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25 00:05:00瀏覽12841|回應8|推薦152 | |
在日本四國高知縣,離高知新港不遠,桂浜海灘的龍王岬,沙灘平整,沙粒柔軟細緻,與不遠的龍頭岬之間,形成一優雅弧度的海灘,海浪輕拍,細細浪花輕吻海岸;不遠處的高知新港,我們搭乘的十多萬噸巨型郵輪,靜靜的停泊在港邊,映著背後的山脈,連綿迆邐,風景如畫,令人流連;可惜今天陰天,偶而還下點雨,否則藍天白雲,蔚藍海水,輕濤拍岸,景色一定更迷人。
沙灘不遠處,有身著和服褲裙、長筒皮靴,腰配短刀,兩手插在懷裡的塑像巍然矗立,這個塑像是150年前成功迫使江戶幕府下台,實施明治維新,開風氣之先的重要人物-坂本龍馬,塑像似還帶著幾分傲氣,翹首遠眺廣闊太平洋,堅定執著,像是為當時已殘破的日本社禝,尋找出路般的殷切;坂本龍馬也是日本國民非常崇敬的幕府末年英雄。
高知也就是幕末的土佐,坂本龍馬1836年出生當時的土佐藩上町,也就是現在的高知縣高知市,父親是土佐藩的低偕武士-鄉士(註1),1862年他26歲時脫藩,投入長州藩,遠走他鄉;1867年31歲時,再重回故土,就是在桂浜上岸,事實上此時的龍馬,雖年齡才三十出頭,但已闖出一番事業,土佐藩也赦免其脫藩之罪,算是衣錦還鄉。
所謂脫藩,是指幕府時代,武士從原屬的藩國脫離,流浪他國,成為所謂的浪人;藩簡單的說,是那時行政單位「國」的非正式稱呼;在封建時代,武士是領主的私人財產,須從一而終,不能因某些私人原因,離開原來的領主,更無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尋求明主,離開就是叛逃。
坂本龍馬,可以說是「引發打倒江戶幕府契機之人」,當時的幕府實施鎖國政策,但卻無力抗拒外國通商的要求,像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培里( Matthew C. Perry),率四艘軍艦侵門踏戶,所謂的「黑船事件(註2)」;此外凝聚國內的力量也變弱,整個國家分崩離析,有一些開風氣之先的人士,他們認為這樣的幕府已無法保衛日本,須要一個取代幕府,團結在天皇之下的統一國家,坂本龍馬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員。
我們一般的印象,日本的政治中心一向在本州,不在京都卽在東京,四國僻居瀨戶內海一隅,尤其土佐又在四國的最南方,離當時政治中心的江戶(東京)更遠,但國家體制脱胎換骨的主張,卻來自偏遠地方的坂本龍馬,令人驚豔。
明治維新前夕的1866年,在坂本龍馬的奔走調解下,實力堅強的薩摩藩(今鹿兒島縣),和原本不合的長州藩(今山口縣),成立「薩長同盟」;回頭再看日本歷史軌跡,「薩長同盟」是幕府倒台的重要一步;同年坂本龍馬與土佐藩策士後藤象二郎一起搭船,由長崎前往京都,兩人在船中談及針對當前國家情勢的八條政治主張,此卽著名的「船中八策」;同年底坂本龍馬更在「船中八策」的基礎上,提出「新政府綱領八策」;可惜坂本龍馬隔年(1867),在京都遭暗殺身亡,來不及見到他畢生追求的理想實現,只得年31歲,也是英年早逝。
「薩長同盟」後,加上土佐及肥前共四藩,即所謂「薩長土肥」,成為後來討幕派主力,和以會津、桑名及東北諸藩為主的挺幕派之間,雙方暴發所謂「戊辰戰爭」的激烈內戰;戰爭從1868年年初,打到1869年中;在戰爭如火如荼的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令」,發表誓文,親率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的紫宸殿,向天地、人民宣誓,揭示國是方針,開啟了明治維新的序幕;「戊辰戰爭」討幕派穫得最後勝利,結束日本從1192年鐮倉幕府開始,再經室町及江戶幕府,長達近七百年,武家政治的幕府時代,確立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
1868年開始的明治維新,全盤西化,脫亞入歐,是日本進入強國之列的重要關鍵;清朝末年先後派駐日本、英國、美國的外交官,也是詩人,祖籍廣東嘉應的黃遵憲,在其「日本國志」曾寫到:「日本明治維新以來,尤注意於求富,繁殖物產、保護本國物產為先務,觀其學校,分門別類,亦駸駸乎有富強之勢。」,其日本雜事詩也寫到:「玉牆舊國紀維新,萬法隨風倏轉輪。杼軸雖空衣服粲,東人贏得似西人。」,明治維新對日本之重要性不言可喻。
