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維也納的三線路
2021/03/20 00:03:00瀏覽9119|回應4|推薦148

1933年由鄧雨賢作曲,周添旺作詞的台語歌曲「月夜愁」正式推出,那時台灣是日本時代的末期,這首歌曲調優美,婉轉動人,帶點台灣味的淡淡哀怨,推出之後甚為轟動,大街小巷傳唱不絶,至今已近百年,仍膾炙人口,歷久而彌新;「月夜愁」歌詞的第一段是這樣:「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等待的人那未來,···· 啊!怨嘆月暝。」,其中第一句的「三線路」,大部分人可能都有些疑惑,不知所為何? 

 

「三線路」其實1930年代,台北對中間有分隔島,兩旁還有車道的寬闊大馬路之稱呼;日本時代的1909年(明治42年,清宣統元年),日本殖民地政府拆除清光緒10年(1884)建成,完工僅僅25年的原台北城城牆,興建寬度達四十公尺的台北環城道路,仿照歐洲維也納、巴黎等大都會的林蔭大道,於中間設置兩大塊綠地的分隔島,上面種植花木,將路面區分為三個區域,被暱稱為「三線路」,並在兩邊興建宏偉的歐式建築,像總督府、台北州廳、台北公會所等;原來的台北城近似正方形,因此有東、西、南及北三線路,分別是現在的中山南路、中華路、愛國西路及忠孝西路,全長4.6公里;當時「三線路」人車稀少,是情侶約會散步的好地方,也成了周添旺筆下「月夜愁」的場景。 (請參閱 如歌行板的三線路)

 

場景換到歐洲的奧地利,2015年,維也納熱烈慶祝環城大道完工150週年,這條環城大道全長5.3公里,分為九個路段,北邊以多瑙運河為界,1858年由當時的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法蘭芝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下令拆除原來的城牆,填平護城河,改建成環城大道,歷經七年,於1865/5/1完工,寬敞壯觀,帝都氣勢十足,按台北的稱呼,環城大道也是維也納的三線路;以順時針方向沿著環城大道,今日維也納的著名觀光景點,如郵政儲蓄銀行(Post Office Saving Bank)、市民公園、霍夫堡皇宮大門、國立歌劇院,藝術史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証券交易所、國會大廈、市政府、城堡劇院(Burgtheater)、維也納大學、沃蒂夫教堂(Votivkirche)等等著名景點,都在環城大道的兩側,環城大道是維也納的的驕傲。

 

日本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大量學習歐洲的典章制度及藝術文化,推動所謂的「脫亞入歐」,1904年的日俄戰爭,以東方黃種人,擊敗歐洲的白種人俄羅斯,讓日本人對「脫亞入歐」更是篤定,一切以歐洲馬首是瞻,當時的哈布斯堡王朝,儘管國力已走下坡,但仍算是歐洲的強國,1909年日本殖民地政府師法歐洲,拆除對原來軍事防衛目的已無甚幫助,還會阻礙城市發展的台北城牆,其實不難想像;台北城起建是1882年,當時維也納卻已在24年前,開始拆除城牆,現在回顧當初台北建城的決定,或許是事後諸葛,其實是有待商榷的。

 

每個城池都有一段故事,台北城的,故事不長,有些令人悵然若失,維也納的,故事很長,也很多,最早可以追溯到1190年代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Crusades),還牽扯歐洲各國的恩怨,也不是每個故事都很光彩,其實有些還令維也納有些窘。

 

從1096到1291年,持續近200年期間,歐洲對地中海東岸,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區,發動十餘次攻擊,即所謂的十字軍東征;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英國的國王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1199)也率部參加,當他在耶路撒冷附近作戰,聽聞國內有被篡位危機,急著回國處理;但他到處樹敵,跟歐陸各國關係皆不友好,使得歸途危機四伏,幾經波折,最後他只帶四名隨扈,於1192年秋天,橫越歐陸歸國,但還是在當年12月,在維也納附近被逮捕。

 

之後理查一世被交給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Henry VI),被關了近兩年,最後英國支付國庫2~3年稅收的高額贖金,才被釋放;籌措這筆龐大贖金,勢必要增稅,苛政重稅,民不聊生,引發強烈民怨,傳說的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就是那時的故事;亨利六世,向英國敲詐大筆贖金的行為,被法國大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批評為「既野蠻又卑劣行逕」;但維也納利用這筆贖金,建了城牆,三百多年後,這座城牆卻對維也納,乃至整個歐洲,意外起了關鍵用。 

 

13紀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崛起於小亞細亞,野心勃勃想要往歐洲擴張,與當時雄踞中歐的哈布斯堡王朝勢必引發衝突,1529年鄂圖曼第一次圍攻維也納,哈布斯堡依靠前勒索理查一世贖金所建的城牆,勉強擋住了;1683年鄂圖曼再次圍攻維也納,圍城長達兩個月,哈布斯堡也是靠強化後的城牆,抵擋住攻擊,之後態勢逆轉,再次將鄂圖曼勢力逐出歐洲。

 

假如當時維也納沒守住,可能後來整個歐洲歷史都會被改寫,歷史其實也有不少無常。

▲▼週末早上的環城大道歌劇院段(上),右手邊即是國家歌劇院(Vienna State Opera),路上還空蕩蕩的,人車不多,更顯得環城大道的寛闊;除了汽車,也有電車及自行車道。

▲粉紅色線條是維也納環城大道,環城大道並非圍成完整圓圏,當初城牆東北角是利用多瑙運河為屏障,環城大道分為九段,順時針方向,分別為史圖本段(Stubenring公園段(Parkring)、舒伯特段(Schubertring)、克恩滕段(Kärntnering)、歌劇院段(Opernring)、皇宮段(Burgring)、卡爾倫納段(Dr.-Karl-Rennering)、大學段(Universitätsring)及蘇格蘭段(Schottenring)。

