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8/24 00:05:00瀏覽7970|回應5|推薦155 | |
從薩爾芝堡山頂的薩爾芝堡要塞(Hohensalzburg)遠眺,薩爾札克河(Salzach River)悠悠流過市區,蜿蜒如帶,繞了一個很美的弧線,向平蕪盡處的青青草原流去,一衣帶水,如夢似幻;薩爾札克河將這座被暱稱為莫札特之城,空氣中似都飄浮著濃濃音樂氛圍的古老都市,分成新舊兩城區,河的左岸,靠近山這邊是老城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登錄的人類世界遺產,莫札特就出生在老城區,薩爾芝堡大教堂(Salzburg Cathedral)、聖伯多祿修道院(St. Peters Abbey)等教堂的尖塔聳立,浪漫夢幻,令人起了無限遐思,也起了思古之悠情。
河的右岸是新城區,河上有數座橋連通兩岸,河邊不遠米拉貝爾宮(Mirabell Palace),廣袤的花園清楚可見,那是17世紀初一個大主教金屋藏嬌的的地方,河岸邊奧地利著名旅館薩荷飯店(Hotel Sacher)同樣清晰可見,眼力更好的人,甚至可以看到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舊宅旁,通到河邊街道的路口;卡拉揚是20世紀末,曾分別出任維也納愛樂,及柏林愛樂等世界頂尖樂團的著名指揮。
薩爾札克河發源於薩爾芝堡南方的阿爾卑斯山,流到以產岩鹽著名,世界最古老鹽礦之一的哈連鹽礦(Hallein Salt Mine),從這裡用薩爾札克河的水運,將鹽運到薩爾芝堡,再轉運各地,造就薩爾芝堡中古世紀時富可敵國,蓋了不少雄偉精美的建築;水運一直到1873年,薩提鐵路(Salzburg-Tyrol Railway)開通後才被取代。
薩爾札克河全長才兩百多公里,先注入茵河(Inn River),之後再流到德國南部的帕紹(Passa),注入歐洲第二長的多瑙河(Danube River);兩百多公里的河流,算不上是大河,沿河城市除薩爾芝堡,都只能算是小城,薩爾芝堡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風花雪月,無限浪漫旖旎,令人流連,但這些小城,小歸小,歷史上身世複雜,故事忒多,有留芳百世的,也有令人恨之入骨的。
薩爾札克河流過薩爾芝堡沒多遠,蕯拉赫河(Saalach River)從左側流入,從這裡開始,一直到注入茵河,有七十多公里的河段,現在是德奧兩國的國界,事實上茵河一直到帕紹,也是德奧兩國的國界;德奧兩國雖系出同源,都是日耳曼人,也都說德語,但之間恩恩怨怨,事實上從神聖羅馬帝國時代就開始,長達五六百年時間,因此薩爾札克河這一段的幾個城鎮,歷史也特別複雜,分分和和,像現在屬德國的第特莫寧(Tittmoning)及布格豪森( Burghausen),就曾在德奥兩國間數度易手;現在位在河兩岸,分別屬於德奧兩國的勞芬(Laufen)、歐本多夫(Oberndof),及辛巴赫(Simbach am Inn)、布勞瑙(Braunau am Inn),其實原來同屬一個城市,也曾數度易手,1815年維也納會議(Vienna Congress)後,才兩岸分家。
離薩爾芝堡約17公里處,薩爾札克河來到名為歐本多夫(Oberndorf)的小鎮,河道在這裡轉了一個三百多度的大彎,現在屬奧地利的小城,人口不到六千人,河對岸是德國的勞芬(Laufen),同樣也不大,人口才七千多人;歐本多夫是聖誕歌曲平安夜(Silent Night)的首演地;1818年的聖誕夜,由當地小學校長的格魯伯(Franz Xaver Gruber)譜曲,與年青牧師莫爾(Joseph Mohr)以德文填詞的平安夜(Holy Night),首度在鎮上的教堂演唱,之後這首歌傳遍世界,成為聖誕夜的代表歌曲,每年的聖誕夜,世界各地到處都會傳出平安夜的旋律,即使非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或地區,也不例外,帶給人們喜樂與平靜;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核准平安夜,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格魯伯校長後來搬到河上游,前面提到的哈連,現在哈連鹽礦附近還有他的博物館。
薩爾札克河繼續往北流,在離薩爾芝堡約60公里處注入茵河,再沒多遠就來到全名「茵河畔布勞瑙(Braunau am Inn)」的小城,其實這個河段已屬茵河;小城稍大,人口約有一萬八千人,河對岸是德國的辛巴赫小鎮;此地約莫是奧地利林芝(Linz),與德南重鎮慕尼黑(Munich)鐵公路的中間點;或許是不幸,布勞瑙是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出生地,希特勒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到青少年時期,才搬到也在奧地利的林芝;希特勒掀起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多的二戰,對人類社會的傷害,罄竹難書。
