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5/01/26 17:59:59瀏覽428|回應0|推薦14 | |
名刺 多年前,擔任某次考試的國文閱卷先生,有翻譯題內一句「投刺以入」,不少人翻成「帶刺刀進入」,把「刺」解釋為「刺刀」,令人噴飯;殊不知此處的「刺」為名片之意。「投刺以入」就是遞上名片後進入。 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解釋:「名刺:載有姓名、職位等,用來自我介紹或作為與人聯繫的紙片。」(註一)明朝田藝衡《留青日札》認為「刺」是指削竹木。曰:「古者削竹木以書姓名,故曰刺」。名刺的使用,興起於漢末,流行於六朝,尤以魏晉為盛。南朝梁人何思澄,每晚都削木書刺,天明即駕車外出投刺訪友,晚上歸來,大把刺也就投光了,天天如是(註二)。 日本漢字保留許多古語,日本人不稱「名片」而稱「名刺」(めいし)。講究禮節的日本人,雙方見面時,甲方遞上名片,清楚說出自己的公司、單位及名字,並說:「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請多關照)」。乙方用左手接到名片,要注意手指不能遮住甲方公司的LOGO和名字,並且說:「頂戴致します(已收到了)」。此外,為了存放名片,多數日本人備有「名片夾」,稱「名刺入れ」(めいしいれ),所以日本人的名片都十分精美。 早年,名片只印單面,背面空白,可供書寫文字之用。倘拜訪親友時,對方不在,便可在名片背後聊聊數語;寫完之後,不必署名而寫「名正具」(對長輩用「名正肅」),意思就是:我的名字就在正面。如今,這種方式已很少人採用,以致於名片背面印製外文,以便對外國人使用。 《聊齋》有篇〈胡四相公〉,原文:萊蕪張虛一者,學使張道一之仲兄也。性豪放自縱,聞邑中某氏宅為狐狸所居,敬懷刺往謁,冀一見之,投刺隙中。移時,扉自辟(註三)。翻成白話文:萊蕪張虛一是學使張道一的二哥,性格豪放、不拘小節。他聽說城內某宅邸住有狐狸,就帶著名片去拜見。當他把名片塞進門縫,不久門自動開啟。 總之,前揭的「刺」不能解釋為「刺刀」,而是「名片」之意。可嘆!現代人不太愛讀古文,以致看到「刺」字,只能望文生義。 註一:參見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32189&la=0&powerMode=0 註二:參見https://www.newton.com.tw/wiki/%E5%90%8D%E5%88%BA 註三:參閱【聊齋志異—胡四相公】乙文。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