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9/06/26 00:05:00瀏覽15614|回應7|推薦129 | |
在日本九州最南端的鹿兒島市仙巖園,園內花木扶疏,錯落有致,碧草如茵,杜鵑花紅得耀眼,隔著鹿兒島灣,櫻島火山山形姣美,山頂白雲飄渺,鹿兒島灣别名錦江灣,水色黛綠,令人陶醉;櫻島火山是活火山,也是鹿兒島市的地標,風景秀麗,上午我們搭乘的郵輪進鹿兒島港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櫻島火山,令人印象深刻。
仙巖園是17世紀中葉,當時稱為薩摩藩的藩主-島津家族所建的別墅,庭園採用中國庭園借景的手法,以櫻島火山為山景,錦江灣為水池的特大庭園;到19世紀中葉,第11代藩主島津齊彬在位時,他熱衷西洋科學,目光遠大,很有世界觀,積極引進西方的工業技術,以鹿兒島地區為中心,發展出日本第一個近代西式工業的聚落,其中包括造船、冶煉(反射爐、熔礦爐的建造)、紡織、軍事工業(大炮、地雷、水雷)、玻璃製造等,統稱為「集成館事業」,並在1854年成功建造出日本第一艘西式帆船「昇平丸」,一時薩摩藩儼然成為日本工業改革的重心,這些事業的工廠就設在仙巖園旁,還遺留有不少當年的遺跡。
除了帶領薩摩藩執行富國強兵政策,島津齊彬是幕末崛起的領袖人物,被尊稱為「幕末四賢侯」之一;在政治上,培養出不少一時俊彥,包括被稱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二的西鄉隆盛及大久保利通,另一傑是長州藩的木戶孝允;雖然最後西鄉及大久保兩人,因理念不同而反目成仇,引發所謂日本最後內戰的「西南戰爭」,西鄉隆盛也因此喪命。
明治維新前夕的1866年,實力堅強的薩摩藩,和長州藩(今山口縣),成立「薩長同盟」;回顧日本歷史的軌跡,「薩長同盟」是幕府倒台的重要第一步;之後加上土佐及肥前,即所謂「薩長土肥」共四藩,成為討幕派主力,和以會津、桑名兩藩為主力的挺幕派之間,雙方暴發所謂「戊辰戰爭」的激烈內戰;「戊辰戰爭」討幕派穫得最後勝利,結束日本從1192年鐮倉幕府開始,再經室町及江戶幕府,長達近七百年,武家政治時代,確立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
西鄉隆盛這個名字,在日本是家喻戶曉,赫赫有名的人物;2018年NHK大河劇「西鄉殿」,主要就是演西鄉隆盛的故事;此外美國知名影星湯姆克布魯斯(Tom Cruise),2003年主演的電影「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中,武士集團首領的森次勝元,即是以西鄉隆盛為原型的虛構人物。
2019/6/10,台灣的主要媒體都有一則新聞報導,日本時代1897~1902年出任宜蘭廳首任廳長的西鄉菊次郎,今年逝世90周年,他的曾孫將他生前珍愛的百年「掛時計」,捐給宜蘭縣縣史館典藏;西鄉菊次郎即是西鄉隆盛的兒子。
除了上段西鄉隆盛兒子,曾出任日本時代宜蘭首任廳長的史實外,西鄉隆盛跟台灣也傳說有些連結;根據宜蘭縣府的蘇澳鎮志,1851年西鄉隆盛接受藩主島津齊彬的祕令,到台灣探勘調查,搜集軍事情報;他抵達基隆時,因有清兵駐守,轉往東航行,於蘇澳內埤海灘上岸,探查其間情勢,曾與平埔族少女「蘿茱」相識;據日本學者,1923年曾任蘇澳郡守的藤崎濟之助推測,兩人產生情愫並同居,且生有一子名劉武荖,但父子並未曾見面,因西鄉隆盛半年後即奉命返日,之後小孩才出生;後來西鄉菊次郎來台擔任首任宜蘭廳長時,曾與劉武荖會面。
稗官野史言之鑿鑿,還有些浪漫,但也有文史工作者說,西鄉隆盛在宜蘭有私生子一事,應是無稽之談,有可能是將同為薩摩藩出身的樺山資紀,到台灣宜蘭蘇澳海岸探勘調查之事混為一談;1873 年發生在屏東的牡丹社事件,時為少佐(校)的樺山資紀,與大尉(上尉)兒玉利國等人,為未來可能的「臺灣出兵」,曾奉命入台,在宜蘭蘇澳東北角海岸一帶,探勘調查;二十多年後日本在甲午之戰打敗清朝,台灣被割讓,當時樺山資紀已晉升大(上)將,在1895/5~1896/6,出任日本派駐台灣的第一任總督;而兒玉利國也在大約同一時間,擔任台灣縣知事,管轄約今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三縣市的區域;藤崎濟之助、兒玉利國也都出身薩摩藩。(註1)
幕府倒台、明治維新是日本進入強國之列的最關鍵一步,薩摩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薩摩藩是日本四島中,最南方的土地,是所謂國境之南,遠離江戶(東京)的政治中心,偏僻遙遠;一般九州人的日語口音,跟關東地區不同,薩摩藩當然也不例外,常被關東人揶揄,甚或輕視,情形有些像台灣部份南部人說的台灣國語,但有此傲然成就,無疑是薩摩藩的往日榮光。
