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8 09:45:22瀏覽4269|回應3|推薦21 | |
日本外海發現13世紀蒙古沉船殘骸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深海的沙堆中,發現長達12公尺的沉船龍骨,這是首次發現這麼大的蒙古船艦殘骸。專家訝異地表示,經過幾世紀之後,殘骸還能保持得這麼完整,顯示出當時的造船技術已相當完善。 根據歷史記載,蒙古帝國夾帶強大武力,輕易征服中國及朝鮮,甚至歐陸,但在「忽必烈」統治、最強勝時期,曾於1274年及1281年兩度派船艦要襲擊日本,卻失敗。歷史學家分析,在陸地上幾乎所向無敵的蒙古大軍因為不熟海洋水性,同時又遭海上暴風雨襲擊,因此海上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能不能進一步說,蒙古人在陸地上所向披靡,仰賴的是冷兵器時期最強大的騎兵兵團,於是擅長在陸地作戰的蒙古人,對於海戰並不擅長,因此,吃了兩次悶虧,日本人得以倖免於蒙古騎兵鐵蹄的蹂躪。 如果說,歷史就這麼簡單的推給蒙古人不擅海戰,或者敗給颱風,日子也真的很好混。 以宋代能夠在東南亞、印度洋進行遠洋貿易的能力來看,漢人具有相當的航海技術,以及打造「海船」的技術能力,這樣的技術不可能在元代失傳,讓蒙古人搭著破爛的小船跨海東征。 很不巧的是,當時因為忽必烈亟欲征服日本,因此,在徵召來的船隻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河船,剛好遇到颱風,一吹就翻,極少數搭乘海船,能夠撐過暴風雨的蒙古騎兵也沒打好登陸戰。 因此,如今的歷史簡化則為神風打敗蒙古騎兵,事實上,蒙古騎兵跨海東征失利的元兇是忽必烈,如果不是他欲速則不達的徵召大批河船參與戰役,也不致於因為颱風導致河船大量翻覆,淹死許多蒙古騎兵。 我看認為,新聞中的那艘沉船是海船,即便當時造船技術完善,也被當時的神風打沉,遑論缺乏重心的平底河船被神風一吹就翻,恐怕也到不了日本沿海,可能這也是很少在日本外海發現元代製造的平底河船的因素吧? 所以說,忽必烈的蒙古騎兵團遇到颱風就給打敗,的確是沒錯,不過,就這樣被打敗,實在太草率,歸咎於忽必烈的決策或河船比例太高,感覺起來是比較科學一點。 2011/10/31 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城邦論壇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