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本教養書籍推薦
2008/07/12 21:36:28瀏覽627|回應0|推薦0

  最近,為了某項原因,翻了兩本書:《教養可以這麼浪漫》《第56號教室的奇蹟》。無論是教師、家長,都該看看這兩本書(《自由寫手的故事》也很需要看)……

  其實,坊間有關教養的書太多了,如果看了書,就能夠扭轉觀念和作法,那麼孩子/學生就有福了。只是,太多人沒有把書讀進去,紙上的文字都沒和大腦做連結,只和眼睛短暫相照會而已,真是太可惜了!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一名理性家長實踐了浪漫的教育理想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是一名牙醫師的教育筆記、一對雙胞胎的成長記事,是作者李偉文從父親的角色書寫的親子教養書籍。作者李偉文本身有多元的能力,透過作者的的教育理念與教養觀,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在一雙在他們眼中是資質平凡的女兒身上(但我認為AB寶是天資聰穎的小孩)。他說,「教育是人,經驗與自然的組合」,他實際身體力行,並且得到很好的成果。

  李偉文說,「希望給孩子好多東西、同時又希望什麼都不給」,就像多數的家長一樣,總是怕孩子學得不夠,既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又希望孩子能夠沒有壓力的快樂長大。這種矛盾且擺盪的教育心態,在許多家庭擺盪與掙扎著,身處其中的孩子,卻無法等待父母確定或者重來一遍。李偉文秉持著自己的教育理想,相信只要用「愛」灌溉,處處用心,從細微處引導孩子,營造一處學習的沃土,種子就能發芽成長。李偉文充滿夢想,視野廣闊的教育理想與行動力,在孩子的成長中印證,足為同是天下父母心的家長為子女的教育定調,如果相信並且能實踐這樣的理想,孩子的成長或許也會不一樣。

  此外,李偉文認為,孩子也可以自己作主,以身作則的尊重孩子的想法、意願和個別差異,孩子才能在愛與鼓勵的環境下成長,對世界好奇,而且勇於發問,然後,給孩子正向的回饋,孩子的好奇與熱情才能源源不絕。然後,給予孩子空間,但是耐心的等待孩子長大。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所謂的「教育理念」,猶如一個指引教育往哪個方向的良方,只要方向正確,偏誤的成分就能降低。李偉文的教育理念強調正向思考,循循善誘,引導孩子大量的閱讀與接近各種學習資源,從閱讀中學習,點燃孩子的好奇與熱情。他認為學習環境是有機的,所以營造一個不斷「觸發」的環境,孩子就有源源不絕的學習和創意,能夠體會生命,也能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進而建立正向的態度與品格。

  雖然書名有「浪漫」兩個字,卻處處可見作者的理性和一貫的理念和意志。而「浪漫」之處在於,悠閒而不急躁的教養觀、對子女以愛為名的感性態度。這本書以一個為人父母的心態,闡述教育的理想,以及以實際行動實踐對子女教養的方式,之於學校教育,更見其反思與不同之處。學校教育有既定的進度與課程,無法等待學生的學習,也沒有留白的學習空間和太多發問的機會;學校教育以教室內的學習為主,少有戶外課程和觀察大自然與體驗學習的機會;學校教育的學生數眾多,也沒辦法逐一讓學生彼此分享;而同齡學生編成一個班級,跨齡學習也不太可能……。當孩子的學習不僅是在學校場域,當家庭教育的功能彰顯而且更有行動力時,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就更能立竿見影了。從AB寶身上所看見的成效,就知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兼備,才能讓孩子原本的潛能被激發出來!

  這本書雖是以家長教養子女的身分寫的,不但提供家長思考自己教養子女的方式,也提供給教育者再省思教育的意涵。對家長而言,「忙碌」不再是自己從家庭教育的角色中缺席的理所當然的藉口,也不再是盲目的把子女送往才藝班和課輔班之後,或者把教養交給學校之後,就能因此安心的在子女的教育中置之度外……。而對教育現場的教師而言,也必須多一點對待學生的包容與尊重,對學生也能多灌溉一點愛、也能多一點等待。畢竟,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是孩子在學校裡重要且唯一的課題啊!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熱情又具創意的教師成為學生的貴人

  《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主角雷夫老師認為自己是個平凡的教師,可是一般的教師卻很難做到雷夫老師為學生所做的:提早一小時上課又晚下課、主動幫學生補救教學,不僅在基本課程裡展現有趣的教學、又補充很多額外教材……這些一般「平凡」的教師都不太可能完全做到的事情,雷夫老師都做到了。

  而在創意教學與教室管理上,雷夫老師也展現與眾不同之處。他像積極革新的教育家一樣,運用學校基本課程創造(玩)出不同的教學方式──發展「終身閱讀」「金錢管理」「以運動為本」課程,除了自然、數學、歷史等科目之外,也讓學生盡情享受莎士比亞、經濟學和搖滾樂。他認為,接觸藝術的學生會更快樂、更成功,品性也會更好,因此讓音樂、舞蹈和美術融入學生的生活。他也帶學生去現場觀看體育比賽、音樂表演或音樂比賽。雷夫老師創造出的有趣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不會「閒著」。

  此外,他也顛覆了一般家長或教師對學生的評量標準。第56號教室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發出多少笑聲」、「流下多少淚水」;上自然課是「放下書本、拿起實驗器材」,學生必須觀察、實驗、記錄、分析。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經歷失敗,並從失敗中學習。而且,讓學生了解考試的意義:一次沒考好並不代表世界末日就要來了,只代表學生還不了解某個技巧。

