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20 13:54:35瀏覽2352|回應1|推薦33 | |
燦光寮 燦光寮,曾有吃齋者在此蓋寮修行,故原稱「菜公寮」。日前,國際知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為新片「沉默」,在山區搭建電影場景;經媒體報導後,這個曾是先民入蘭開墾的重要孔道,再次受人注目。(註一) 18世紀以前,時稱「噶瑪蘭」的宜蘭,還是化外之地。嘉慶12年(1807年),海盜朱濆占領蘇澳,臺灣知府楊廷理前往討伐;5年後,設置「噶瑪蘭廳」。當時為了傳遞郵件,就在錫口、水返腳、暖暖、柑仔瀨、燦光寮及三貂嶺等地,建立一條舖遞古道。其中,從柑仔瀨(瑞芳)後,沒走淡蘭古道,改走九份山區,經燦光寮抵達澳底,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燦光寮古道」。 明治31年(西元1898年),在臨近燦光寮的樹梅山區發現黃金之後,為方便採礦、行人及商旅的往來,另從牡丹沿山開闢一條山路,名為「貂山古道」(註二)。昔時,行人往來絡繹於途;如今,這兩條古道都因鐵、公路的闢建而沒落。讀初中時,本人受鄰居之託,利用假日扛木材到牡丹坑礦場,就是走這兩條古道。當時,沒有尋幽訪勝的閒情逸緻,也沒有追本溯源的研究精神,但求獲得區區數元工資,作為零用錢。 數年前,得知新北市政府將「貂山古道」規劃為登山步道;於是邀約好友重返古道,一窺究竟,這才發現此地風景優美無比;尤其居高臨下,觀賞東北角海岸,讓人有心曠神怡之感。其中,又有先民留下諸多遺跡;特別是,道旁有一座「無緣之墓」(註三),當閱讀導覽資料後,就在墓前駐足良久,遙想那淒美故事,不免悲從中來。 從九份前往燦光寮山區,有一座稱為「廟中廟」的土地公廟(註四),從簡介中得知:清乾隆年間,先民由瑞芳經燦光寮到三貂堡開墾,此廟為必經之路;是時,山區雲封霧鎖,蟲獸出沒無常,因而建造小廟,以保佑商旅平安。當年,先民如何從瑞芳經九份到達三貂嶺,甚至進入宜蘭境內,一直是本人想要探索的問題。 利用春節假日,尋找古籍及網路資料,終於得到一些輪廓,因而大膽假設:先民搭船抵達暖暖,再利用舢舨到柑仔瀨(內瑞芳)上岸,走「跌死猴古道」至瑞濱,再從焿子寮沿基隆山腳的「籠山古道」,經九份到樹梅山區,再沿「燦光寮古道」到澳底,越過「嶐嶺古道」進入宜蘭石城。 如果推測不錯,這條有別於傳統「淡蘭古道」的路線,光靠兩條腿,翻山越嶺,至少在3日以上;而且山路崎嶇不平、蟲獸眾多。想必一趟路下來,即使平安抵達,恐怕也是精疲力盡,難怪當地諺語:「行過三貂嶺,不敢越頭想某子。」 註一:參閱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5/02/05/1/527107.jpg&sl=W&fw=750 註二:參閱【九份的故事/貂山古道】乙文。 註三:參閱【九份的故事/無緣之墓】乙文。 註四:參閱【九份的故事/九份的土地公廟】乙文。 貂山古道-位於九份到雙溪的102線公路旁,樹立「貂山古道」路標,從旁邊的道路便可前往「貂山古道」及「燦光寮古道」。 燦光寮山-在前往燦光寮古道途中,有一條登山步道,可以登上基隆火山群中,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738公尺,山貌雄偉壯觀,氣勢磅礡。 基隆山-從前往燦光寮古道中,拍攝基隆山及山下聚落。 登山便道-前往兩條古道的便道,路況還算不錯,可行走底盤高的車輛。 哩咾-從前往燦光寮古道中,拍攝哩咾海邊。哩咾,古書稱為「里腦」,是早期凱達格蘭族的部落,如今台電在此設有「禮樂煉銅廠」。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