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的啟示
2013/11/14 20:58:35瀏覽3595|回應0|推薦1

  宋.趙師秀《呈蔣薛二友》詩云:「中夜清寒入蘊袍,一杯山茗當香醪。鳥飛竹影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春來擬約蕭閒伴,重上天台看海濤。」全詩充滿暇豫悠然,瀟灑自適之趣,第三句尤佳。其實,能否在為官上保持水波不興的平常心,在事業上堅持有所作為的進取心,就是老子《道德經》所說的「虛其心,實其腹」的具體實踐。虛其心,實其腹,就是處理虛與實、得與失的關係。仕途一時榮,事業千古事。官無所求,就能有寵辱不驚的平常心,不肯屈節隨俗,不為職務升遷勞神費力,不因利慾蒙蔽偏頗營私,表現寬濶的胸懷和高尚風格。反之,若有所營求,便要汲汲營營,誠惶誠恐,不知不覺成為功名利祿的奴隸,糾絲絆葛,再無安寧。天得一清,地得一寧,能心如止水,順其自然,看起來是無為,實際上卻是人生哲學的最高境界。請談:「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的啟示。
    談「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的啟示(95年司法特考三等)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聖哲引為一切苦惱的淵藪,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一個人若是有了營求的念頭,內心便會焦躁不安,不如意事豈止多如牛毛;反之,沒有任何貪欲和奢求,心情靜如止水,自然不為世俗利害所撼動。所以,宋朝趙師秀的詩句「無欲自然心如水,有營何止事如毛」,正是為官者的座右銘。
  修行和養身,可以作到放空心思,擺脫滾滾紅塵,讓純淨如洗的心境,容納更多東西。只是為官者,領取國家的俸祿,不能無所事事、坐享乾薪;而必須經常處理繁瑣的業務,及面對難以捉摸的人情事故。就在上下交征之中,難免有得就有失、有虛就有實。有人把得失、虛實看得如千斤之重,以至於汲汲營營、惶惶不可終日,不知不覺成為功名利祿的奴隸,一輩子糾絲絆葛,永無寧日。近日國內政壇傾軋,一方以爆料作為攻擊之矛,一方以硬拗作為防守之盾,鎮日矛來盾去,紛紛擾擾,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就是「有營何止事如毛」的顯例。

  世界上再怎麼偉大的人物,都得在歷史的洪流中掩滅,蘇東坡《前赤壁賦》乙文中,感於「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而有「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慨嘆!人生在世,固然要面對許許多多的誘惑,但是如何能夠像蘇軾一樣,保持一份「一毫莫取」的平常心,也留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進取心,個人以為在於「退而省其私」的修養。這種修養,絕不是獨善其身,不顧一切;而是要以個人為中心點,不必太在意客觀對象的思想修煉過程,透過這種心理磨煉,多少可以走出困境,多少可以減少抱怨,進而讓困境和抱怨逐漸消聲匿跡,並且在持續的自省中,獲得另一種的生命感應。
  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寒暑,沒必要把有限的生命虛擲在無限的欲望之中,試想要當多大的官才算「大」;要賺多少的錢才算「富」。坊間常有「一枝草、一點露」的說法,這種「隨遇而安,任性逍遙」的作為,絕不是看破紅塵,也不是消極無為,而是在人生的歷練中,所悟出的一種境界。事實上,物各有性,人各有志,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居廟堂之高未必快樂,處江湖之遠也未必失志。總之,《菜根譚》有云:「心體澄澈,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常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如此,天能得一清,地能得一寧,人也能得一和。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hsia1113&aid=947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