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聊齋誌異--學而優則仕的咒怨
2006/11/26 21:45:47瀏覽2213|回應1|推薦8

「學而優則仕」一直以來是中國知識份子的「唯一職業選項」,或者換個角度來看,一部中國歷史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活脫是個「科舉升官圖」。
也就是說,從有科舉以後,想要階級大翻身的不二法門唯有參加考試,當然,自宮當太監也是一條從政之路。
如果扣掉自宮的選項,你會發現,有點銀子的人就會想要唸書,然後參加科考,考上以後分發當官。至於沒錢的人呢?那更要唸書參加科考才會有機會翻身。
你說,要不要「學而優則仕」呢?

既然大家都知道這種方法,那麼,這就成為所謂的「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的最佳印證,去了會怎樣呢?很簡單,每個人都參加科考,考得上的還得「經過漫長的等待分發」,要是不夠「潤命」就會等不到分發就葛屁說掰掰;要是命長一點的還有機會等到分發,只要別因為舟車勞頓累死在路邊就行啦!

在南宋末期,每年科考,卻因為國家版圖不夠大,每年等待分發就任的「準公務員」至少有上萬人,到了清代,考上進士是有機會當上七品官的縣長,不過,等的還是很撐,至於九品芝麻官更不用說了!
儘管說出「學而優則仕」的孔子,自己的從政之路也是相當不順,不過,參加科舉撈個官作作,幾乎是中國知識份子的第一志願。
講了這麼多古代的東西,有沒有一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咧?
很熟悉吧?在台灣一年出產三萬名碩士,還有三十萬流浪教師大軍,更不用說還有公家機關釋放招考百名約聘人員就會冒出來壓低錄取率的那些蹲在補習班裡想當公務員的隱藏人口。

在這麼長的前言之後,想講的是,經過多年還是考不上公務員的出路問題。

在春秋時代,孔丘先生那「學而優則仕」的理想不能實現,只好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化創意產業補習班」(這年頭,文理補習班不流行啦!要開「文化創意產業補習班」才能撈到一小時2000塊新台幣的鐘點,媽啦!搶錢喔!),每天向有志學習「干祿」的小朋友講課。(「干祿」就是當官的方法學啦!)
在戰國時代,還能毛遂自薦的時候,韓非這個人因為口吃,變成失業人口,所以,韓非先生憤而成為作家,不過,韓非先生葛屁以後才成為一代大師。
在漢代,不夠「孝」也不夠「廉」,都是沒有機會當官的。
到了六朝,世族大家不會想讓寒士參加政治分贓,不過,要是經過「命理大師」唬個兩句,還是有機會出頭天的。
到了唐代,儘管有了科舉,考試也不見得是唯一的保障,「溫卷」和「關說」才有機會讓擁有「才氣」、「才華」的知識份子進入官場,那,還有別的投機管道嗎?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躲到終南山當隱士,等到名氣被人「唬」出來,便能「被迫」脫離隱居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終南捷徑」。
把以上狀況加總起來,是不是更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今天的台灣像不像以上狀況的總和呢?


等到宋代以後,考試的人越來越多,能分發的地方不夠多,那就,把多出來的人口殺一殺,來個土地和財富的重分配吧!

那,運氣很好,出生在承平時期呢?
蒲松齡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這傢伙老參加公務員考試,直到71歲「才」考上「舉人」,也就是說人生七十才開始的時候,蒲松齡他老兄只考上基層公務員及格的「初考」,不幸的是蒲老先生再活五年,剛好駕歸道山。

那,在考上舉人之前,蒲老先生靠啥營生?很簡單,讀書人如果不是去家教班擔任「安親班老師」的職業,就是到政府機關去當「幕僚」。
在這裡種很悶的職業生涯中,蒲松齡還是不忘他的科舉夢,有空的時候,蒲松齡順便當個「作家」,寫點鬼故事,安慰自己的落魄,發洩一下自己悲憤的情緒,總不過分吧!
至少,他比起前輩作家的遭遇要好得多。中國文人會有空寫出偉大的著作,有時候是被逼出來的,例如,孔子找不到工作,只好自己編「創意文化產業學校的」教材;韓非因為口吃又被陷害下獄,只好寫書;司馬遷被漢武帝剁掉小雞雞,不去編歷史教材,也不知如何是好。不過,也有錢賺多了,官升上去了的幸運兒,只是這些人寫的書,大概就比較幸福溫暖,沒有「孤憤」的味道洋溢在書卷裡。