註1: 樺山資紀的相關史料,可參見藤崎濟之助著,林呈蓉教授翻譯的「樺山資紀蘇澳行」 ▲▼仙巖園是島津家族的別墅,別名磯庭園,從12世紀開始,島津家族就統治薩摩藩;根據仙巖園官網,園名取自中國江西省龍虎山的地名仙巖,庭園也用了中國庭園借景手法,以櫻島火山為山景,錦江灣為池景的特大庭園。(照片羅志承先生提供) ▲▼2008年NHK製作的大河劇篤姫,曾在仙巖園取景;篤姫是描述慕末薩摩藩出身的武士女兒篤姫的一生經歷,她嫁給第13任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定,進入豪門,但年輕卽開始守寡,十多年後再歷經幕府倒台等重大變革;篤姫一劇曾創下高收視率,為鹿兒島帶來可觀的觀光效益。 ▲借景是中式庭園常用手法,像蘇州拙政園內一景,背景的塔其實是位在園外,距離三公里遠的北寺塔;北寺塔始建於三國時代的吳國孫權,也是名列大陸重要的歷史文物。 ▲▼日本現在各縣(上),及幕末、明治初期藩國位置圖(下);藩類似國,都是行政區域單位,也跟現在的縣類似,九州島最南端的鹿兒島縣,在幕末是薩摩藩;幕府倒台、明治維新是日本進入強國之列的最關鍵一步,薩摩藩在其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仙巖園內正門(上,照片羅志承先生提供),及朱紅色上覆錫瓦的錫門(下);在日本朱紅色的大門,是少數極高地位的人才能使用,像東京大學的赤門。 ▲▼仙巖園本殿。 ▲本殿接待室內部陳設,根據仙巖官網,此為1884年改建,1891年為招待俄羅斯王儲,卽後來之羅曼諾夫王朝(House of Romanov)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來訪,所增設的西式餐桌,一百多年前就有此豪華景象,也令人羨慕(摘自仙巖官網);當時尼古拉進行歐亞之旅,搭船由漢口來日本,第一站卽是鹿兒島,再到長崎,最後是神戶;在滋賀縣琵琶湖畔大津市,還發生被刺殺的所謂「大津事件」,造成兩國之間不小的風波。 ▲仙巖園中的最大石燈籠,當年以天然氣為燃料提供照明,是日本最早的路燈,上方擺放的是虛構的飛獅。 ▲仙巖園曲水庭,是戶外吟詩作樂的場所。 ▲▼園內盛開的花。 ▲仙巖園入口附近的鶴嶺神社,跟島津家族有關連。 ▲進入仙巖園之路旁,薩摩藩第11代藩主島津齊彬所設立,可稱日本最早近代工業區的集成館事業說明牌,集成館事業園區跟仙巖園相鄰。 ▲▼集成館事業之一的鋼鐵冶煉,所用的反射爐遺跡(上,摘自Wikipedia),及的說明牌(下);反射爐卽Reverberatory furnace,主要將鐵融解以精煉成鋼,以為槍砲等武器之製作。 ▲集成館事業館庭園內展出當年造出的150釐米大砲複製品。(摘自Wikipedia) ▲1872年所拍攝的集成館事業區照片,中間上方處卽仙巖園,正前方中間第二棟是紡織事業館,也是七名英國技師之宿舍。(摘自Wikipedia) ▲1854年薩爾藩完成的第一艘西式戰船「昇平丸」。1851年最初土佐藩出身,外出補魚時,船毀漂流到美國的約翰萬次朗(中濱萬次郎)返回日本,薩摩藩給予庇護,並請他講授造船方法,依據荷蘭技術圖,三年後完成的「昇平丸」。(摘自Wikipedia) ▲1857年部屬用早期銀版攝影法(Daguerreotype),所拍攝的島津齊彬照片,是日本的第一張,雖然不是很清楚,1999年日本政府將這張照片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摘自Wikipedia) ▲東京上野公園內,1897年完成西鄉隆盛塑像,清末外交家及詩人黃遵憲,梁啓超去日本時,都曾特別去瞻仰,但樣貌連他妻子都說不像。(摘自Wikipedia) ▲▼2019/6/10西鄉菊次郎曾孫將他生前珍愛的百年「掛時計」,捐給宜蘭縣縣史館典藏的捐贈儀式(上)及原廳長官舍(下)。(摘自聯合報) ![]() ▲郵輪進入鹿兒島港,櫻島火山映入眼簾,山形優美,前面海灣就是鹿兒島灣,也稱錦江灣,仙巖園和吉野公園就位在左前方遠處山巒邊;港方公開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應該也是經濟利益考量,畢竟一船載來近5000遊客,2003年前,這在日本幾乎是禁忌。 ▲▼晚上十點,郵輪要離開鹿兒島港,港邊有歡送儀式(上),歡送人數不多,但誠意十足;郵輪逐漸離開碼頭(下),遠處的鹿兒島市區燈火仍闌珊。 ▲▼吉野公園位在錦江灣旁,櫻島火山悠然入目,景色迷人。(上照片羅志承先生提供) 2019/07/04 13:09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薩摩藩(鹿兒島)的往日榮光」一文,已經登上udn部落格粉絲專頁,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