▲粗紅線是原來的台北城,拆除城牆後闢建的東、西、南、北三線路,分別是現在的中山南路、中華路、愛國西路及忠孝西路;日本殖民地政府仿效歐洲,也在三線路沿線,興建西洋式建築,如總督府(現總統府)、台北州廳(現監察院)、台北市役所(現行政院)、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等,每棟建築都算宏偉壯觀,很有當時歐洲城市的架勢。

▲▼環城大道公園段旁市立公園裡的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Strauss II)金色塑像(上),是大部份到維也納的觀光客必到的景點,其所譜寫的藍色多瑙河,風靡全球,被暱稱為奧地利地下國歌,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壓軸暮春時節市立公園,草地上擠滿享受日光浴的民眾(下)。

▲環城大道舒伯特段旁的一家旅館。

克恩滕段旁的維也納音樂協會大樓(Musikverein),大樓內有多個大小不一的表演廳,其中面積最大的金廳(Golden Hall),金碧輝煌,音響效果特佳,是世界最著名的音樂廳之一,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都在金色大廳舉行(摘自Wikipedia)

▲克恩滕(Kärntner )大街高處俯瞰,大街盡頭即環城大道克恩滕段和歌劇院段的交接處,克恩滕大街是維也納最著名的購物街。

歌劇院段頭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歐洲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維也納國家芭蕾舞團(Vienna State Ballet)的主場,世界著名的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團員都是從歌劇院樂團選出(下)

▲卡爾教堂(德文:Karlskirche,英文:St. Charles Church),是維也納乃至阿爾卑斯山以北,最華麗壯觀的巴洛克教堂建築之一。

環城大道歌劇院段附近維也納分離派會館(Vienna Secession Hall)由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等人成立了維也納分離派,涵蓋繪畫、設計、建築、裝飾等領域,其會館最著名的是屋頂上的黃金色月桂葉圓頂。

▲▼環城大道皇宮段旁的霍夫堡(Hofburg)皇宮的英雄廣場,因民族英雄歐根親王(上,Prince Eugene of Savoy)及卡爾大公(下,Archduke Charles of Austria)的塑像而命名,下圖右側磚紅色屋瓦建築,即現在奧地利總統府。

▲▼隔著環城大道,英雄廣場另一側的博物館區,矗立的塑像則是對哈布斯堡王朝卓有貢獻,王朝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文治武功盛極一時的瑪莉雅泰瑞莎(Maria Theresia, 1704~1780)女皇(上);及旁邊世界知名的自然史博物館(下,Natural History Museum)

▲▼上圖(摘自Wikipedia)是從自然史博物館屋頂,俯瞰國會大廈,及有著尖塔的維也納市政廳下圖則是由霍夫堡宮茜茜博物館(Sisi Museum)出口,遠眺維也納市政廳。

▲城堡劇院(Burgtheater),在環城大道的大學段附近,最早名稱是皇家劇院,是世界知名劇院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德語劇院。

▲環城大道大學段上的維也納大學主建築,維也納大學創建於1365年,是德語系國家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

▲▼環城大道大學段的沃蒂夫教堂(上,Votivkirche),是紀念奧匈帝國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 )在此被暗殺,倖免於難而建羅紹爾軍營(下,德文:Rossauer Kaserne),是現在的奧地利國防部,位在環城大道最北端的多瑙運河邊,當初起建時確實為營房。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156424004

 回應文章

Retiredbu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31 00:58

http://classic-blog.udn.com/kkuo0810/119731755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3-31 18:12 回覆:

Thanks, Good translation.

Mr.Deng , the composer of 月夜愁,served as a teacher in 芎林 Public School before he passed away in 1944. There is a memorial in 芎林 where is about 15 minutes drive from Hsinchu Science Park.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5 08:36
                     非常值得参訪的景点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3-27 11:24 回覆:

謝謝終南山大哥。

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被暱稱為奧地利的地下國歌。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3 22:29
第一次知道甚麼是月夜愁的三線路,挺有意思的歷史尋奇.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3-24 22:56 回覆:
謝謝,三線路能引起大紀者關注,也是榮幸。
1916年7月,台灣還是日本時代,當時最大的日報「日日新報」,主辦一場第一次有台灣人參加的馬拉松比賽,從今天的監察院出發,繞「三線路」逆時針跑三圈,我偶然看到這篇報導,也才了解什麼是「三線路」。

Ponder2126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聖嘉祿堂
2021/03/20 02:27
聖嘉祿堂,除了對稱結構之美之外,混合多種文化特色而無突兀,更見前後兩任設計人功力。你的兩城比對圖,言簡意胲,頗有創意。至於〈三條大馬路〉,至今仍然合用,思古之外,也許應該檢討今人取巧而急功近利,復又貪婪而浪費舞弊的行事心態。喜見新文,祝好。
Charles Lin (charleslin9863) 於 2021-03-23 18:15 回覆:
謝謝James。
以前聽「月夜愁」,旋律優美,但「三線路」似懂非懂,一度還以爲是道上的名詞,像以前有「縱貫線的」,「海線的」,有次在日本時代最大日報「日日新報」影印本上發現「三線路」一詞,才恍然大悟,周添旺當年的歌詞是很文雅的。

偶然機會,注意到台北的「三線路」,跟維也納的Ring Road,有幾分相似,都是拆掉城牆改建的。

聖嘉祿堂,比格文內的卡爾教堂優美,因地圖不好改,不然會改成這樣;聖嘉祿堂原是泰瑞莎女皇的老爸Karl VI,為紀念歐洲最後一次的瘟疫結束所建,這次的COVID-19疫情過去後,不知是否會有國家立碑紀念,以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