  雷夫老師不以課本裡的知識當作教學的教材,而是把學生帶到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與生活、生命互動,欣賞音樂、觀看比賽、連他自創的「教室經濟制度」,其實也是社會遊戲規則的縮影。而體驗與嘗試失敗,「要學習放手,要忍痛看孩子面對挫折」,何嘗不是社會的現實,雷夫老師卻在小學教室裡呈現。

  有關品格教育的部分,雷夫老師認為教導學生和教養小孩的第一原則都是要「以身作則」。教師必須建立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才能讓學生接受教師想表達與教學的一切。信任是地基,「道德六階段」則是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成長的基礎建材。引導學生了解尊重的意義,人要忠於自己的原則,具有誠實、信任與勇氣,任何事都有補救的機會,但千萬不要說謊。

  雷夫老師說:「我要教的是他們一輩子都用得到的知識。」他花許多巧思教學生人生的道理、道德標準、金錢價值觀,還有許多「一輩子都用得到的知識」。

  許多教師常囿於教育環境不佳是導致自己無法更認真與創新的理由,但是雷夫老師所任教的學區,是一個充滿暴力與貧窮的地方。他讓學生在充滿暴力的環境中,找到了一個充滿尊重、毫無恐懼、鼓勵思考的成長環境。而他與學生之間彼此建立的信任感,讓學生自動自發的如此熱愛學習,來自於學生願意「相信」老師,他就像是一位心靈導師,教導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養。學生置身的教室讓他們感到自在,不怕犯錯,沒有人會嘲笑或斥責,在尊重、安全的環境,學習才能安穩的萌芽成長。

  這一切雷夫老師自認「平凡」的作為,不是為了自己功成名就、不是為了資優學生、不是為了家長要求……,只是為了用心、為了學生,就理所當然的做到了,也因此顯現他的不平凡。

  這本書雖是雷書老師的實際教學記錄,也是一本教師教材教法的參考書。這不只是一場雷夫老師創新的教育實驗,而是真實可行的,是雷夫老師的經驗和專業,創造教學自信和創意。我相信他的熱忱,及他充滿創意、獨具風格的教學風格、教學熱誠與創意讓老師一起成長,變得更為博學。因為雷夫老師具有教學熱誠,才能產生許多創意的教學點子,而這些教學熱忱、充滿創意、獨具風格的教學風格,其實不應只侷限在學校體制內,雷夫老師的教學熱忱、六階段論及數字磚理念就足以讓教育者學習、效法。

------------------------------------------------------------------------------------------------------------

  綜合兩本談教育的書籍:《教養可以這麼浪漫》、《第56號教室的奇蹟》都或多或少談到幾個教育理念與理想:閱讀與終身學習、生活和大自然有關的知識、戶外體驗課程與運動、理財教育、藝術欣賞。這些課程,有些如閱讀是目前教育體制亡羊補牢的作法、有些則是現行教育體制較被忽略的課程,如理財教育、戶外觀察體驗和藝術課程,而且不僅是閱讀,還是動手做的做中學。

  不論兩本書談及多少有關教育的想法,教養成功與否的關鍵都在「人」:家長和教師都有正確而且身體力行的實踐教育觀,他們對於教育的「奉獻」能量都是源源不絕,而且具有理想與創意。不論是身為家長的李偉文、身為教師的雷夫,不僅對孩子與學生以身作則,不僅把教育理想付諸實現,其中的熱誠、創意和創造力,使得他們的理念實現與否,他們本人都是成功的樞紐。因為,好的家長與教師是能夠啟發學生思考、分析,而不是死讀書;是能夠營造安全與信任的環境讓學生能熱愛學習,而不是隨之而來的學習壓力。

  所以,教育,因為人的正確理念與作法而成功,也會因為人謀不臧而失敗。即使只是基本課程,有理念與創意的人,還是會玩出不同成果的。因此,正確的教育理念與課程觀、具備教育理念的人(家長、教師等),且能實踐與創新,才能創造成功的典範。

  例如幾個重點理念:

1.      熱愛閱讀的孩子們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閱讀不僅能夠激發思考習慣、提昇自己的視野、提高與他人討論的能力等;閱讀後,要能感動,進而培養思考知識、運用知識及開創知識等能力。

2.      課本裡的知識不是最重要的,還必須回歸到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根本的人格特質與生活習慣的養成。

3.      家長的心態需要再教育、再學習,家長也應該一起成長;生活裡的資訊瞬息萬變,教師也必須時刻成長與進步,親師生共組一個教育學習圈。而親師應該一起建立孩子的支援體系。如此,教師的可能成為孩子一生的貴人;平庸的環境也能造就頂尖的孩子。

4.      所以,培養孩子的學習熱情、主動學習能力,興趣廣泛、善於反思、好奇、適度冒險、有毅力,並且具有創造力和藝文素養,且樂在其中的正向生活態度。關懷孩子的生命體驗勝於課本的考試成績與分數。教孩子學會探索、思考,勝於死背課本拿到一百分。

  因此,學校不能取代家庭父母的角色,但是對於學校營造一個學習環境,卻是可以借鏡之處。如果把學校營造得像家一樣呢?或者在「家」上課?營造像「家」的環境、沒有恐懼的地方、讓孩子信任、感到安全的環境與尊重彼此的地方。

------------------------------------------------------------------------------------------

【書訊】

《教養可以這麼浪漫》

•作者:李偉文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080102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作者:雷夫.艾斯

•編/譯者:卞娜娜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2008.04.02

電影:《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2007/1/5上映,希拉蕊史旺主演)

書籍:《自由寫手的故事》(2008/4/23天下出版)

電影介紹:MIXECT網誌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rrycore1&aid=203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