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屋巷
穿屋巷,顧名思義就是穿越房屋的巷子,猶如連棟式的公寓,借由一條樓梯通往二樓以上;只是九份的穿屋巷,不論上、下階梯,都可以到達另外一條巷弄或道路。
九份有四條橫向道路,由上而下分別是:從土地公廟往下經九份國小銜接基山街的叫「崙頂路」;從舊道口到大竿林銜接輕便路的叫「基山街」;從城隍廟經昇平戲院一直到頌德公園的叫「輕便路」(註一);由瑞芳蜿蜒而上到隔頂的叫「汽車路」。這四條橫向道路,除由縱向的「豎崎路」銜接外,還有許多巷弄分佈其間,即以基山街為例,往上爬的巷弄約10條,朝下走的巷弄約9條,都可以分別到達其他的巷弄或道路。
九份大都依山建築,建有兩層以上的房屋,有的底樓大門在街上,頂樓後門(註二)在巷弄上;有的頂樓大門在街上,底樓後門在另一條巷弄上;甚至於有些平房大門在街上,後門在巷弄上。從前,有人嫌繞遠路,便與鄰居借路,穿過人家的客廳、廚房或房間,到另一條街上,這才是名副其實的「穿屋巷」。童年時,我家就在舊道口附近,兩層樓的房子位於汽車路與輕便路之間,就經常有人借路,從二樓的汽車路走室內樓梯,到一樓的輕便路,可免去繞路之苦;有時我們也會向鄰居借路,穿過人家室內到達別的地方,這種特殊的借路方式,外人看來至感新奇,但九份人卻視為稀鬆平常之事。
近年來,居家隱密的觀念越來越受重視,向人借路而穿過人家室內的情形,日益減少。不過,目前留有幾處遺跡,成了觀光客一探究竟的特殊景點,茲介紹兩處:一在九份國小前的崙頂路,往下走到一家叫「洞天閣」的茶坊,旁邊便有一條「穿屋巷」(註三),僅容一人穿過,難以錯身,底下便是基山街;另一條在豎崎路上有一家叫「戲夢人生」的茶飯館,其下左側也有一條「穿屋巷」,不僅狹窄,而且還要彎著腰而過;否則會撞到天花板,出口便可以看到施家的西洋樓,以及「有應公廟」(註四)和廟前的涼亭,站在涼亭上觀賞山海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陪朋友逛九份時,我經常帶他們在「戲夢人生」用餐,飯後嘗試穿越豎崎路的「穿屋巷」,體會一下《桃花源記》裡的:「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感覺,只是穿越狹窄通道後,不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而是埋葬著不知何許人的「萬姓公廟」。有人為採礦人作一對聯,「昔為黃金客、今是夢中人」,真可謂:「人生如戲、繁華若夢」。
註一:輕便路原穿越城隍廟後,與汽車路交叉,再前往基隆山腰,進入隧道(磅空)到達金瓜石。民國51年,軍方進行道路拓寬,便將該段輕便路路基填平,作為公路之用。
註二:後門,九份人稱為「後尾門」,九份房屋常設有一、兩個後門,可由其他巷弄出入。不過,也因為有了後門,有登徒子戲稱:「九份查某討客兄,攏掠袜著!」原因是聽到丈夫快從正門回家,便可讓客兄從後門溜走,客兄再從其他巷弄出現,擺出一本正經的樣子,或許這只是少數案例而已。
註三:有一位盧姓小學同學,就住在這一條穿屋巷內。盧同學是當年班上極少數帶眼鏡的同學。民國四、五十年代,照明設備不足,但鮮有視力欠佳的情形,這或許歸功於九份視野遼闊的關係。
註四:此處的「萬姓公廟」,位於九份市場之後,臨近精華區,顯見九份未形成聚落前,此處可能是亂葬崗。九份另有一個「有應公廟」,位於土地公廟附近的「崙頂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