用。終究,社會因素與先天因素還是同時起作用的。只是,我們迄今無法細緻陳述這個”共同“作用究竟是如何運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