英雄不怕出身低,偏遠地區的土佐藩,及土佐出身的低階武士坂本龍馬,在日本脱胎換骨的驚天巨變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註1: 武士基本上皆為貴族出身,在社會中階級也最高,但階層甚多,例如在藩層級,由上而下,就有藩主(大名)、家老、中老、馬回、小姓、留守居組,及白札、鄉士、用人、步士、足輕等十多級,留守居組以上為上級武士,白札以下則為下級武士,下級武士不能參與政治。 註2: 培里( Matthew C. Perry),美國尊稱為「海軍蒸汽船之父(The Father of the Steam Navy)」,1953年還出過紀念郵票;1853年培里到日本的航行,是循大西洋、印度洋航線,非橫越太平洋,之前並曾停靠新加坡、香港、上海、琉球;1854年培理再度到日本,3月31日強迫幕府簽訂「日美和親條約」,歸國途中在那霸停泊,並與琉球簽訂「琉美修好條約」;事實上培里此次亦循上一次的大西洋、印度洋航線,但到日本之前,曾先在台灣基隆停泊十日,登陸勘查基隆煤礦,測量基隆港的港灣地勢;培理返國後,提出報告力陳台灣適合作為美國的遠東貿易中繼站,並主張加以佔領或租借,但美國當時廢奴、南北不和等內政問題亦嚴重,綜合考量之後,並未同意培里建議,假如美國政府同意培里的建議,也許早於日本之前,美國就佔領台灣。
▲▼郵輪昨晚從大阪啓航,一大早抵達四國的高知,是此次日本行的最後一站,下船時的歡迎儀式,包括高知傳統的大旗、山田太鼓等,旗甚大,沒受過訓練者大概不易操控。
▲▼從高知桂浜海灘龍頭岬遠眺停泊在高知新港的郵輪(上);今天是陰天,偶而還下雨,海灘沙粒看起來仍細緻,但海面灰灰的,不無遺憾。(下)
▲桂浜海灘的標示牌,一百多年前,坂本龍馬脫藩,四年後再回來,就是從桂浜上岸,算是衣錦返鄉,坂本龍馬塑像就立在桂浜。(摘自Wikipedia)
▲▼晴天時,從龍頭岬往龍王岬(上),或往高知新港(下)遠眺,藍天白雲,蔚藍海水,白色細沙,海浪輕拍海灘,景色迷人。(摘自Wikipedia)
▲▼離海岸不遠處,坂本龍馬塑像矗立,高度不低,可能有三十公尺。(下圖摘自Wikipedia)
▲▼2016年坂本龍馬誕生180週年,及龍馬塑像建立90週年紀念樹(上);及也在桂浜海灘旁的坂本龍馬紀念館(下圖摘自紀念館官網)
▲▼高知市内坂本龍馬出生地(上),及位於高知縣西部檮原町的維新之門(下),傳說坂本龍馬及其他七名脫藩武士,當年就是從檮原町附近的山區,逃出土佐藩。(摘自Wikipedia)
▲▼高知縣也是以坂本龍馬做為吸引觀光客賣點,高知的機場就命名龍馬空港(上),也有以坂本龍馬命名的拌手禮(下)。
▲美國四艘軍艦,由其東印度艦隊司令培里率領,1953年七月到達東京灣的浦賀,要求江戶幕府鬆綁鎖國政策,因船皆塗上防止生鏽的柏油,外表都是黑色,日本人稱為黑船事件;黑船事件是日本歷史上所謂幕末時期的濫觴,也引起日本社會極大震撼,加速幕府倒台,還政天皇,開始明治維新。(摘自Wikipedia)
▲高知縣,舊名土佐藩位置圖。
▲高知城正門附近,土佐藩第一代開藩藩主山內一豐騎馬塑像,山內一豐在1600年關原之戰立下汗馬功勞,獲德川家康獎賞擴大領地,由掛川(現靜岡)換到土佐。
▲也在高知城正門附近,第15代藩主山內容堂出生地紀念碑,其本名山內豐信,容堂是號;山內容堂是日本所謂幕末四賢侯之一,對幕末政治影響重大,所謂幕末四賢侯除了山內容堂外,還包括薩摩藩第11代藩主島津齊彬、宇和島藩第8代藩主伊達宗城,和福井藩第14代藩主松平慶永(春嶽)。
▲日本有很多城,有城就有天守閣,但大部份在二戰時毀壞,從江戶時代或更早卽存在,一直保留到現在的天守閣,即所謂「現存天守」,「現存天守」目前只剩下12座,其中的五座(姫路、松本、犬山、彥根、松江)列為日本國寶,姫路城更於1993年登錄為世界遺產,成為日本第一個登錄的世界遺產;另外七座(弘前、丸岡、備中松山、丸龜、伊予松山、宇和島、高知)則為重要文化財產(摘自Wikipedia)。請參閱 明月照荒城-日本的古城與古國 http://blog.udn.com/charleslin9863/125807179
▲▼高知城天守閣(上)及正門(下)
▲▼高知城天守閣近拍。
▲▼由高知城天守閣最高樓俯瞰,下圖是高知市中心區,照片右側最靠近,黑色屋頂的建築是高知縣立博物館。
▲高知市區的街道,雖人口才30多萬的三線都市,但街道分隔島合抱的大樟樹,綠意盎然,也表示歷史久遠。
▲▼高知市區帶屋町的購物街,廣告市招色彩豐富(上),其中一家魚鮮店,高掛魚船及船頭標魚手招牌(下),高知有不少人從事漁業。
▲▼下午五點,郵輪準備離開高知港,遠處的桂浜海灘,龍頭岬及小山丘上的坂本龍馬紀念館猶歷歷可見;從船上回望高知綿延青山,這片出過坂本龍馬的土地,再會啦 !
2019/08/01 17:15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坂本龍馬的故鄉-令人刮目相看的土佐(高知)」一文,已經登上udn部落格粉絲專頁,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