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21 00:05:00瀏覽72658|回應16|推薦132 | |
台灣有不少女性取Sisi,或發音類似的字母為英文名字,像著名媒體人陳文茜,她的英文名字就是Sisy。Sisi一般翻譯為茜茜,是19世紀奧匈帝國的伊莉莎白皇后(Empress Elisabeth ) ,自少女時期的暱稱;她有歐洲最美麗皇后之譽,美麗大方,氣質高雅,是美貌與氣質的象徵,不少電影電視劇曾描述她的故事;不止在奧地利及歐洲,世界其他各國也都相當有名。2009/10去東京,東京六本木的新美術館,就正好舉辦茜茜皇后特別展,在日本也相當有名。
歐洲歷史上統治土地最大,最顯赫的兩個皇朝,其中之一是中歐的哈布斯堡皇朝(Habsburg Monarch),另一個是西歐的波旁皇朝(Bourbon Dynasty)。哈布斯堡統治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地,長達六百多年(1273~1918),當中出了兩個非常有名的女性,一個是泰瑞莎女皇,統治帝國40年,一生榮華富貴,位高福大,多子多孫;另一個就是本文主角的茜茜皇后。
在維也納的霍夫堡宮聖馬可殿(St. Michaels Wing),現在是展示哈布斯堡皇朝倒數第二任皇帝,在位近60年的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也是茜茜皇后的丈夫,博物館展示他們的辨公處所、寢宮、及日常生活的用品,但卻稱為茜茜博物館(Sisi Museum),而不是法蘭茲約瑟夫博物館,雖然館內跟皇后相關的展示品相對多,但想必是以茜茜的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
伊莉沙白皇后的全名是Elisabeth Amalie Eugenie Wittelsbach,自少女時代就被暱稱為茜茜公主,後來茜茜還勝過其伊莉沙白本名。茜茜1837年出生於慕尼黑,父親是巴伐利亞伯爵,母親則是哈布斯堡蘇菲(Sophie)皇后的妹妹;巴伐利亞曾大興土木,興建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林德霍夫堡(Linderhof)兩座著名城堡,後來溺水,死於非命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Ludwig II),是茜茜公主表姪,也是小時玩伴。路德維希二世一直被認為有些精神問題,事實上茜茜童年就表露出了憂鬱、多愁善感、情緒不穩的特質,這種性格伴隨她一生,也導致她一生命運多舛。
1853年,15歲的茜茜公主跟隨母親,及大她三歲的姊姊海倫娜(Helene),到薩爾芝堡附近,上奧地利巴德伊舍(Bad Ischl)找她阿姨,當時哈布斯堡的蘇菲母后,巴德伊舍是溫泉渡假勝地,有皇室離宮,此行主要目的,是要促成當時23歲的哈布斯堡皇帝法蘭茲約瑟夫(Franz Joseph I),與海倫娜的婚事;蘇菲母后認為與其找外人當兒媳婦,不如找自己外甥女;雖然現在認為這樣的近親結婚,會導致遺傳等問題,但以前中外都認為是親上加親;日本皇室之前亦多近親結婚。
沒想到陰錯陽差,皇帝反而看上茜茜,而不是她姊姊,並且在1854年結婚,成為哈布斯堡的皇后,當時茜茜才16歲,並在婚後一兩年,大女兒二女兒接連出生。16歲還是一般所謂的teenager,也是叛逆特別強的年紀,茜茜皇后對皇室的繁文縟節,很難適應;17~18歲也還是小媽媽,儘管婆婆是她的阿姨,但母后及皇帝都受過嚴謹皇室規矩教育,看起來當然格格不入,導致嫌隙日生,婆婆甚至將兩個女兒帶走照顧,茜茜皇后從原先無拘無束的小女孩,父母的掌上明珠,乍然變成動見觀瞻的皇后及國母,處處要循規蹈矩,為人表率,壓力可想而知。
跟近代日本皇室的美智子皇后,及2019/5將成為皇后的雅子妃,婚後也是無法適應宮中生活,及婆媳問題,以致產生憂鬱、厭食等精神官能症狀的情形一樣,茜茜皇后也是有比她們更嚴重的憂鬱、情緒不穩等精神問題,長期鬱鬱寡歡。
1867年為因應匈牙利日益激烈的革命,奧地利採懷柔政策,與匈牙利合組成所謂雙元帝國(Dual Monarchy),即我們熟知的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 ,法蘭茲約瑟夫皇帝和茜茜皇后,也加冕為匈牙利的國王和王后;茜茜皇后會說流利匈牙利語,也同情匈牙利的處境,在過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更有傳說首任匈牙利總理安德拉希久洛 (Andrassy Gyula)伯爵,與她惺惺相惜。這次可能是她一生中,甩脫精神問題的最好機會,但還是失之交臂;不過茜茜皇后在匈牙利,倒是到現在還是很得民心。
