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的外籍勞工 提到「外籍勞工」,一定會想到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國家在台灣的勞工。或許大家沒想到,80年前九份就有外籍勞工,但不是來自東南亞,而是來自對岸。 滿清末年,福建作為日本勢力範圍,因而台閩兩地往來密切。當年,九份作為全台的經濟櫉窗,自然吸引對岸民眾到九份謀生。聽長輩提及:沒有一技之長的福建人,就到礦場從事挑土工作,這些外籍勞工多半聚集崙仔頂,九份人稱此地為「工夫寮」。 所謂「福州人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刀,意即福州人最擅長廚師、裁縫師和理髮師3種行業。九份黃金鼎盛時,就有許多福州人來此經營三把刀工作,據說市場內有名叫「崎頭仔」的料理店,就是福州人開的,隨時都是高朋滿座。台灣光復後,這些福州人又返回九份,印象中有賣鹹光餅的、炸油條的、賣麵的、理髮的、作西裝的、彈棉被的、修手表的,他們講福州話,真教人「有聽沒有懂」! 小學與我同班的同學中,就有好幾位是福州人的子女。3年前,九份國小百年校慶,發行《九份國小創校百年紀念特刊》,近日有緣閱讀;其中,記載昭和13年(1938)學童居住地調查,居然有外國人。編者謂:「這一年度的資料告訴我們,來自外國的學生有15人,比台中、台南、澎湖與花蓮各州廳加起來的總人數還多。我們不知道為何有這種現象,但這應該是一個值得再去深究的問題,因為在往後的昭和15年資料中,外國人的數目是0。」 撰寫《特刊》的人,或許被「外國人」一詞所誤導,殊不知日據時代的中國人就是外國人,這些居住地填「外國人」的學童,想必是外籍勞動者的子女,其謂「往後的昭和15年資料中,外國人的數目是0」,正因為中國正式對日本宣戰,外籍勞動者都被遣返的緣故。 身為九份人,有責任撰寫這些鮮為人知的事情,一則保留記憶,一則分享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