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09 10:58:33瀏覽1264|回應0|推薦19 | |
用何種心態看聊齋 在華人世界裡,影響深遠的古籍中,《聊齋志異》必是名列前茅。鄧小平名言:「不管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乃源自〈驅怪〉乙篇裡的「黃貍黑貍,得竄者雄。」去年,大陸歌手刀郎唱紅《羅剎海市》歌曲(註一),創短影音平台的最高紀錄,更把《聊齋》的知名度推向巔峰。 年輕時,我用心研讀《聊齋》,書內近五百篇幾無遺漏,由於該書係以文言文撰寫,加上作者援引許多典故,必須詳察辭典,也須延伸閱讀相關書籍,對國文造詣的提升,著實助益良多。事隔半個世紀,再次閱讀《聊齋》,因拜網路之賜,得以觀賞歷年來相關影片,加深對該書的了解;甚而把讀後心得貼在部落格內,以饗網友,也得到部分同好的回應。終於,對蒲松齡寫《聊齋》的動機及真義,有了比較正確的看法,也解除了早年讀該書的一些疑惑。 《聊齋》是一部曠世巨作,內容包羅萬象,有人與異類的戀愛故事,有諷刺封建官僚制度,有雋永趣味的奇聞,有對八股取士的無奈與不滿…等。因此,觀看不同篇章,對《聊齋》的認識猶如「瞎子摸象」一樣,接觸部位有別而有截然相左的認知。有人認為《聊齋》故事不合常理;有人認為《聊齋》故事妙趣橫生、十分感人;有人認為《聊齋》就像童話故事;還有人認為看《聊齋》可以多認識一些罕用字。值得一提的是:有位Jay網友說:「後來我上網查,原來有人跟我一樣。還有網友分享說,聊齋容易使人心亂,因為裡面描寫了很多畸形的人狐戀、人鬼戀等,使看的人想入非非、胡思亂想,我真的覺得不適合年輕人看。」(註二) 1766年,《聊齋》出版之後,風行海內、外,成為戲劇、說書的好題材。二十世紀以降,把《聊齋》故事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不勝枚舉。這些影片或許為了吸引觀眾,參雜一些腥羶駭人的情節,以至於許多人誤以為《聊齋》都是一些怪力亂神之說;其實,《聊齋》所描繪的鬼狐,不乏知書達禮、感恩圖報者;反倒是,所述世人有諸多仗勢欺人、狐假虎威之徒。所以,大陸文學家郭沫若(1892~1978)於1962年為蒲氏故居寫了一副對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最能表達對《聊齋》的看法。 《聊齋》是一部文言小說,讀來頗為費力;如今,網路有翻譯文章,只要稍加閱讀,就能明瞭其真實意義,而不會被加油添醋的影劇所誤導;若再用心去體會蒲松齡的寫作動機,探索作者在字裡行間所傳達的寓意,自然不會視《聊齋》為怪異小說,而是淨化人心的書籍。以這種角度看《聊齋》,才是正確的心態! 註一:參閱【從刀郎羅剎海市歌曲說起】乙文。 註二:參閱【聊齋志異—宮夢弼】乙文(網友迴響)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