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10 15:10:08瀏覽2497|回應0|推薦9 | |
這裡我來推演八卦中的「震」、「巽」、「艮」、「兌」四單卦。
在先天八卦圖裡面,「震」、「巽」兩單卦是成對的,「艮」、「兌」是另一對。 # 請參考圖一
把「震」放在上面,「巽」放在下面的重卦叫做「恆卦」,把「震」放在下面,「巽」放在下面,叫做「益卦」,又稱為「恆卦」的錯卦。「恆卦」和「益卦」來自於同樣的兩個單卦,只不過上下位置對調罷了。「恆卦」和「益卦」在推演時互有關係。
把「恆卦」當作一個實體,如水杯,向右九十度放倒,再把它九十度扶正,於是成了「咸卦」。「咸卦」的構造,上面是「兌」,下面是「艮」。兩個九十度的轉變稱為綜卦。可以說,「咸卦」是「恆卦」的綜卦。反過來用「咸卦」做綜卦處理,得到「恆卦」。
把「益卦」當作一個實體,如水杯,向右九十度放倒,再把它九十度扶正,於是成了「損卦」。「損卦」的構造,上面是「艮」,下面是「兌」。兩個九十度的轉變稱為綜卦。反過來用「損卦」做綜卦處理,得到「益卦」。 可以說,「損卦」是「益卦」的綜卦。「損卦」又是「咸卦」的錯卦。 # 請參考圖二
成語說:錯綜複雜,就是這種卦的錯卦和綜卦的變化。把一組「震」、「巽」、「艮」、「兌」四單卦,經過重卦以後,又經過錯綜的轉變,變得十分複雜了。這就是易者變易也的原因之一。不只錯綜的變易而已。此處僅取錯綜關係來看這四個重卦卦。這四個重卦互相都有關係。看看它們是互相變易而來的也能知道彼此關係的。
***************
這四個具有相互關係的重卦,要從「咸卦」講起,咸就是感,也可以是喊。今日京劇裡把喊叫稱為咸叫,咸才是本字。此處等同今字的感。感既是身體的感覺,又是心理的感應。沒有感就不會有下面的演變了。「咸卦」在〈說卦〉的口訣裡稱為「山澤」通氣。因為「艮」山在下,「兌」澤在上,有如山上的池澤一般,陰陽互相交感。猶如男女談戀愛先要有感覺一般。
「咸卦」六爻,從腳趾頭有感覺開始,到了腿肚,以至於後背,一直到了口舌,於是開口大聲說了很多。不只是男女戀愛可能的現象,也能說是一個人立志的醞釀過程。
第二步是「損卦」。本卦反過來「兌」澤在下,「艮」山在上。山是土,澤是水,土能淹水,成了損耗了。損未必是壞事。它的六個爻講到損,不需太多的資源,二簋就夠了。「損卦」一路演進,不能有三人為伴,只能一人獨行,到時候能夠第二人幫助。人多了會產生猜疑。到了最上面的一爻,損應轉為益,一旦轉換成功,爻辭說:大得志也。意思就是,將會在損的狀況下的苦心積慮,辛苦經營得到施展。這段過程,猶如詩裡面講的:為伊消得人憔悴。人在獲得開展前,必有苦悶。
第三步是「益卦」,「震」雷在下,「巽」風在上。由於風能傳播生機,雷能激發生長,王夫之有詩句云:拔地雷聲驚筍夢,彌天雨色養花神,雷震甚麼含意就清楚了。
整體的來看,本卦「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也就是說,「益卦」本質是損自己,益群體。「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埋伏了「益卦」六爻的演變中暗藏有凶險,第一爻的時候的〈爻辭〉講: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也就是說把得到的利益大大的利用,一定是吉祥的,怎會惹麻煩呢(無咎)。「益卦」真正的麻煩在最上面的第六爻。這第六爻的數字是第六爻,對應的原本該是陰爻,結果這一爻是陽爻。象徵到了「益卦」的最後,人變得剛強,這種剛強其實是頑固。爻辭說: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無恆,凶。意思是說:你沒有恆心,堅持初衷的「利用為大作」,或許會遭受到外界的攻擊(或擊之)。這種現象是凶,因為「立心無恆」。
