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8 08:52:28瀏覽2292|回應11|推薦38 | |
記得有一年,台積電召開法說會,記者開口了董事長張忠謀對景氣的看法,張老先生順手拈來一句唐詩:「落花時節又逢君。」 當然,也是財經路線的記者呆,去找個廟祝或是大學國文教授解籤就是了;不過也怕廟祝說:「這是唐詩,不是籤詩,不會解。」更怕大學中文系教授說:「這個,我的專長是明傳奇,這唐詩恐怕得請教我同事。」又或者:「因為我不懂股票,可能沒辦法預測股價。」 詩,不只是意象上的美,更具有文字上的曖昧性質,使得詩中的意境,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就算用白話翻譯,味道總是差了那麼一點,而缺乏幾分閒情逸致,這詩,順手拈來,多少就失了幾分味兒。 很有意思,居然在法說會上說了這麼一句「落花時節又逢君」,如果沒記錯,好像該年的景氣,有點偏離眾人的一片期待,這要說是詩的曖昧?或者是眾人不能意會?說來說去還是張老帥不好,應該說:「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這樣才能讓預測景氣失誤的外資法人和股民能夠死得瞑目。 岐王宅裡尋常見 這是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只是詩中時節對應晚春,有些不對應此時。 宇文所安從這首〈江南逢李龜年〉作為開始,說起了一連串的古典文學的「追憶」主題。 這個老美漢學家,功底頗厚,這本小冊子,雖然是以「印象式批評」的手法寫成,但是,引經據典印證他對於「追憶」這個母題的批評,卻也不見過份「直觀」,讓讀者領略到的是他對於「文學作品」視為「客體」的評論。 扯了半天,到底要強調啥? 話說回來,不知道,張忠謀當時引那句詩,到底是因為與成詩的背景有關因而引用為解釋景氣的書法,或者是只是順手拈來跟記者打啞謎用的。 總之,人家一個喝過洋墨水,搞理工削股票的老頭子,也能順手「落花時節又逢君」的讓財經記者在那模仿電影「食神」高喊:「張忠謀!我真的猜不透你啊!」有時候想想,我們這種窮酸跟張忠謀的「趴數」距離這麼大,不附庸風雅一下,實在說不過去。 看完宇文所安的小冊子,居然只想到張忠謀,不免再一次的突顯出了從骨子裡透出來的俗氣,其實,是絕對的無可救藥。 看著窗外的工人正在狠狠修剪過度高大的黑板樹,明明將屆清明,卻無雨紛紛,這,該說「正是江南好風景」嗎? 「正是江南好風景」,卻無落花也無君,只有一堆看不完的書,加上一個阿宅。哀…………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