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19 18:33:34瀏覽1261|回應3|推薦20 | |
有時候到書店看書或買書,總會發現幾本出版商正在強打的「產品」,在書的外皮一定會附上一張醜不拉嘰的書衣。 為何說那種「印刷品」叫作產品,很簡單,兩個原因。 第一、出版社把這種「印刷品」,當成印刷工廠的「產品」在賣。 第二、那些「書衣」一定會掛著「名人推薦」的字樣,這不是「廣告」嘛! 既然出版社對於自己的「產品」都不當一回事了,我還把這些東西當成「文化」,真他馬的見鬼了。 不能否認的是,有人會說,因為出版品的廣告空間有限,要登上電視等傳媒的廣告費不符成本,或者缺乏名人推薦的字樣,就很難提升「眼球黏著率」………反正還有我想不出來的種種怪異理由,都可以證明「醜醜的書衣」存在之必要。 當然,有時候在書衣上看到,某些名人推薦這本書會讓你有一種「沒想到我跟仰慕的偶像看同一本書」的感覺。 不過,幻滅是成長的開始,不知道哪天當你不再迷戀哪位偶像,不知道那時候會不會有種:「棍!沒想到那傢伙的層次只到這裡而已,老子(娘)眼睛被蛤仔肉糊到居然也會看這種鳥書,真是鬼打牆!」 而某某名人推薦的字樣掛在書衣上,也算是非常客氣的做法了,更凶狠的就是在某些書的封底看到,諸如此類:「某某人在其專業領域有如泰山北斗的成就,經過本社社長及發行人極力遊說一年多,受到這種誠意的感動,於是獻出他的處女作。」 這種文宣,真的是屌到不行,出書的人還真他馬的心不甘情不願,莫非這是可以逼出明牌簽中時期六合彩的無字天書,就是看了立刻增加一甲子操盤功力馬上挑股連飆時跟漲停板的秘笈,不相信,你去看看書架上面那堆「非文學纇」、「財經纇」或是「非文學纇前十大暢銷書」,保證十本裡頭有九本都是這種碗糕。基本上,只要經過這些名人加持,你買回家看之後,操盤功力或出牌水準不見得會增加,但是,作者的荷包收入一定會增加,這是千真萬確的。 只是,書衣醜到爆,實在是有夠欠缺美感,每次買到這種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那種既礙事又難看的書衣拿去資源回收。 說真的,哪個鳥名人推薦,也不會提升這種書的可看度,正確來說,應該是因為書的可看度,才讓名人想花點美國時間來翻一翻。 除非,出版商請名人推薦或寫序有付點什麼「潤筆」或代言費之類的東西。 基本上,看書或買書,一定要仰賴那種缺乏美感的書衣上頭的名人推薦,講實在的,「品味」啊!都沒啦! 換個角度來想,翻翻書才知道書好不好看,有必要依靠名人幫我們看書嗎?既然這麼懶,那乾脆打開電視聽那堆不學無術的名人在談話性節目上面發表他的讀書心得算了。 說來說去,每個上得了電視的名人看的書都差不多,於是乎話題也差不多,運氣更差的,還會看到這些名人下海寫書,最後,內容居然是「翻譯」網路轉貼文章,挖靠,這該怎麼辦?能不能退書啊? 所以,楊照說呢,有個長期在圖書館服務的老美,還在西雅圖的廣播節目固定發表他的讀書心得,這位老美叫作Nancy Pearl。 他提出一個「閱讀五十法則」,他認為一本書先看看前五十頁,看得下去就帶回家慢慢看,要是看不下去,那就直接說掰掰。 由於人的生命有限,所以,超過五十歲一年,就遞減一頁。 這種方法很有效率,不論是對於時間運用的管理或是荷包來說,更有助於閱讀這項興趣的培養。 不過,還有更有效率的辦法,那是急就章型的。 直接看書名,有興趣的就拿起來看看,沒興趣的就直接忽視。 如果更有興趣,就先翻翻目錄,找到有點興趣的部分瀏覽一下。 要不這樣搞,一整天耗在國家圖書館裡面看那堆產出量超大的學術刊物,美國時間再多也不夠用。 話說回來,當醜醜的書衣變成一種常態,我看要出版商設計出比較有品味,能夠與封面設計相互輝映的書衣,我看真的是很有難度,儘管,設計得好看一點的書衣還能增加藏書者的愛好,這點小小的服務都懶得作,要說現在的出版社是從事「文化業」,打死我才不相信。 只是這種名人推薦或是名人寫書,在台灣很容易有個後遺症,那就是,萬一政治色彩太濃厚,寫什麼東西都很容易因為政治因素而遭到抵制,假如說這個人有點才情就罷了,最怕的就是「沒內才又嫌傢私壞」的那種人,也不太需要遭到政治抵制,熱潮一過,書就賣不出去了。 對了,為什麼要寫這篇東西,因為,今天在大賣場翻閱一堆財經雜誌,看到一個身材好穿得清涼的女生,抱了一堆女性雜誌在認真研究,由於她翻雜誌的手段相當凶殘粗暴,但是研究彩妝的態度卻又異常認真,讓我一直在懷疑,是不是身材越好長得越漂亮的女人只會把時間花在如何把自己搞得更漂亮而已?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更缺乏絕對的關聯性與必要性。純粹是無聊的聯想而已。 就像美美的書衣搭上精采的內容是最好不過,但是,書衣與名人推薦,不一定能為這本書的內容可看性增色。反而有許多缺乏名人推薦的書更值得從書架上拿下來看個50頁。不是嗎!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