然而敗象中還有一個希望,那就是演進的最後階段「恆卦」。「恆卦」是解藥,也是演變到了最後階段。不過恆卦裡面也有陷阱。
「恆卦」。整體的卦象是「無咎」「利貞」。「利有攸往」。也就是說,到了恆境,只要實踐正確的「恆」一切都是吉利的。恆的本質為眾所周知的有恆的恆。要點在乎「君子以立不易方」,也就是說君子必須穩固的站在不變的正確立場就是有恆。
然而「恆卦」六爻給予人們一些勸告。第一爻為凶。第一爻是陰爻,在最下面。它的走向是往下的。所以稱為「浚恆」。「浚恆」往下走,越走越深,以至於脫離了群體,這樣的恆有凶象。在「益卦」的末期是立心無恆,更大的問題是頑固,「益卦」最後走入凶象時,進入本卦中,又往下鑽,不往上行(形成變動)。凶象是無法改變的。本卦一路演進,走到最上面的第六爻時,〈爻辭〉說:「振恆,凶」,〈象辭〉解釋〈爻辭〉又說:「振恆在上,大無功也」。為何如此?因為第六爻的位置上面是陰爻,陰爻沒有動力,象徵一個人在這階段,恆的意志搖擺(振),一切都前功將白費。
從「咸卦」到了「恆卦」,這個演變就算完成了。四個階段構成經驗模式。「恆卦」的最後是無功。假設在「恆卦」中失敗了,想再振作。那麼轉回「咸卦」,問問自己,當初從腳趾頭一路到嘴裡的感動的初心是甚麼。
現在讓我們把慈濟代入本模式來看看:
從「咸卦」,經過「損卦」,到了「益卦」的過程,慈濟一直走的很順, 到了「益卦」的後期,發生問題了。這個串卦的模式與演進與慈濟現象是吻合的。也就是這陣子慈濟遭到外界物議,呈現了凶象。原因就在慈濟沒有堅持了損上益下的初衷,成了利上(自己)損下了。此外,在「益卦」演變的時候,〈爻辭〉特別提醒,不能有三人。三代表很多人,只能獨行,獨行會有一人相助。一人相助的意思是事權要專,不能搞很多人來浮濫插手。慈濟沒有做到這點。它就是三人同行,非常浮濫。如何解救?其方只有導入「恆卦」。一旦進入「恆卦」,先要注意「恆卦」中隱藏的缺陷與弱點如「浚恆」和「振恆」等。須善加避免。
它的演變是這樣的:
「咸卦」->「損卦」->>「益卦」->>>「恆卦」->>>>「咸卦」..........
這四個卦的推演構成的模式,小到男女戀愛,以至於發心慈善,或發願從政貢獻自己,都能適用。在踏上這種過程中,必須時時反省自己,從發心的「咸卦」一路走來有沒有堅持?有沒有變質。除非時時深思,否則就可能在「益卦」的最高峰的第六爻上面就垮掉了。那一爻講得很清楚,凶!這就是古人經驗累積下來的模式。這種模式發生在陳水扁和馬英九的身上,也在慈濟的釋證嚴身上。陳水扁和馬英九走完了「咸卦」->「損卦」->>「益卦三個演變,無法走入「恆卦」就玩完了。慈濟目前卡在「益卦」的最上爻,受到外面的物議,本來的慈善工作不再是捨己利人。它唯一的解藥必須在恆卦」中尋找。「恆卦」的第一步不能往下鑽的「浚恆」。必須往上走,找到正確的道路,然後持之以恆。若其不然,走到最上面,意志搖擺(振),就垮了。「恆卦」第六爻的爻辭說:「上六,振恆,凶」,「小象辭」解釋道:「振恆在上,大無功也」。意志搖擺,失去了恆德,當然是失敗了(大無功也)。