或許因為地緣關係,希特勒政治發跡地的慕尼黑,二戰時設在德南巴伐利亞(Barvaria)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 的行動總部之一,及附近高山上,週圍都是懸崖峭壁,被稱為鷹巢(Eagle Nest)的私人別墅;收藏很多從各國劫掠來名畫等藝術品的阿爾陶塞(Altaussee),及二戰末期,眼看大勢已去,傳說將搜括來的黃金、琥珀等寶物,沉到湖底的托普立茲湖(Toplitzsee);這些地方,其實都在距離布勞瑙一百多公里範圍內;「青山有幸埋忠骨,小城無辜出仇人」,就像南宋以「莫須有」罪名害死岳飛的秦檜,身後留下千古罵名;清朝乾隆17年(1752)恩科狀元秦大士(註1),參訪西湖岳飛墓時,所賦對聯「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布勞瑙居民不無以出希特斯,造成對世界的重大傷害,深以為憾。
薩爾札克河雖不算是大河,卻多采多姿,見證過歷史上無數風雲人物;同樣一條河,見證過哈連鹽礦的富可敵國,薩爾芝堡飄逸空靈的巴洛克建築,歐本多夫留芳百世的歌曲創作,但也見證布勞瑙遺臭萬年的罪人,薩爾札克河水仍然默默,無語北流。 註1: 另有一說,秦大士為秦檜後人。
▲▼從薩爾芝堡山上的薩爾芝堡要塞遠眺,薩爾札克河悠悠流過薩爾芝堡,將市區分成新舊兩城區,以河為界,近處是舊城區,之後再悠悠北流。
▲將鏡頭轉成廣角,舊城區優雅飄逸的巴洛克式建築,悠然入鏡。最右邊是薩爾芝堡大教堂,中間左邊有咖啡色屋頂是方濟各會教堂(Franciscan Church),再斜左前方黑色圓頂的是大學教堂(Kollegienkirche),中間靠山邊的是聖伯多祿修道院(St. Peters Abbey)
▲投宿的旅館就位在薩爾札克河旁,早餐時滿室陽光,美麗的早晨,窗外河水悠然。
▲▼這一段的薩爾札克河,已可行小型遊船;下圖是專供人行的馬卡橋(Makartsteg),橋上掛滿的是情鎖。
▲▼薩爾札克河上連通薩爾芝堡新舊城區的幾座橋樑,上圖其實有兩座橋,角度關係,重疊在一起,前方是史泰茲橋(Staatsbrucke),之後有橋架的是莫札特橋(Mozartsteg);下圖是從河邊遠望舊城區及山上的薩爾芝堡要塞,最近的則是馬卡橋。
▲▼從莫札特出生地二樓,透過拱門看出去,薩爾札克河依稀可見(上);從馬卡橋頭路口走過去,卡拉揚兩層樓舊宅隱身在大樓之後(下)。
▲▼卡拉揚舊宅前的卡拉揚塑像(上),及大門口告示牌(下)
▲多瑙河流域圖,整個奧地利都屬多瑙河水系,薩爾札克河(Salzach,在左邊)在整個多瑙河水系中,其實無足輕重,但流過哈連、薩爾芝堡、歐本多夫等文化底蘊深厚的都市,讓薩爾札克河顯得亮眼。(摘自Wikipedia)
▲▼從哈連鹽礦看出去,山勢起伏,景色優美,右上角依稀可見薩爾札克河一小段(上);進入哈連鹽礦要換裝,搭這種簡易台車(下)。
▲薩爾札克河流到歐本多夫(奧地利,外圍)及勞芬(德國,内圈),轉了一個近360度的大彎。(摘自Wikipedia)
▲▼連通歐本多夫及勞芬之間,僅限人行(上)及人車可通的橋(下),前方都是德國方向。(摘自Wikipedia)
▲最初演唱平安夜時的原始教堂,後來被洪水沖毀,這是現在原地重建的小教堂。(摘自Wikipedia)
▲平安夜原作曲者格魯伯後來搬到薩爾札克河上游的哈連,也終老在那裡,哈連鹽礦告示牌上,也標示他的紀念博物館。
▲▼布勞瑙希特勒出生地,外牆淺咖啡色的三樓公寓(上),及門前的告示牌(下),牌上德文的碑文是「Für Frieden, Freiheit und Demokratie. Nie wieder Faschismus. Millionen Tote mahnen」,翻譯成中文是「為和平、自由、民主,千萬逝者提醒我們,絕對不可再有法西斯主義」。(摘自Wikipedia)
▲薩爾札克河沿岸哈連、薩爾芝堡、歐本多夫及布勞瑙相對位置,以及跟希特勒出生地布勞瑙,有地緣關係的林芝、貝希特斯加登、鷹巢、阿爾陶塞、托普立茲湖等相關城市或地方的位置圖。
▲▼貝希特斯加登鳥瞰(上)及二戰前後希特勒居住最久,行館之一的Berghof入口(下),到訪過Berghof賓客包括英國首相張伯倫,及義大利莫索里尼等人。(摘自Wikipedia)
▲▼鷹巢(上,摘自Wikipedia),現在已改成一家餐廳,下圖是由著名旅遊勝地國王湖(Konigssee),用望遠鏡遠望山頂的鷹巢。
▲▼由此入口進入電梯,往上到鷹巢,上圖是1945年二戰時拍的照片。(摘自Wikipedia)
▲希特勒收藏很多從各國劫掠來名畫等藝術品的阿爾陶塞鳥瞰。(摘自Wikipedia) 2019/09/02 15:38 Dear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特前來恭喜您所發表「悠悠薩爾札克河」一文,已經登上udn部落格粉絲專頁,歡迎有空前往觀看。^_^ 非常謝謝您的好文分享,此推薦是利用轉址的方式連結到您的文章。如此文有原因不希望被推薦,請到電小二訪客簿留言,會盡快協助取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