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4/04 14:11:29瀏覽1281|回應1|推薦18 | |
每年到了兒童節前夕,大概都會有兒童社福團體進行調查。 很不巧的是,這些調查,最近幾年來都大同小異。 我個人認為,這些競爭其中一種就是升學主義帶來的影響,許多為人父母「望子成龍」的期望,從小學開始變為孩子鋪好通往第一志願名校的道路,所帶給孩子的壓力。 那麼,孩子要不要比一比父母的汽車洋房和職業? 簡單的說,這些競爭,無非是透過成人的價值觀影響兒童。 這些想法,完全忽略孩子要的很簡單,無非只是傾聽與擁抱,給予理解與支持,這些都是不用花大錢的「兒童節禮物」,正因為這種成人認為要有錢才能支撐具有相當品質的物質生活,也讓兒童投射了成人的價值觀,因此,社福團體邀請偏鄉兒童北上歡度假期,偏鄉兒童才會天真的說出「想中樂透」的心願。 只是親子專家建議要陪伴傾聽孩子,但我們的深層文化往往將孩子當成「不懂事的孩子」看待,就像新北市設計「上下課反轉」、「帶心愛玩具到校」的創意作為兒童節禮物,但許多成人認為,這會讓孩子玩瘋了,或讓孩子因比較心而產生歧視,卻忽略這是一個「教孩子更懂事」的機會教育,就像下課時間雖然長達四十分,師長只要教導孩子規劃時間,或設計「寓教於樂」的活動,其實會比枯坐四十分鐘翻課本更有教育效果,甚至教小朋友要如何交換玩具或分享心得,這也能讓成人擔心的歧視問題消失於無形。 我總覺得,成人給予孩子甚麼樣的心理或物質生活,孩子就會單純的反饋,也就是說,父母經營親子關係,孩子就不會以「我的家像垃圾」、「地獄」或「核爆廠」形容自己的家庭,換句話說,家長晚上八九點才回家,沒時間陪小孩吃晚飯,才會讓孩子認為家庭失去功能,同時也埋下許多社會問題的隱憂,因此,只要成人多傾聽理解,多以同理心給孩子機會嘗試表現,我們又何嘗擔心校園霸凌問題發酵,更無需煩憂人際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社會越來越冷漠? 2011/4/6 聯合新聞網首頁,意見評論|城邦論壇 2011/4/6《部落格名嘴》電子報精彩網評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