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幾份報紙,真是百感交集。
首先是有人花10元買聯合報,也有人花15元買蘋果日報,結果,都中頭獎兩百萬。
像我這樣買聯合報,也買聯合晚報的人,居然連個兩百塊都沒中。
這真是:「好運ㄟ中時鐘,歹運的只剩龍眼子。」
更不用說,我經常在買「人間福報」,到目前為止,我還在懷疑,買人間福報還真的會有「福報」啊?
不過,這是純粹發牢騷,這種事情叫做:「萬般都是命,半點不由人。」
只是沒中發票,這是統計學上所謂機率的問題,但是,看完的報紙,送去資源回收,這就是現實生活。廢紙價格從今年三月的一公斤5.5元新台幣,掉到現在只剩一公斤1塊錢,實在是非常不堪,資源回收的錢本來還能加減補貼一下報費,不過,現在廢紙價格嚴重崩盤,只能跟各家報社說抱歉了。
不過,有個令人歡欣鼓舞的消息,那就是,今天報紙報導,消費券草案在立院三讀通過,最快在明年一月十八日發放。
記得以前唸經濟學,課本第一頁就說:「人的慾望是無窮的,但資源是有限的,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以滿足無窮的慾望,就是經濟學。」
看到這則新聞以後,我出門逛了一圈,終於有勇氣踏進睽違半年多的兩家書店,店員看到我,真的大有那種:「豬董!好久不見!最近在忙什麼大生意,怎麼好久沒來這裡光顧?」的感受。
正所謂:「人是英雄錢是膽」,沒錢逛書店,對我來說,就像太監逛窯子—沒得幹。
消費券對我這個阮囊羞澀的人而言,要用區區3600元滿足無窮的慾望,真是他媽的艱難,3600元實在扛不了多少書回家啊!
尤其拿3600買台灣出版的繁體書,買大部頭一點的,就以打折後單價500塊錢計算,頂多拿個七本,比起百貨公司週年慶狂掃名牌貨不要命的買法,真是他媽的寒酸到了極點。
如果拿去買簡體書,別拿那種精裝銅版紙的大陸出版品來作為計算基準,以普通的每本單價200元計算,搬個20本回家,還滿能練體力的。
說真的,我最想扛回家的那一大套,就是我從來都沒看過,但是,聽說很好看的經典著作:吉朋寫的「羅馬帝國興亡史」,一套六大冊,先別說認真看完,光擺在書架上,氣勢就很嚇人。不過,聯經出版的一套要2600,消費券現場打死一半。
況且,聯經終於出版Umberto Eco的最新力作「醜的歷史」,卡好咧,這本也要1400塊大洋。
講到這裡,實在有夠恨的。
Umberto Eco那本「美的歷史」,號稱是在義大利印刷,空運來台,我當年為了買那本書,吃了不少泡麵。
現在收到聯經的電子書訊,居然說「醜的歷史」加「美的歷史」,有個精美書盒,而且,透過網路購買,還能抽到作者親筆簽名的新書。
幹!這不是欺負窮人嗎?只恨消費券來得太晚。
我一直在努力買和看Umberto Eco的著作,如果能弄到所謂的精美書盒,還有作者簽名,這對於滿足我的收藏慾望,實在是有無比的療效。
話說回來,如果,要把錢敗在聯經,光是買「羅馬帝國興亡史」2600加「醜的歷史」1400,等於4000元大洋,靠!消費券馬上透支。
問題是,我還想要買第二套中華書局出版的「太平廣記」啊!這又得花掉1400元大洋。
不是因為太平廣記太好看,是因為以前的那套紙質太差容易碎裂,我家又太潮濕,發霉有夠嚴重,為了翻閱方便,不得不買第二套品質比較好的。
如果還要加上其他囉哩吧嗦非常想買的書,就算消費券加碼到360萬也不夠花,尤其是商務印書館重印的那套「四庫全書」,一套150-200萬,不要說全部翻完,光是擺在家裡,真的會「金光萬道,瑞氣千條」,就算小偷強盜也對這種又貴又重的「貴重物品」沒興趣。
至於「道藏」,大陸有套簡版,規模比較小,據說10-20萬台幣可以打發。
要是佛教的「大藏經」,現在有電子版的,比較簡單一點,不佔空間,幾千塊錢就有,只是大藏經光碟片比較不容易有「佛光普照」的感覺。
總之,這些還不是什麼善本或絕版書,不是難得之物,都是錢可以買得到的,問題只是沒錢。
講了這麼多拉拉雜雜的事情,無關風雅,更不是幫聯經打免費廣告,只是聯經會出些冷門書,剛好是我想買的,但又買不起,只好發牢騷,抱怨消費券不夠花,所以,只能挑著買一點點。
說真的,莊子說:「生也有涯」,看書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買書的速度,但是,買書買到不買手會癢,除了少逛書店,好像沒有更好的辦法,別跟我說,錢多賺一點這種話,要是能賺多一點,毛燥治國的人就不會被罵到臭頭,現在的人,不缺假可放,只缺錢可賺,不是嗎?
反正,放無薪假的人越來越多,還是在家好好研究3600元的消費券要怎麼花比較實在,我還得傷腦筋,看這種小家子氣的消費券要怎麼花才能救台灣的出版業,特別是沒義氣的聯經出版社,居然把高雄店撤掉,害我想用會員卡買書還得到台北市才行,卡好咧!不是擺明了要玩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