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康德道德論提問
2019/06/29 13:00:02瀏覽1750|回應2|推薦17

這些年,我一直在跟人本主義思想奮戰。我把重點擺在質疑人本主義(雖然我並不打算全面否定人本主義)。但是,我常常會遇到一些或顯或隱的反駁意見,或反對立場(後者比較不明言其反對意見)。反對的基礎,我推測很多是與康德所種下的人本主義立論有關:人是目的。這句話有千鈞的力量,幾乎可以摧毀所有的質疑聲音。

但是,我卻很希望指出,康德不是純粹的人本主義者,雖然他的信仰立場並不明顯,但是,他的道德立論卻必須依賴上帝信仰作為基礎。他應該就是我常常提到的在神本基礎上的人本主義者的典型。整個近代西方文明,其實主要都是這一種所謂的人本主義:背後含有神本主義色彩的人本主義。這和世俗性人本主義其實底蘊有別,影響有別。我們如果要提倡人本主義,至少要把兩者清楚區辨,並且有所取捨。

以下,我先簡單歸納我所理解的康德道德論述的骨架。然後,提出我的相關疑問。請大家協助釐清或幫助解答問題。

論自由的存在:
1.沒有自由,道德就不可能 Without freedom, morality is not possible.
2.道德存在 Morality exists, thus
3.所以自由存在 Freedom exists.

論理性與自由:
1. 人如果沒有理性,就會成為激情的奴隸Without reason, we would be slaves to our passions (lust, envy, avarice, etc.)
2.如果我們是激情的奴隸,我們就不自由 If we were slaves to our passions, we would not be free; thus
3.所以:沒有理性就不自由 Without reason, we would not be free.

論理性與道德:
1.沒有理性就沒有自由 Without reason, there is no freedom
2.沒有自由就沒有道德Without freedom, there is no morality, thus
3.所以:沒有理性就沒有道德Without reason, there is no morality.

論自由意志、道德律與義務:
要有道德就應該讓自由意志順服道德律,這是我們的義務。to be moral we ought to conform our free will to the moral law; that is our duty.

論善意志:
唯一的全善事物是善意志,就是讓意志順服於道德律的意欲。The only thing that is completely good is a good will—the desire to conform itself to the moral law.

論道德律的關鍵—定言律令:
我們應該依據如下原則來行動:此原則可普遍化且不會因此有不一致性。這就是定言律令。We should act according to a principle which we can universalize with consistency or without inconsistency. This is the categorical imperative.

論道德律與道德行動:
如果我們讓自己的意志自由地順服於道德律,也就是定言律令,那麼,我們就是道德地在行動。we act ethically if we freely conform our will to the moral law which it understands as the categorical imperative.

論道德與快樂:
律令規定行動必須是理性上一致的。依此而行,我們未必會快樂,但我們是道德的。我們完成了我們的義務。The imperative prescribes action that are rationally consistent. If we act in this way, we may not be happy, but we will be moral. We will have done our duty.

以下是我想申論的一些問題。

如果康德的道德論述大致框架是如此,我最感覺困惑的是:促使人(痛苦地)朝向道德邁進的力量究竟是什麼?理性為什麼要讓人朝向道德邁進?再者,為什麼要以定言律令為依歸?對行動原則的可普遍化的要求,我覺得其實很有問題。即使是善行,也不能完全普遍化。譬如,每個人都只付出,而不接納,這個世界也會無法運轉。

我非常困惑的是,康德其實非常強調我們必須假定上帝的存在(以及靈魂不滅)。尼采也就拿這個來質疑他的道德論:那如果上帝不存在了,這一切道德律是不是就都沒有意義了?康德自己卻似乎在道德論述中故意不直接討論上帝與道德的關係。這其實讓我更覺得困惑。當然,也希望有達人幫我解惑。

對我來說,康德的“理性”(reason)概念非常神秘。他的理性概念並不同於“知性”(cognition)。對經驗界的認知能力是知性能力,理性則是對超驗事物的認識能力。我很懷疑他是不是把Piaget所謂形式知覺(相對於具體知覺)說成超驗知覺了。總之,康德的理性概念很強大,能讓人頂著痛苦去追求道德。但是,這樣的理性是真實的事物嗎?我們的理性的、自由的意志,就是會讓我們順服於道德律嗎?為什麼?

行為主義心理學者B. F. Skinner就明白表示,認為應該解構“理性”概念。他恐怕特別是針對著康德的理性概念而來。太玄了!太強大了!

事實上,我覺得康德似乎是把虔誠基督教徒的倫理行為傾向視為一般人都普遍擁有的理性能力,而忽略了那是鋪天蓋地的特殊文化氛圍(特別是信仰氛圍)造成的行為效果。在沒有相同文化氛圍的世界裡,道德可能沒有那麼強大的驅動力。如果有人說:我就是這麼壞,你們要拿我怎麼著?這時候,康德的道德論也就只有束手無策了?也或者,人們會自己認定行為的應然,並且主觀地自我感覺良好;或者,行為的應然高度取決於社會的集體意識,但卻並不符合康德所說的那種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律。那又當如何?

以上的討論,並沒有都以疑問句的形式鋪陳。但是,其實都是讓我困惑的問題。也都希望有高明人士幫我解惑。謝謝!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27860641

 回應文章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7/02 08:54

前帖中"授”字乃"受"字之誤。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6/29 15:31
這些哲學家最大的盲點在把“人"只看作是個當下的現象,而沒考慮他自小成長所授教育在記憶中的成見--這些是因時、地、事而異的,除了求生存外,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理性,道德,自由,都是有環境條件限制的,無法跨境延伸。思不及此,則都是以偏概全之論,捉襟見肘是必然的窘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