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4/03 22:12:48瀏覽1265|回應0|推薦24 | |
蒲松齡的我恨 日前,貼《用何種心態看聊齋》乙文,獲得部分網友回響(註一);其中,有人建議觀看「吳兆南及魏龍豪」兩位相聲大師有關《批聊齋》的段子。吳從《聊齋》首篇〈考城隍〉第一個字「余」及末篇〈花神〉最後一個字「恨」,總括全書就是「我恨」。魏問:「作者蒲松齡恨什麼?」吳回答:他恨你把《聊齋》版權全給了曹雪芹,引發聽眾一陣笑聲。 蒲松齡是否有恨?答案是肯定的!但絕不是恨魏龍豪將《聊齋》作者誤為曹雪芹。後世對蒲松齡一生,常用「阨窮困頓、終老明經」來形容。他19歲以府、縣、道三個第一考上秀才,家人及同儕都認為他前途不可限量。後來時運不濟,屢試不中,71歲才被舉為貢生(明經)。按秀才沒有任官資格,但為獎進資深秀才,擇若干人為貢生,等同於舉人,也可以任官。蒲松齡才華橫溢,不為八股文章所拘泥,但科考不在框架內撰述,難被考官所青睞,以致他一考再考,總是名落孫山,當讀書人唯一出頭機會被阻斷,蒲松齡沒有不恨的道理。 蒲松齡少有盛名,乃受知於他的恩師施愚山先生;只是,科場考官未必都像施先生一樣欣賞他的文章,若不在既定規格下為文,很難破格錄取。在〈賈奉雉〉乙文中,作者藉著仙人與賈奉雉的對話,表達此種無奈,原文如下:賈曰:「學者立言,貴乎不朽,即味列八珍,當使天下不以為泰耳。如此獵取功名,雖登臺閣,猶為賤也。」郎(仙人)曰:「不然!文章雖美,賤則弗傳。君欲抱卷以終也,則已;不然,簾內諸官,皆以此等物事進身,恐不能因閱君文,另換一副眼睛肺腸也。」(註二)惟蒲松齡依然維持他的風格,或許期待有位考官能像施先生一樣,對他另眼看待,然而終其一生,期待落空,他能不恨嗎? 蒲松齡元配劉氏溫婉賢慧,曾經對他說:「君勿須復爾,倘命應通顯,今已臺閣矣!」對曰:「穆如者不欲作夫人耶?」(妳難道不想當官夫人嗎?)好在他沒有考上當官,不然人類文明便少了一部巨著。他71歲時,被舉為明經,有了任官資格後,授予「(候補)儒學訓導」(相當於公立學校副校長)之職;只是,必須有人身退,他才能遞補上任,但直到撒手人寰,還是沒有補上,他能不恨嗎? 吳及魏《批聊齋》相聲,組合《聊齋》一書首尾兩字為:「我恨」;但沒有說到「恨」之所在。倘若他們能將蒲松齡晚年等待任官機會,最後因離開人世而落空,用他們俐落的口辭表達出來,讓常人「有夠衰」的人生傳予聽眾,或許在一陣笑聲中,同掬一把眼淚。 附帶一提的是:1999年上映的「聊齋先生」電視劇25集,由張鐵林飾演蒲松齡,常遠飾蒲妻劉氏,將《聊齋》經典篇章及作者的生平融會劇中,編劇者雖參雜諸多個人構思,但大致能掌握原著的精髓,很值得觀賞! 註一:參閱【用何種心態看聊齋】乙文。 註二:參閱【聊齋志異—賈奉雉】乙文。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