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25 00:12:43瀏覽5703|回應8|推薦41 | |
今天看兩粒多一粒的新聞台,有個小新聞相當有意思。 記者弄來一堆小朋友,唱起了童謠。 小時候唸這首童謠,總以為,走進城裡,不帶個雞蛋糕吃,會肚子餓,不騎白馬帶把刀,顯不出威風,不過,就是不知道為什麼一口氣要帶上三十六把刀。 後來,長大之後,有點似懂得非懂地以為,這,大概是古代的飆車族,騎個屁驢子拿西瓜刀要出草的狀況吧? 不過,現在,還好有偶像歌手王心凌這樣唱將起來: 話說回來,電視台也真的很有心,跑到榮民之家,請了不同省籍的「北北」唸起童謠。 扣掉鄉音方言的誤會,讓我想到另外的一個可能。 前陣子,到朋友家吃飯,朋友說,他家的小女娃,已經到了三歲,可以牙牙學語的階段,只是,小孩子有「臭乳呆」的狀況,問我能不能處理一下。 倒不是因為我有特異功能,會隔空抓藥;也不是因為我受過專業的神棍訓練,神明降駕可以治百病。 話說回來,「城門城門雞蛋糕」這個問題,未必是因為鄉音方言所導致,很有可能是小孩子牙牙學語,把「臭乳呆」這個現象,一個傳染一個,一代一代的往下傳承。 不相信?那我就講古給你聽。 在周秦兩漢的發音,與現在大大不同。 宋代以前的人,在唸誦《詩經》,老覺得不押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改讀字音。 一直到宋代,朱熹老先生為了搞定這個問題,在他的《詩集傳》以他自己的習慣的唸法擺平詩經怎麼唸怎麼不押韻不順口的問題。 在你唸唐詩三百首的時候,也會遇到類似這樣的問題,就是怎麼唸都不押韻,可能有人會告訴你,用閩南語唸就會押韻了。 這是由於現今的閩南語,多少還有過去唐宋中古音的部分殘餘。 不過,請注意,閩南語雖然有部分唐宋中古音的殘留,但是,「閩南語」不等於「唐宋中古音」。 只是朱熹老先生轉得太硬,連他老先生也會扭到舌頭。 經過錢大昕的研究,得到兩條很重要的心得,第一個叫做「古無輕唇音」,第二個叫做「古無舌上音」。 把錢大昕的兩項重大發現,翻譯成現在的白話,簡單的說就是,將近兩千年前的人,講話的口音都是相當重的,不懂得輕聲細語就算了,而且還有嚴重的臭乳呆。 想當然爾,這首「城門城門幾丈高」童謠,就會變成:「藤蒙藤蒙雞蛋高丹得六把刀即白馬代把刀抖進藤蒙華一跤」。 你認真想想啊! 要是甜心教主這麼唱,你會考慮買他的專輯嗎? 起碼,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你的小朋友講話會有「臭乳呆」,只是因為,他們正在模仿古人講話,尤其古人的發音,並沒有像現代這麼繁瑣複雜。 尤其,兩千年前的古人,並不會覺得他們講話有嚴重的「臭乳呆」。 至於王心凌,他是甜心教主,不能「臭乳呆」啊! 唱累了,要是來一塊跟城門一樣高的雞蛋糕就更完美了。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