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流傳在中文圈的傳說。
既然是傳說,誰知道那是誰說的?反正,我也是聽人家說的。
據說,早期的中文所學位論文都要用文言文來寫。
由於因為很多因素,導致「文言文越寫越艱澀」,如果沒有作者本人翻譯,大概就沒有人看得懂這些文言文的學位論文。
後來,才出現了現在通用的白話文版學位論文。
說真的,這種傳說不知道在圈外人來說,會有什麼感想。
到底是語文能力每下愈況?還是……
總之,我要強調的重點在於,這種文言文的搞法,不只在中文圈,就算在其他的學術圈也是層出不窮,只是會換個方法玩,這有個通用名詞,叫作大量使用「學術性語言」撰寫的「學術論文」。
最大的重點在於,只要掛上一拖拉庫學術專有名詞,寫到讓你看不懂,讓你越看越糊塗,就代表作者本人超有學問的。
當然,沒有人會強調自己看不懂,幹出這樣丟臉的事情。
這就是我不太理解當年那個傳說,為何故事中的輩分極高的老先生,居然敢承認自己看不懂那些文言文?這難道是傳說中的「知恥近乎勇」?
至於如何深入淺出的把一個複雜的觀念使用流利的白話文進行簡單而且清晰的陳述,讓讀者不至於被通篇學術專有名詞嚇得倒退三舍,也讓圈子裡的同行看到「霧煞煞」,都忘記要如何在研討會上放炮批鬥,這就是使用「文言文」的高深奧妙所在。
說了一堆廢話,我在想,「國文」需要搶救嗎?
如果「國文」需要搶救,那,要用「文言文」當作大補帖?還是先加強「白話文」的訓練?
話說在遍地腥羶滿是鷹犬的滿清末年。
有個知識份子,叫作梁啟超。
這老兄當年的「白話文」寫得嚇嚇叫,他老兄那手「文白夾雜」的文章,被稱為「新民叢體」。
不過,到了現在,要是在正式場合,寫篇作文,也來個文白夾雜的「仿新民叢體」,肯定會被扣分扣到脫褲子。
也許有人要問:「為什麼梁啟超可以?我就不行?」
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問問你的國文老師。
運氣好一點,你會得到滿意的答案。
運氣不好,你得到的答案會跟我告訴你的一樣!
那就是:「你又不是梁啟超,講這麼多廢話作啥?」
民國初年的一拖拉庫國學大師全在搞「白話文運動」,寫了一堆白話文的文章。
偏偏就是被今天的「道統派」跟「台獨派」抓來當成各自攻防戰的盾牌。
道統派的說:「他們都受過專業的文言文訓練,所以,白話文才寫得這麼好。」
台獨派的說:「他們的文言文寫得好,所以才推廣白話文運動。」
這種事情就像「蛋生雞,雞生蛋」,根本不會有標準答案。
除非,哪個道統派的大師說:「我昨天夢到胡適,他說小時候有唸文言文,所以,白話文才寫得這麼漂亮。」
或者哪個台獨派的大老去廟裡扶鸞,剛好碰到胡適降駕:「吾乃胡適,汝今日廢文言文,廢得甚好,goog job,不枉吾昔日推廣白話文運動的苦心一片,繼續加油,吾去也!」
所以,我實在看不懂,這些人在吵啥?
話說回來,如果國文真的需要搶救,應該搶救的是這兩幫腦袋瓜子被過度意識形態的老傢伙吧!
基本上,要不要背文言文之後,再來寫白話文,這個問題的背後,多少有幾分「是古非今」的味道,而問題也出在那批道統派的老人家,如果這些人有當年在中唐搞唐代的文藝復興運動的韓愈這幫人的幾分才氣與能耐,早就成氣候了,何必天天在那高喊講搶救國文咧!
想想當年人家韓愈,天天搖頭晃腦的「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又大力提倡文學修正路線,不搞駢文,專寫散文,居然也讓他老兄的影響大增,搞得這個古文運動蔓延到宋代,甚至明清兩代還不能脫離這個運動的影響範圍。
韓愈搞政治嗎?韓愈有藉助政治力的介入嗎?
只看到韓愈他老兄說他自己是:「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看看啊!人家多努力在寫古文啊!
所以說呢!
喊什麼搶救國文,還是國文要不要考文言文,都是滿多餘的事情。
老共說:「檢驗是唯一的真理。」
因此,余光中不要寫現代詩,張曉風也放棄她得意的現代小說和現代散文,兩個人一起狂寫一堆文言文,用實力證明一切。這樣不是很好嗎?
這樣也很名正言順啊!
不然搶救國文是在喊爽的喔!
一個搞上古史的傢伙跑去搞台獨,你可以說,這是他數典忘祖,迷惑於功名利祿,不過,不要忘記,人家祖傳事業不是搞中國上古史的,他要跳槽轉行,那是他家的事。
但是,一狗票搶救國文的老傢伙,堅持以文言文作為語文教育的基礎,但是,像樣的文言文又擠不出來,老在背成語,成語背了一堆,擺在白話文裡又寫不出什麼傳頌千古的好文章,這要怎麼搶救國文?
這不是很悶嗎?
我只能說,文化本身是中性的,也是無罪的,不是用來「被搶救」的。
更重要的是,讀了一堆文言文卻寫出一堆不通順的白話文,那,這種語文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是不是設法把白話文的語文教育搞定再說呢?
古文,就當成文化去欣賞吧!
要不然,那種搶救國文的搞法,不像是搶救貓熊一樣嗎?難不成貓熊不嘿咻,誰要代替貓熊上陣,避免貓熊絕種?是吧!
話說回來,要是白話文寫得沒有人看得懂,那還講啥文言文咧?會不會想太多了?要搶救的不是寫一堆大家看不懂得文言文吧?應該是讓大家都看不懂的白話文吧!
2007/08/01 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城邦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