給茜茜皇后最重一擊的,應該是她唯一的兒子,也是皇位繼承人魯道夫(Rudolf),1889年與婚外情女友在梅耶林(Mayerlin)一起自殺,所謂的梅耶林事件;梅耶林在維也納森林附近,是皇室打獵渡假用的離宮;該事件曾數度搬上銀幕,1968年曾拍成片名為Mayerlin的愛情悲劇電影,台灣也曾上映,片名翻譯為「魂斷梅耶林」;所以1914年,在巴爾幹半島塞拉耶佛(Sarajevo)被暗殺,掀起一戰的王儲斐迪男(Franz Ferdinand),事實是他們的姪子。
經此打擊,茜茜精神問題更為嚴重,自此終其一生,只穿黑色衣服,帶把雨傘,以扇子遮臉,渾渾噩噩,心灰意冷,週遊歐亞非列國,逃避痛苦;1898年在瑞士日内瓦湖畔,被一名無政府主義份子刺殺隕命。
茜茜前半生順心如意,貌美亮麗,氣質高雅,陰錯陽差當了皇后,可能個性使然,她從內心裡一直不願意扮演傳統皇后,乃至一個大帝國國母形象的角色,導致後半生晦暗不順,鬱鬱寡歡,命運多舛,最後死於非命。常有人說,紅顏薄命,也許也是,但也有貌美而命好者,只能歸之於命薄,謂之奈何!儘管如此,茜茜皇后仍以美貌、魅力和浪漫的憂鬱氣質,仍受到臣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愛戴。
▲維也納霍夫堡皇宮的內廣場(Inner Castle Square),廣場上法蘭兹約瑟夫一世皇帝,即茜茜皇后丈夫,著羅馬式衣服的塑像;掛有紅布條處,是通往茜茜博物館的入口。
▲▼茜茜皇后的兩幅畫像。上圖為30歲加冕為匈牙利王后時,及下圖28歲時,茜茜皇后頭髮甚長,每天須花不少時間整理。(摘自Wikipedia)
▲霍夫堡皇宮聖馬可殿(St. Michael’s Wing)茜茜博物館入口。
▲從維也納煤炭市場街(Kohlmarkt),遠望霍夫堡皇宮聖馬可殿的綠松色(Turquoise)圓頂。
▲聖馬可廣場周圍茜茜博物館招牌。
▲▼聖馬可殿入口,及前面的聖馬可廣場,現在廣場上有許多觀光馬車。達達馬蹄聲,另人不禁遙想哈布斯堡的風光歲月。
▲▼上圖為霍夫堡皇宮空拍圖(摘自霍夫堡官網),中間下方淺綠圓頂卽聖馬可殿,沿右側紅色屋頂是茜茜博物館範圍;下圖為博物館出口處所見,維也納市政廳的尖塔。
▲▼遙想哈布斯堡風華,茜茜博物館內,上圖為皇帝皇后的大起居室,及下圖茜茜皇后的大接待室,室內設計以大紅色調為主 (摘自茜茜博物館官網)。
▲▼上圖為茜茜皇后穿衣及運動房間,也是她為保持身材,每天花最多時間的地方;下圖為大餐廳,也是大紅色調。(摘自茜茜博物館官網)
▲▼所展示皇室使用的餐具。(摘自茜茜博物館官網)
▲▼展示的皇室宴會用部分瓷器。
▲夏天時皇帝皇后會住在熊布朗宮,此為茜茜皇后的房間。(摘自熊布朗宮官網)
▲茜茜公主十六歲時,在巴伐利亞她父親的帕森霍芬堡(Possenhofen Castle)的騎馬畫像。(摘自Wikipedia)
▲▼興建著名的新天鵝堡(上)及林德霍夫堡(下)的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是茜茜公主表姪,也是幼時玩伴;一般認為路德維希二世也有精神方面問題。(摘自Wikipedia)
▲▼巴德伊舍遠眺(上),及哈布斯堡王朝在此地的離宮(下),巴德伊舍離宮是法蘭兹約瑟夫一世及茜茜公主第一次見面,及訂婚的地方。(摘自Wikipedia)
▲1954年,法蘭兹約瑟夫一世皇帝與茜茜皇后舉辦婚禮的維也納聖史蒂芬主教座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法蘭兹約瑟夫一世皇帝與茜茜皇后騎馬合影;茜茜皇后為維持姣好身材,熱愛運動,尤其喜歡馬術(摘自Wikipedia)。
▲▼1867年,奧地利及匈牙利合組奧匈帝,法蘭兹約瑟夫一世皇帝與茜茜皇后也在布達佩斯的馬提斯教堂((Matthias Church,上)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及王后的油畫(下,摘自Wikipedia) 。
▲▼茜茜皇后加冕為匈牙利王后的照片,照片顏色應為後來所加(上),之後匈牙利除了布達佩斯王宮,也提供布達佩斯近郊格德勒(Godollo)的宮殿(下),做為國王及王后的居所(摘自Wikipedia)。
▲匈牙利也將布達佩斯橫跨多瑙河的兩座橋,分别命名為法蘭兹約瑟夫一世橋(遠),及依莉沙白橋(近),後來法蘭兹約瑟夫一世橋改名自由橋(Liberty Bridge),依莉沙白橋則維持原名,茜茜皇后在匈牙利,到現在還是很得人緣。
▲從相反方向另一座橋上眺望深綠色自由橋(近),白色依莉沙白橋(遠),及更遠處山丘上的皇宮。
▲入夜後從多瑙河上的鏈橋(Chain Bridge)遠眺下遊的依莉沙白橋。
▲匈牙利國會廣場上,奧匈帝國成立後的第一任總理安德拉希久洛(Andrassy Gyula)騎馬塑像,安德拉希傳說與茜茜皇后惺惺相惜。
▲維也納人民公園内茜茜皇后塑像。(摘自Wikipedia)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