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31 00:12:28瀏覽2139|回應1|推薦34 | |
這些是我家裡收藏的所謂中國書籍的其中一小部分! 以前唸這些東西,就只是唸,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多問題。 幹!哪知道這些東西,現在都變成政治問題。 自從教育部委託台灣歷史學會所做的教科書不當用詞檢核報告公佈後,泛藍陣營一致認為這是在「大搞去中國化」。 在我家裡,寫著「中國」的書名頗多,認真看看這堆寫著「中國XXX」的書籍,有的是台灣的中研院學者的經典著作,像是《中國青銅時代》(青銅時代還是郭沫若首倡的名詞咧!)、《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有的是中國作者撰寫授權台灣出版的,也有中國進口的中國書。 在教育部的「五千詞」還沒公佈之前,這堆東西的內容,從來就沒有提到「台灣」,完全都是在講中國歷代的東西,完完全全就是在搞「中國化」,甚至是「去台灣化」,舉例來說:林尹寫的「聲韻學」,書名偏偏是《中國聲韻學通論》;王邦雄寫的「哲學史」,硬是要叫作《中國哲學史》;葉慶炳寫的「文學史」,還是叫作《中國文學史》。 說真的,在台灣,什麼單純的問題,全部都會變成政治問題。 基本上,那個「五千詞」,有些是矯枉過正,但是,有些是不是應該改一改呢?例如:「國樂」,還是改一改吧!目前所謂的「國樂」到底有哪些樂器是中國人自行研發的?有哪些樂器是西域引進的?要真的不彈琵琶、胡琴這些自西域引進的樂器,把那古早時代的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的中國古樂器搬出來,恐怕也沒幾個人聽得下去。 不過,在台灣,誰管你這麼多啊! 甚至連古文還是政治問題。 在這堆人在吵白話文還是文言文比較好的時候,抓了胡適出來當神主牌。 就拿當年余光中用來搶救國文的神主牌胡適來說,胡適在1917年發表《歷史的文學觀念論》、1918年發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認為「……死文字決不能產出活文學。中國若想有活文學必須用白話,必須用國語,必須做國語的文學」,主張「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余光中怎麼不說這個呢? 在胡適的年代裡有沒有反對的聲音?有沒有阻力? 但是,這對語文教育有沒有幫助? 但是胡適對於國學有沒有偏廢? 當年還有留學日本的魯迅。 而後來的大學者聞一多,也是因為對國民黨的失望,因而政治立場轉向,導致他被國民黨暗殺了。 不過,現在的人並不在乎這些,只在乎這些人寫不寫白話文,有沒有讀過文言文,而不是在乎這些文人當時是如何憂國憂民,如何以行動採取積極作為,更對學問研究力求精進,開拓新的學術天地。 認真看看吧! 有誰知道民國初年的大學者們,不會只忙著推廣「民主與科學」,還在給當時大學生的演講中,講講哪些書是該讀的。 請問:有誰多少翻過這些東西的? 要是沒有那個美國時間看這些破銅爛鐵,還真有更多的美國時間跟杜老爺瞎槓天天在那邊當「繼承中華文化堯舜禹湯文武周孔孟程朱陸王五千年以來的道統」咧! 好歹人家杜老爺也看過幾本繼承中華文化道統的東西,才有能力推翻中華文化。要是沒那個美國時間翻過這些「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或是「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那還在那邊捍衛什麼鳥中華文化? 我真的很不明白,這年頭怎麼多出這麼多中華文化的道統來了?要真的這麼有本事,復興中華文化就靠你了,誰還怕杜老爺繼「五千詞」之後,推出「五萬詞」來消滅中華文化呢? 朱熹說:「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這還是需要閒情逸致來薰陶,不能光靠搶救而已,拼老命搶救國文,真能搶救到啥,我還真懷疑咧? 只是現代人沒這種閒情逸致翻翻古書,更沒有美國時間翻翻那些叫作「國故」或是「國學」的東西,但是,搞復興中華文化運動的時間比弄懂中華文化的時間還多,搶救國文的時間比多唸國文的時間更多。 要怪杜老爺推「五千詞」搞意淫台獨,還不如想想,你為中華文化道統盡了多少心力。 從前面幾篇文章說到這篇,已經是完結篇了。 那,搶救國文搶個屁啊?復興中華文化復個頭啊? 住台灣的人無聊不無聊啊?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