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需要一條鞭的體育專才培訓政策
2008/08/22 18:32:55瀏覽434|回應0|推薦0

需要一條鞭的體育專才培訓政策

 體育,在臺灣重視升學主義的體制下,向來只被定義為「強身」的肢體活動課程或休閒活動。所以,許多有體育天賦的學生,如果沒有慧眼的學校、教練、家長的一路栽培,多半只是在小學階段展現短期的天賦而已。

 事實上,不僅是體育活動,連一些相當特殊的學校社團,例如非常有特色的布袋戲社團,也因為小朋友小學畢業後,家長將國中課業擺第一的期望和成績壓力,讓學生的各種才藝、技能和興趣,都被迫中斷。而且,哪個國中會把這類學業無關的社團當作重點課程發展?

 雖然體育優異的小學生,在升上國中時,常因家長過度重視學業成績的觀念,擔心孩子學得不夠多,不願意孩子把學習時間「浪費」在體能訓練上。實際上,一個偏頗的教育現象,成因通常不止一個。即使學生的體育天賦優異,通常也只能升上學區國中,而且很少剛好該所國中就是以某類體育活動為發展重點,沒有系列的訓練,最後也只能把天賦先擺一邊,當個普通國中生。即使國中可以繼續發展天賦,上高中同樣又會面臨相同問題。

 所以,社會不能總是看到一顆大放光芒的珍珠,才錦上添花的大力喝采。每個有天賦的孩子在發光之前,需要多少資源挹注,經過長時間的琢磨與栽培才能成材?

 如果一個孩子真的有體育潛能,那麼培育一個為國爭光的王建民,需要長期的培訓計畫,和學業輔導等相關配套措施,這多半超過一般家長的能力範圍了。有辦法的家長,或許能自力安排;沒有能力的家長,也只能讓孩子當個「一般人」,繼續在升學之路上匍匐前進。對家長來說,沒有學校或教育部、球團「球探」端著多方配套的培訓計畫上門,家長又怎能如何放心讓孩子走一條看起來可能前途茫然的路途?

 因此,筆者認為,如果能有一條鞭的體育人才發展計畫,從小學開始發掘優異人才,並且讓有體育潛能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有一條既穩定又有目標的道路遵循,體育資賦生才能有機會發揮天賦。政府應該有此類從小學開始的體育專才培訓計畫,否則,有多少還沒機會進入體育高教的人才,早已自願或非自願的放棄自己難得的天賦了。(2008/8/15國語日報大家談教育)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rrycore1&aid=2126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