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飲之一
2021/09/03 06:06:22瀏覽959|回應2|推薦13

茶飲之一


我在台修行時,不止對中西學領悟較襄昔深逾五倍以上,在人生返樸歸真上有徹悟。後者極珍貴,也惟如此方能漸次恢復。


在斯多葛學派修行中,由於有內外本源之探索,使我有能力談中日茶飲。固然自此以後生活不過粗茶淡飯。日常飲茶僅用本地販賣之平價茉香綠茶,又甚喜愛用剩菜加水及剩飯煮成之燙飯。卻也讀過『陸羽茶經』、『大觀茶論』、『蔡襄論茶』、『范仲淹的鬥茶歌』等,也讀過日本大部頭的茶道書,瞭解千利休以降之茶道要旨。不敢自誇精通,略談應當無礙。本單元之泛知識,想談談茶飲。


須感謝致良出版社艾天喜社長巨量日文藏書。其中一本即為日文之『茶道』記述了千利休以降,表千家、裡千家,以及各流派茶道。該書應無台灣翻譯版。艾君為我老學弟,始終支持我在台修行,其兄弟道義有古風,今世罕見。



本文用中華茶飲之演變來看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之茶飲即為中華宋代飲茶法。


我從未參加過日本茶道茶會,曾經學過粗淺日文,早已遺忘。修過日本近代史課程,當時未必深入。我瞭解的茶道來自致良出版社,艾社長的日文藏書。所知未必完整。


今日、網路很方便,有關日本茶道,在Youtube中以「茶道」就能看到許多影片介紹。瞭解一個大概,不必太多功夫。


欲瞭解日本茶道需先瞭解歷史中華三階段茶飲演變。以唐代陸羽為第一階段,『陸羽茶經』為史料、宋代為第二階段,宋代知名士夫談茶、蔡襄『茶錄』、宋徽宗『大觀茶論』為史料、明清茶飲為第三階段,以迄當代。大致在朱元璋的時代就改變了過去茶飲方式了。


唐代社會己興起把昔日醫者視為藥材之茶做為飲品。烹製茶時,除了放入微鹽外,也放入他類植物之葉如薄荷、甚至水果,使用煮茶法。這種做法在明代『金瓶梅詞話』也能看到類似煮法的加味茶。

#本段所述尚須更多史料佐証。上述大致是我的印象。


陸羽改變了這種做法。他挑選了高品質團茶,使用煎茶的鍑。先煮水,觀察水沸時,水面形成的波紋,其實就是測水溫,水沸應為沸騰之前狀態。此時投入茶末。凡三沸即算完成。

#本段本多年前所讀『茶經』,也許須要溫習原書確認。這不算煮茶,稱為煎茶。

此時代日本有遣唐使吉備真備、學僧如空海、最澄赴唐,當然會知道飲茶之風,並引入日本。

宋代茶飲從煎茶改為泡茶,稱為點茶。其方式可見日本茶道,兩者極類似,所用茶也大致相同。

#日語中的煎茶、淹茶和這裡講的煮茶、煎茶、泡茶/點茶定義不同。


請參考陸羽茶經原文.所引出自中國整理的整套中華文生哲書籍,可惜尚未併入歷代注疏..註疏對我們讀古書絕對必要。.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20478


宋徽宗·大觀茶論...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204389…


蔡襄.荼錄...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t/%E8%8C%B6%E9%8C%84



唐末大亂以至於宋,日本已斷類似昔日之官方遣唐使。來華者多為日僧,如南宋時代來華之日僧南浦昭明(1235~1308 AD)等,他們接觸了中華禪者及禪寺。而禪者飲茶,因為有助提振精神、寧神定性。日本僧人攜茶返日。禪和茶從此在日本建立了關係,一百多年後的村田珠光(1423~1592 AD.)把茶和禪結合,所謂「茶禪一味」在日本茶道路途上定調也定性了。到了千利休(1522~1591 AD.)的時代,為茶道之完成。時代對應中華為明代。而在中華的明代使用芽茶/散茶,用茶壼或茶碗沖泡,一如今日。當時在中華的茶葉是否經過各種程度之發酵,尚須深入研究。以宋徽宗時代即有微發酵的白茶來看,明代茶除了生茶外,應有發酵茶才對。發酵在茶的製作中就有可能自然發生的。不過源於北宋的日本茶道用的抹茶(本意或為中文的茶末)是生茶。