於是,你可以看到蒲松齡的《聊齋誌異》裡頭,真個是「人何寥落鬼何多」,這麼多的鬼,有〈畫皮〉故事裡這樣可怕的鬼,不過,只是鬼狀恐怖,遠不及他想要刻劃的人心恐怖。也有著有情有義的鬼,也難怪有人說《聊齋誌異》是「愛聽秋墳鬼唱詩」。

至於「狐仙」這樣的「動物靈」,在《聊齋誌異》的出現之後,確定了信仰這種「動物靈」的地位。如果沒有蒲松齡的生花妙筆,「狐仙」的超能力仍不能為人所知,更不用說狐仙的調皮個性或是更不能違背人情義理的高風亮節。基本上,在六朝的志怪小說裡,狐還稱不上「仙」,就算到了唐代的「狐」,照樣跟六朝故事裡一樣,就是被人「關門放狗」可以輕鬆消滅的「妖怪」,而「狐仙」遇到了蒲松齡這個窮愁潦倒的文人,才有地位大躍進的機遇。

因此,這兩年在演藝圈有一位鼓勵大家脫光衣服拜狐仙的江湖術士能夠躋身為命理大師,說來說去,要是沒有在房裡擺一本《聊齋誌異》,供上一塊「蒲先師松齡」的牌位,已狐狸大仙這樣調皮的個性,過幾年,這位江湖術士就會不靈光啦!
這是什麼道理?很簡單,「一物降一物」,沒有蒲松齡,哪來這麼多狐狸大仙非常靈驗的故事?說到台灣的江湖術士真的很多,可惜就是不唸書,不唸書還能賺大錢也沒什麼,反正只要懂得唬人,錢是照樣削到爆,可惜的是因為不讀書就不懂得要「吃果子拜樹頭」。

認真想想吧!沒有蒲松齡拉抬狐狸大仙的地位,哪有這位江湖術士靠狐狸大仙削錢的事業版圖,簡單的說,蒲松齡差不多就是這個江湖術士的祖師爺,要是不拜行業神,祖師爺肯定不保佑,到時候,「唬爛唬不好,要飯要到老」!

不過,這些故事真的都是蒲松齡一個人「掰」出來的嗎?
在《聊齋誌異》的〈偷桃〉故事,說的是有對賣藝的父子,想表演到王母娘娘那兒偷點東西回來。這位父親在箱裡拿出繩子往空中一拋,繩子就筆直地掛在天上,小孩手腳俐落地順著繩子爬上天去。不多時,從天上掉下一顆又大又香的桃子。眾人正感到驚訝時,繩子卻掉在地上,當父親的驚慌失措地大喊:「我那孩兒肯定是被發現了。」話才說完,孩子的頭顱、手腳、肢體都從天上掉了下來。那位父親將孩子的屍塊收在箱子裡,眾人因為不忍與憐憫,紛紛賞銀子給那父親,這時候,那位父親拍拍箱子:「孩子還不出來謝賞?」
根據蒲松齡的說法,是他小時候在參加考試旅途中聽說來的。
不過,〈偷桃〉這則故事還有更早的版本,在宋代刊刻的《太平廣記》就有一則〈嘉興繩技〉到清代的《堅瓠廣集》裡有則〈上天取仙桃〉更接近〈偷桃〉這則故事,只是從這裡只能確定,這種雜耍從唐五代一路流行到清代,每個人還是很愛看,比起電影「頂尖對決」(The Prestige)的魔術恐怕還要更受到歡迎,這樣的戲碼,不知道外國人有沒有辦法搞得出來?或者說,〈偷桃〉的中國魔術可能是魔術史上流行時間最長的一種幻術。

