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送電腦,不如提升閱讀素養
2008/03/13 02:18:47瀏覽418|回應0|推薦0

 筆者曾到原住民部落資訊站,教學童閱讀報章雜誌,錄製小朋友的聲音光碟。令我驚訝的是,很多高年級學童無法流暢的讀完報紙上的一篇兒童投稿文章,也有多名學童無法獨力用文書處理軟體打字,把自己朗讀的書名打出來,因為不僅紙本學習單錯字連篇,更因為拼寫注音符號有困難,遑論電腦打字。

 到了下課時間,我卻看到學童呼朋引伴在螢幕前熟練的用滑鼠「廝殺」,因為網路槍戰遊戲令他們著迷不已。

 日前報載政府將花四十億縮減偏鄉數位落差,今年就會有八千臺電腦成為學童的個人禮物。令人憂心的是,把電腦送到學童手中,是給他們便利的學習工具,還是打開一扇通往網路成癮和網路陷阱之路?

 根據多項政府與民間團體的調查顯示,學童利用電腦的主要目的是娛樂和交友,甚至已有網路成癮之虞;而有設置公共電腦教室的偏鄉地區,學童使用電腦的時間總量甚至比平地還多,但是資訊能力卻反而較低。許多研究也顯示,網路潛藏的危機不容小覷。

 對現階段的學童來說,傳統的出版品如報章、書籍提供的質與量並不至於不足。而學童多還未養成閱讀文字的習慣,也不懂得從多元的資訊中學習各種綜合的知識,如果有了電腦後,會如何用電腦?

 與其給學童一臺便利上網的電腦,不如提撥一部分經費提升閱讀素養,提升學童「從閱讀中學習」的能力,養成文字閱讀習慣,再逐步讓學童的文字閱讀與提煉知識的能力延伸與銜接到網路,可能比直接送電腦給閱讀能力和接受多元資訊刺激還不足的學童來得好。讀報或讀書,都能讓學童習慣文字,學習知識,擴展生活經驗與視野,未來使用網路,不會只成為厲害的遊戲拇指族,而是能善用網路學習的現代公民。

 畢竟,鍵盤和滑鼠不能取代書寫,把電腦當電玩,也無助於提升資訊素養和閱讀能力。(投稿於聯合報民意論壇)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rrycore1&aid=1690292
 引用者清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