#後日茶的製做中有發酵過程,今日烏龍散茶即為半發酵茶。由『大觀茶論』中只能看到宋茶有蒸壓手續,亦即用蒸氣使茶葉變軟,然後以石壓成茶團。


日本茶道保存了中華宋代茶飲原型。我們對於日本人稽古、尊古的精神十分敬佩。同時必須瞭解日本茶道有日本文化與精神,內涵並非中華宋代茶飲之翻版。


日本茶道和中華茶飲差異就在就在日本賦予了茶飲文化意義。文化有二,一為禪文化,一為儒文化,而日本的武家統治國情有異於中華,對禪、對儒均有選擇性。舉例而言,禪分南北,日本選擇南禪,禪分五葉,日本傾向臨濟宗之義玄禪。這些都和武家政治有關係。儒家方面,日本特別重視禮與敬,忽視儒家文治主張。日本茶道界認為千利休茶道四要曰:和、敬、清、寂即出於此。

千利休的茶道當然是要使參與者能入靜,此即為寂。寂是禪的性質。


請把這段NHK介紹千利休及他的門徒古田織造/古田重然的茶道影片看完。有中文翻譯字幕。這是日本人很用心製作的影片。....https://youtu.be/VOYMp4jnbVU


茶為何成為日本茶道的介體?其原因在於茶的中藥藥性。茶本中藥之一味。

茶做為藥之一味有下列藥效:

不管近代化學分析找出茶的成份有兒茶素/茶多酚等幾百種成份。以茶為一整體來看,其功效有利水(利尿)、去腫、安神、提神、止頭痛,以及消食等多種功能。當代有一説,綠茶能防癌,然此說無完全實證。

川芎茶調散為治頭痛湯方,指定茶為必需的一味藥材。此方為中藥治偏頭痛重要方劑之一。

從中俄在清代貿易上,俄方向晉商購買大宗即為茶葉,即知茶有消食功能,一定程度內,茶所含營養與蔬菜有重疊。另一物資為大黃,大黃利便。防風通聖散中的大黃用在瀉熱、通便、排毒。可知俄人體實、食肉較多,以茶為日常飲品、以大黃為通便藥物。

如此的功能中又以既能提神又能安神最為神奇。日本茶道正是看上茶具有安神與提神兩種功能並在的特性。一如唐、宋僧人要坐禪,選用茶為飲品的原因。

日本引入的儒道,偏重於禮。禮和敬既是一體之兩面,也是心存敬,顯諸於外即是禮。茶道四要旨的敬即是禮。茶會整個過程中實踐了巨細靡遺的禮節:

茶師備茶,過程無一含糊。此外賓主行禮多次,來客須向室內掛軸行禮,因為那是亭主特意懸掛的,掛軸上的字或畫都有啓發用意。

來客走過露地(茶室外邊經過刻意整修的庭園),看見小小茶室的入口有如小狗洞,需低頭爬入,在茶室內必須膝行。這是要來客體驗謙德。也是禮和敬的基礎 。

當年千利休給太閣秀吉公準備的茶室只有兩疊半(一塊蹋蹋米為一疊,兩疊為他和主公面對面的空間),所以兩人只能坦誠相見。是否泰然,那就要看豐臣秀吉的氣度了。

茶道中的和和清,不能歸入禪或儒之中,應屬通性,其中和即是Harmony,清為Purity。人人可做廣泛解釋。如合諧、和平,及清潔、清澈等等。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f2013e&aid=167234244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03 10:34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21-09-03 20:44 回覆:
謝謝貼圖。

JJW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03 09:04

感謝狗爺

從前因為看了川端的千羽鶴緣故 收藏了兩個志野茶碗

因為收藏的關係 我對茶道禮節僅僅略微知道一點點

沖茶泡茶我只會牛飲 嚴格說來是一竅不通

您的影片對我很有幫助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21-09-03 20:44 回覆:
影片說明了一切,我也就不用多描述了。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21-09-03 22:36 回覆:

有時間的話,可以讀第二節。

志野宗信的志野燒早於古田重然(約當千利休茶道)的織部燒一百年。兩者之間就是日本茶道的演進期。

日本茶道世界唯一。裡面有儒、禪,也有日本美學,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