當然,蒲松齡也在序裡頭很誠實的說清楚,由於他自稱「雅愛搜神」,從這裡來看,《聊齋誌異》的故事應該也有相當部份是從《搜神記》甚至是唐代傳奇故事,這些上了年紀的傳說裡頭進行大翻修。
在《聊齋誌異》有則故事叫做〈種梨〉,說的是一個相當吝嗇的賣梨小販,道士為了懲罰他,便向路人要個小販所賣吃剩的梨核,種在大馬路上,澆水以後,稅間長成梨樹並且結了滿樹的梨子,道士歡迎大家來吃,小販忍不住湊過去吃了一顆梨,感覺梨子的味道與自家賣的相差彷彿,才發現自己要賣的一車梨早就被人吃光。
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搜神記》,有個叫做徐光的人也玩過這樣的把戲,弄得小販哭笑不得。

除了翻修改寫以外,當時人都相信蒲松齡創作的來源,就是因為蒲松齡失業在家擺個茶攤,騙了不少故事來編《聊齋誌異》。
在《三借廬筆談》和《新世說》都紀錄過一則差異不大的文人軼事,大致說的是,蒲松齡每天一大早就扛著茶桶和「淡巴菰」(就是tobacco這種東西在清代的「中翻英」)坐在大馬路邊。只要遇到外地人路過,就請他坐下來喝杯茶哈管煙,代價是:「說個你家鄉,或是在路上聽到最唬爛的故事來聽聽吧!」
當然,很多證據可以證明上述的傳說,只是一個以訛傳訛的鄉野奇談,有著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狐仙故事在蒲松齡的家鄉是很流行的,這些傳說聽來以後改寫的成分很高;而他聽過或是親朋好友告訴他的故事,他都註明了;至於改寫自古代的故事,很多專家學者也找到出處。
後來的金庸,更借用了《聊齋誌異》裡頭〈大力將軍〉作為小說《鹿鼎記》的吳六奇的人物形象。

不過,要是蒲松齡把「淡巴菰」換成marijuana,搞不好故事會更駭人也說不定啊!

把蒲松齡的創作來源一次踢爆,那是不是代表《聊齋誌異》就沒價值了?其實,不然。
其實,我們只能說蒲松齡改寫的部分故事,的確是比原作還要精采。不過,還是要強調這是典型的「叔叔是有練過的」,要是沒練過或是練的不好呢?很簡單,情節比較輕的叫做「模仿」,情節比較嚴重的叫做「抄襲」,一言以敝之:「沒有創意,真他媽的遜!」

儘管後起的紀曉嵐對於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不免有幾分文人相輕的妒忌,但是,從唐代傳奇以後志怪傳奇故事就逐漸衰落,還好有了《聊齋誌異》成為志怪傳奇故事的文藝復興代表作。

儘管蒲松齡在自序中強調自己由於「孤憤」而寫下這本小說,若非《聊齋誌異》的故事精采,恐怕不會有這麼多人想要研究這本小說,更不會想去找到這些證據了解這個窮愁潦倒的書生到底是怎麼掰出這麼多恐怖指數很高,而且又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的小說。
當然,我們只能說蒲松齡晚生了四百年,如果在今天,也許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不見得會輸給J.K羅琳的哈利波特。
只能說,蒲松齡生不逢時,而且加上時代黑暗,兼之科場失利,也怪他要要自我標榜《聊齋誌異》是「孤憤」之書,而且「寄託如此,亦足悲矣」。

你失業嗎?你當不上正式教師?你考不上鐵飯碗?那就學蒲松齡寫恐怖小說吧?尤其是失業又考不上公務員,那種咒怨灌頂,還有哀怨的背後靈加持,哇靠!要弄個比日本的恐怖電影恐怖指數還要多出五顆星的鉅作,難度應該不高吧!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engjackal&aid=561561

 回應文章

黃子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哈~好個學而優則仕的咒怨
2007/03/25 00:53

神豬:

這篇有趣!其實人生就是這樣,

太平順有時反而創造不出什麼「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