慈濟如何自救,釋證嚴應讀《易經》,實踐有恆。這《易經》不是宗教經典。讀了無妨她的信仰。我認為釋證嚴畢竟是出家人,又沒管理經驗,她在轉入「恆卦」時,第一爻陷入「浚恆」,該往上走的,她可能往下鑽,以至於脫節了。這是慈濟最大的障礙。第一爻走不通的話,慈濟無法推演整個「恆卦」六爻,無法走到第六爻的「上六,振恆,凶」就完了。假如能過第一爻,仍須加倍小心第六爻的「振恆」。釋證嚴若讀《易經》,可以拿古人的人生經驗來避免「恆卦」的凶險。
當然,以上的演變,另外還有一個無為的作法。一個人也能在「咸卦」的階段中思考:我適不適合,有沒有能力搞這一連串的志業?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也可以輔助一個能搞這種志業的人走這個模式。而或根本不進入這個模式,既然沒有開始,當然就沒有一連串的演變。道家隱者就是這種看法。整個中華歷史中有隱者文化不是沒有原因的。假設陳水扁和馬英九不當總統,會不會生活得更好呢?范蠡和文種結局不同。進退有據,可以避凶。我想,易理孕藏智慧。我在大抉擇時,決定了退而非進。年輕時雖然不完全看懂《易經》,多少受到一些薰陶,當時抉擇,潛在受到易理影響也難說得很呢。當然,也就不會像陳水扁一樣,被關五年,還要兜尿布,馬英九現在以至於卸任後,連找人泡茶都沒人理了。
這易理活在我們這種文化的民族之中,不管你讀過易沒有。《易經》在我看,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多模式思考方法,具有幾千年的傳承,幫助我們大家知進退,趨吉避凶。 也許朋友質疑:《易經》經文為千年前古人所寫,今日發生的事情能適用嗎?那要看如何去理解經文了。今古諸事當然是不一樣的,但是經驗模式不受今古時間差距的影響。固然經驗模式和歷史模式不同,本質相似。歷史發展的史觀大致是螺旋前進的,每一個螺旋之中往往形成多種歷史模式。《易經》中形成的經驗模式是類似的。美國一部分搞管理的學者否認這種模式的存在。我認為他們過於淺見。舉例說,《易經》常講,利涉大川,所指未必僅僅有利於過河,它的意思是執行某些事,不受阻礙。古人累積的經驗,當然能聚合模式。固然邵雍的循環史觀是錯的。每個螺旋在演進中,最終會形成模式,供人參考。美國歷史很短,不論是人生經驗,或歷史,很難聚合分析,中華《易經》搞了兩三千年,又有很多人來修正這本書,搞出來的經驗模式是有用的。
拿慈濟經歷的問題來看這一串卦的演變,釋證嚴該如何去做,古人的思考方法就是明燈。因為他們的經驗中發生的事情,雖然不是今日釋證嚴搞的慈濟,卻有類似的因果與現象足資參考。當年我願退不願進,因為我檢討了自己的學識與抗壓能力不足,很多朋友認為我很強了,我比誰都知道自己的斤兩。決定隱隱暗合易理。如是觀。 沒有任何有利證據證明孔子曾經把《易經》當作一門學問的教科書。我們熟背的孔門教育-易、詩、書、禮、樂、春秋中的易,我懷疑是後人的附會。不過孔子在教育子弟時確實引用過《易經》經文,他有可能早就讀了本書,而非五十學易。漢代以及以後,儒者增益了《易經》成為儒家的形上學,如此一來,體用完備了。除了《易經》本身以外,我推薦邵雍和王夫之的論著作為進階研究。他們都是儒者,闡述較深的易理可以參考。 *孔子主張盡人事而聽天命。很難想像他會把卜筮的《易經》當教科書。在孔子的時代,《易經》並非是一套哲學,和儒學也搭不上線。 我在這裡的推演,網路比較少人搞。這種方法稱為「演易」,也就是傳說中周文王被殷王關起來以後,在牢裡所推演的易經原理。 易理介紹到此為止。把自己所知的易理做了剖析,朋友能有個概念就夠了。爾後的研究屬於個人興趣,不再發表了。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